思想匯報:對冰災的思考
或許,2008注定不會平凡,新年伊始,一場幾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凍災難席卷了半個中國,范圍之大、時間之長、破壞之重超乎想象,億萬人因此而飽受自然之災的折磨,億萬人因此而伸出援助的雙手、億萬人因此而演繹了一曲相互扶助、戰勝災難的民族之歌!憑借著緊急時刻的高效應對和及時救援,黨和政府無疑譜寫了其中一組動人的篇章。
記得寒假踏上回家之途時,漫天飛雪已經開始席卷神州大地,行路已開始變得艱難。而在鄂、豫、陜等地,交通受阻,車輛難行。飛雪帶來的興奮被逐漸淹沒,它開始展露猙獰之相。一周之后,當大雪夾雜著凍雨肆虐湘、黔、贛大地不停歇的時候,當那曾經矗立的電網鐵塔轟然倒下的時候,當京珠高速大動脈業已癱瘓的時候,當京廣線的列車斷電的時候,當彈丸之地廣州站聚集黑壓壓的近百萬人的時候,當南方煤電油運全面告急的時候,恐懼的眼神彌漫在人們的心頭,每個人都明白: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考驗著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考驗著每個參與者的內心。
雖然有1998年的抗洪經歷、雖然有XX年的sars考驗,黨和政府處理重大災害的能力顯著增強,并且制定了不少應急預案,但這次雨雪冰凍災害的復雜程度大大超出上述兩個事件,也沒有相關預案可以施展,這是真正考驗黨和政府的能力的時候。而事實證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地方各級政府以及民眾的全面配合下,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我們的抗災斗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當總書記親赴數百米的地下慰問煤礦工人的時候,當總書記下了飛機幫助搬運救災物資的時候,當總書記冒著嚴寒風雪到受災百姓家里噓寒問暖的時候,感動之情充溢在每個國人的心頭。看到總理登上飛機去指導救災卻連降落之地都不能定下,看到總理幾天之內三次奔赴災區身心俱疲,看到年近古稀的總理卻還攀上冰雪覆蓋的山腰慰問電力職工,有誰不為之動容呢?這就是我們的總書記和總理,為了人民的冷暖安危而奔
波勞累在抗災的最前線,他們忠實地踐行著黨的執政為民的理念,同樣踐行它的還有那不計其數的地方各級官員。
在這場全民抗災的大潮中,涌現了許許多多的為了人民、為了他人而奉獻甚至犧牲的英雄,他們的感人事跡值得我們永遠銘記。那些戰斗在風雪之中的電力搶修工人,那些堅守在一線幾天未合眼的鐵路職工,那些雪天上路為民開道的交通警察,那些時刻記錄傳遞災情變化的媒體記者,那些……他們用卑微的身軀扛起了救災勝利的大旗。為了救災,有人累的倒下了,不久又站了起來,而有的人則把生命奉獻在了救災場上。他們不少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真諦。
為什么能夠戰勝這場超乎想象的災難?因為我們在緊急關頭有堅強的領導者,那就是黨和政府。他們在災難顯現后迅速行動,高效運轉。為什么能夠戰勝這場超乎想象的災難?因為我們還有億萬善良的民眾,他們在災難中堅韌自救,并且力所能及的幫助最需要的人,與政府的救助形成良好的配合。有這樣的黨和政府,有這樣的人民群眾,相信即使有再大的自然災害,我們依然能夠奪取最終的勝利。
多難興邦,每次災害帶給我們苦難的同時也會促使我們不斷反思,不斷積累抗災救災的經驗,進而提高對自然災害的免疫力。回過頭來看抗災,我們在慶幸勝利的同時也要不斷反思,反思抗災救災中我們暴露的不足,找出解決問題的良策,畢竟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一些方面或許原本可以做的更好,要吃一塹,長一智。慶幸的是,全社會已經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也只有這樣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多難興邦”!
作為氣象學子,自然對氣象預報在抗災救災中的作用格外關注。我們的氣象預報比較及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也顯現出不少問題。對于雨雪冰凍災害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限于經驗的缺乏和技術的不夠,我們預報的不夠準確。這也激勵我們在校的氣象學子更要學好知識,勇于創新,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水
平,更好的服務于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