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胡錦濤6.25講話心得體會
認真學習胡錦濤講話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
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表的重要講話,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科學地分析了當前我國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經驗,準確地把握了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全面闡述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為黨的十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對我國的長遠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講話》高瞻遠矚,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富于創新,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堅定性、實踐性、創新性,是一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綱領性文件。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對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深入學習領會《講話》精神,關鍵要在掌握《講話》基本內容上下功夫,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上來。
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的科學論斷,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鮮明地回答了當代中國走什么路、舉什么旗的根本問題,指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于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極端重要性,表達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新世紀新階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我們的方向就會更加明確,行動就會更加自覺,事業就會無望而不勝。在前進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么復雜的局面,無論遇到什么風險考驗,我們都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深刻領會“四個堅定不移”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保持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的加以推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奮斗的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這“四個堅定不移”,指明了當代中國發展前進的思想保證、強大動力、基本要求和奮斗目標,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始終全面遵循這些原則,對保持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大局至關重要,我們都要銘記在心,付諸行動。
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與堅定性。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個方面提綱挈領、切中實質,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新概括,也是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新要求。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深刻認識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刻認識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形勢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出現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保證。要把堅持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絕不能動搖。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就能確保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早日實現。
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新進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國政治體制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努力與我國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的需要,是全面實施黨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們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社會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