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學生入伍干部的思想匯報
我從地方大學生到武警部隊基層排長“角色”的轉變歷程,是段向往、失落、理解、融合、熱愛的心路歷程。
到部隊沒多久,躊躇滿志的我就被失落所代替。作為支隊惟一一名“學生官”,戰友們一提起我都夸“年輕又有文化,大有前途”,但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跟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干部不一樣”。這句話像一堵無形的墻橫在我和戰友們之間。如何贏得戰友的信任,如何融入到他們當中去,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XX年6月下旬,皖南地區暴發山洪,我所在中隊受領了搶險任務。我想,作為排長,這不正是與戰友打成一片的好機會嗎?當天抵達抗洪一線已是晚上9點多鐘,來不及休整,我們就上了大堤。暴雨如注,天黑路滑,我和戰友們扛著幾十公斤的沙包,奔跑在圩堤上。背磨破了,腳扭傷了,手劃破了,我都咬牙堅持,并不斷提醒戰友們注意安全,為他們加油鼓勁。就這么堅持干了6個多小時。在返回駐地的路上,又累又困的戰友們,有的走著走著就打起了瞌睡,稍不注意就可能掉進滾滾洪水中,但誰也沒有叫苦叫累。10多天的抗洪戰斗,我和戰友們轉戰在安徽省的宣城、蕪湖兩個城市。抗洪中,我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宣傳員,每天和戰友們一起制管涌、固大堤,苦在一起,累在一起,笑在一起。“沒想到大學生干部也能吃苦!”這是抗洪期間領導和戰友們給我的一句評價。在他們的目光里,我看到了贊美和敬佩。這次搶險救災,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軍人擔負的神圣使命,感受到了戰友們的可愛和偉大,也懂得了理解才能融入,融入才會懂得熱愛的道理。
在這里我想告誡剛剛步入軍營的大學生戰友們,初入軍營,你們有著許多先天不足。俗話說:開好頭,起好步,踢好頭三腳。但如果自以為是,一邁進部隊就想著如何“燒火”,如何體現與眾不同,往往會陷入被動。“踢好前三腳”的關鍵在于適應環境,融入集體。因此,你們既要調整心態,擺正位置,與官兵們打成一片,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又要勇于面對挑戰,在艱苦環境中磨練自己,敢于在關鍵時刻施展自身的才華。這樣,你就能成功!
把特長放在最合適你的支點上發揮
XX年7月,我取得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后,到武警上海總隊一個基層中隊任排長。剛到中隊,我有一種找不著北的感覺,心里十分著急。我是總隊惟一的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大家的眼睛都在盯著我,看我怎么干呢。
我怎樣才能融入這個集體?該如何開展工作?心理學是我的主要特長,可我又該如何施展?直到“楊陽事件”的發生,我才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驗證了“把特長放在最適合你的支點上發揮”這句話的內涵。
戰士楊陽,性格急,脾氣爆,凡事總以自我為中心,且急功近利,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戰友關系不融洽,經常與班長頂撞。中隊干部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但效果不佳。對此,有人主張給他處分,也有人提出作為“個別人”處理。
我憑著專業的敏感,私下對楊陽進行了調查,發現他不是思想上的問題,而是心理上的問題:他性格急躁兼暴躁,是典型的躁狂癥。楊陽家在村里是個外姓,從小就遭人歧視,導致他性格暴躁怪僻。楊陽的癥狀只有從心理上進行矯治才能取得效果。我毛遂自薦,向中隊要求為楊陽做心理疏導。我運用“氣質遮蔽”原理為他制訂了“治療方案”。楊陽對烹調技術感興趣,我為他買了食品雕刻書籍和專用刀具,送他到地方飯店培訓,讓他學食品雕刻、練手工剪紙等慢工細活,培養他的耐性,磨練自控能力。楊陽學成之后我又向中隊建議將他調到炊事班工作。時逢老兵退伍會餐,楊陽主勺的“鳳凰展翅”、“水上行舟”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食品雕刻作品,贏得了大家的稱贊。楊陽第一次聽到這么多人稱贊,心里充滿了喜悅和自豪。通過疏導治療,小楊心理障礙得到排除,就像換了一個人,處理問題冷靜多了,從此再也沒有和別人吵過架、動過手。
楊陽的轉變讓我找到了體現自己價值的支點。隨后,我又先后利用心理學的“轉移代償”、“認知治療”、“潛意識釋放”等原理,對有心理疾病的官兵進行了治療,都有收效。
現在,我在支隊開辟了心理咨詢室,開設了心理熱線、心理網站,并開展書信咨詢,先后收到戰士來信1000多封。我還注重吸收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精華,比如談心、“三互”、“雙四一”等活動,不斷豐富心理工作的內容。
去年以來,我先后為官兵心理咨詢1000多人次,治好了28人的心理疾病,為基層培訓心理咨詢員22名。今年6月,在總隊召開的心理工作經驗交流會上,領導安排我介紹了開展心理工作的經驗。作為一名地方入伍的大學生干部,坐在主席臺上的那一刻,我還真有點自豪感呢。
“三把火”“燒”到了自己
從華東政法學院畢業后入伍,我在武警上海總隊二支隊四中隊當排長。我認為,新官上任自然少不了“燒”上“三把火”。可沒想到,這火竟“燒”到了自己。
那是我任職的第3天,酷暑難耐。我查勤時,心想戰士們太辛苦了,便拿毛巾為哨兵擦汗,買冷飲和哨兵一起消暑。中隊長發現后,搬出《執勤規定》讓我認真學習,看錯在哪里。我當時一下懵了,百思不解:全社會都在倡導人文關懷,自己對戰士多有人情味呀,哪兒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