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歌嘹亮,神州山河壯。2024關于建軍節的思想匯報怎么寫?(通用4篇)
八一歌嘹亮,神州山河壯。2024關于建軍節的思想匯報怎么寫? 篇1
敬愛的黨組織:
談到八月,讓我們想到了一個重要的日子——“八一建軍節”。雖然時間已飛逝,但精神永難忘。
1927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所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等武裝2萬余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占領南昌。這次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8月3日開始,前委率領部隊陸續撤離南昌。在南下途中,起義部隊于9月底10月初在廣東潮汕地區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保存下來的武裝,一部分轉移到海陸豐地區繼續堅持斗爭,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移到粵贛湘邊界地區打游擊。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過決議,“批準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
這段歷史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這是我黨在艱苦環境中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典范。小米加步-槍,落后并且匱乏軍資,但是我黨并不懼怕這些困境,依然堅定了革命必勝的信念。
生活在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環境里,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維護好他們的心血,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呢?
現階段,我們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許多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生產力的水平不高,將會從很大程度上限制國家的發展。而我們,正在學校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大學生,正是改變這一狀況的主力軍。我們要用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去促進社會的發展,促進人們共同富裕,走向美好生活,這是這個時代予以當代大學生的重大的,不可推卸的,同時也是無比榮耀的使命。當代大學生就應當有這種責任感,使命感,以此為動力,去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僅僅局限于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去為人民服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在實際中錘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人品道德修養,以便更好地好為人民服務。即使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也應該樹立這種觀念。
我應該向身邊的優秀的同學、預備黨員以及黨員學習,時刻不忘艱苦風斗的作風,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抵制誘-惑,增強免疫才華,保持自身的純潔和先進性,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入黨。要思想上入黨,就要自覺學習黨的規章制度、文件政策,學習黨的先進理論;要行動上入黨就要在生活上、工作上起先鋒模范作用。作為黨員應該有崇高的追求,有較強的自覺性,在實際行動中實踐黨的理論,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東方睡獅在覺醒,中華民族也在覺醒。沒有我們個人的自力更生,也不會有整個國家的堅硬脊梁。所以,即使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甚至是一個普通人都應該保持并且發揚黨的這種精神。
懇請黨組織給予批評幫助或希望黨組織加強對自己的培養和教育。
此致
敬禮!
匯報人:-x
八一歌嘹亮,神州山河壯。2024關于建軍節的思想匯報怎么寫? 篇2
敬愛的黨支部:
回顧xx年輝煌歷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戰勝一個個艱難險阻,跨過一道道溝溝坎坎,靠的就是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一部人民軍隊的發展史,就是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不斷成長壯大的歷史。這些科學理論貫穿著一條耀眼奪目的“紅線”,就是伴隨著歷史進程,不斷推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它猶如一面偉大的旗幟,引領著人民軍隊披荊斬棘、闊步前進。
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在艱難困苦中發展壯大。80多年前,當南昌起義、秋收暴-動先后遭遇挫折,起義部隊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毛澤東為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建軍原則,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正是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這支新型人民軍隊以嶄新面貌出現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舞臺上,成為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革命武裝力量,在爭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中創造出輝煌的歷史。
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走上中國特色精兵之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和平與發展代替革命與戰爭成為時代主題,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人民軍隊面臨著如何在長期和平環境中進行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等一系列新問題。
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步入跨越式發展道路。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新軍事變革迅速興起,戰爭形態開始由機械化戰爭走向信息化戰爭,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人民軍隊建設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
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駛入又好又快發展軌道。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迎來了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胡-錦-濤主席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指導方針,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思想。圍繞大力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積極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堅持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等重大課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了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規律的認識。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人民軍隊全面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成就:思想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軍事訓練扎實推進,后勤改革成效顯著,高技術含量的武器裝備獲得長足發展,體制編制改革穩步推進,適應信息化戰爭需要的新型軍事人才茁壯成長,軍隊與國家、社會的協調發展日益推進,人民軍隊全面建設駛入科學發展軌道。
輝煌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才會有正確的前進方向;只有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才會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只有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才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只有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人民軍隊才能肩負起神圣的歷史使命。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成就偉大的事業。在紀念建軍87周年之際,回顧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歷程,我們更加堅信:一支在科學理論指引下的人民軍隊,必將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此致
敬禮!
