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黨員民族精神思想匯報
建構以和而不同為價值取向的中華民族精神。和而不同的文化傳統在中國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礎,她鑄造了中華文化的品格,也鑄造了中華民族的品格,決定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和”與“同”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一對對立的概念。在《國語·鄭語》中史伯認為,新事物的生成是不同或相反的事物和合而成的,是多樣性的統一,相同的事物疊加在一起是不可能產生新事物的。因此,所謂和而不同,就是在保持自身主體性的前提下承認不同的存在,尊重不同個體各自的特性,與其他個體和諧相處,既不屈己從人,也不強人從己,而是在平等的原則下相互吸收融合,形成和諧統一的新形態,才能使事物得到發展。今天,面對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主導國際形勢的新趨勢,引起許多國家的憂慮,并遭到許多國家的抵制和反對,主張世