匯報人:-x
20xx年x月x日
八一歌嘹亮,神州山河壯。2024關于建軍節的思想匯報怎么寫? 篇3
敬愛的黨組織:
在1936年底世界各大國陸軍力量有過一次比較。它令我十分吃驚。當時中國陸軍有220萬人,世界排名第一;日本陸軍25萬人,世界第八。此時,距七﹒七事變僅差半年多。半年后,世界第一的中國幾乎亡于日本。如果再往前翻。英法聯軍1860年進攻北京圓明園用了多少兵力?英軍一萬八千,法軍七千二百。區區兩萬五千人長驅直入,泱泱大國受到欺凌,而且皇帝逃走恐怕在世界也算是一個記錄了。
199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國家倒不少,兵力卻不足兩萬。雖然京畿一帶清兵力不下十幾萬,義和團更有五六十萬,仍阻不了北京的淪陷和巨額的賠款,或許這又是一個記錄。有人說,無先進的武器裝備,對他國的侵略無法應戰,但有了先進的武器呢?甲午中日戰爭時,北洋水師的7335噸的鐵甲艦:定遠,鎮遠是亞洲威力的海戰武器,而且清軍的毛瑟槍,克虜伯槍也不劣于日軍的山田槍和日制野炮,為何敗得更慘呢?
我覺得中國的軍人缺少一種精神。
自戰爭誕生了軍人這個職業,他就不是為了承受失敗的。軍人生來是為了勝利,榮辱從來就不是軍人的選擇。歷史告訴我們一支平素慕于虛榮而缺乏訓練的軍隊,一支無精于應付而疏于備戰的軍隊,一支無危機緊迫感的軍隊,兵力再多,裝備再好,也無有不敗。那么軍隊需要什么精神呢?勝利精神。除了勝利別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是何等高聳入云的精神境界!擁有這種精神的軍人,是國家和民族萬金難覓的瑰寶!
很小很小的時候,就企盼著能有一天走進你的行列。如今雖已是白發上頭,卻依然常在夢中領受你沖鋒的號令。在你所向披靡的英雄隊伍里,在你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里,寄托著我——一名普通士兵全部的理想、生活和情感。
你走過了84年的光榮征程,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億萬人民的期盼,托舉起輝煌的軍徽。那莊嚴遒勁的“八一”,是我生命永遠的圖騰。
浩蕩的鐵流里,我看見了父輩偉岸的身驅,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斗里,創造了偉大的功勛。不凡的征途上,我聽見了我和我的戰友們有力的足音,我們手臂相挽,發誓為中華崛起,為世代和平,獻出我們的青春和生命。你用你無畏無敵的精神塑造我,使我能用更博大的胸懷,更寬闊的視野,去感知祖國與世界、戰爭與和平、時代與人民、責任與使命。你用你智勇剛毅的氣質熏陶我,使我能用更自覺的意愿,更頑強的力量,去掌握信息化戰爭的技術、戰術和藝術。
也曾有過徘徊彷徨,然而,最終還是忠誠的站立在八一軍旗下;也曾有過痛苦無奈,然而,最終還是堅定的走上了祖國指定的哨位。經歷了多少崎嶇坎坷,經歷了多少雪雨風霜,一套滿是征塵的戎裝,就足以讓我們斬關奪隘,克難制勝!
你沒有給我高-官厚祿,也沒有給我太多的許諾,但是你給了我勇敢、頑強和忠誠。你使我懂得責任并不是犧牲,而是榮譽;犧牲并不是損耗,而是創造。你使我青春的旋律如此昂揚激越;你使我生命的歷程如此樸實無華。巨浪烈火,使我更純凈更剛強。我不知道該怎樣報答你的哺育之恩,我不知道還能否回饋你的鍛造之情,我能對你說的,只有那深鐫心靈的誓言——永遠愛你!
此致
敬禮!
匯報人:-x
八一歌嘹亮,神州山河壯。2024關于建軍節的思想匯報怎么寫? 篇4
敬愛的黨組織:
做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想結合學校氛圍及近期思想狀況,做一次思想匯報。學校推崇“創新教育”,再次思想的引導之下,我發現“創新”不僅是對教育十分重要,乃至對國家對社會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綜合分析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所處歷史階段,做出了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這是繼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以來我們黨提出的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及反映了我們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內在規律的準確把握,也反映了對我國基本國情和戰略需求的科學分析。
進入21世紀,在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推動下,人類正經歷著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演進。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推動下,人類正經歷著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演進。科學技術特別是戰略高技術正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把科學技術真正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帶動我國社會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努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和保持發展的主動權。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
早在上世紀50年代,黨中央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改革開放以來,多次強調,實現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在教育。也多次強調,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基礎與標志,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有沒有創新能力,能不能進行創新,是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型國家,一般來說,是指將科技創新作為國家基礎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從而形成強大的國家競爭優勢。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國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自主創新,不是意味著什么都自己干,完全有自己來創新,而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重點跨越,就是堅持有所謂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優勢、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發展,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引領未來,就是著眼于長遠來看,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這一方針,是我國半個多世紀科技事業發展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全國經濟的經驗與總結,是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抉擇,必須貫穿于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全過程。誠然,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要把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作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努力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設一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
匯報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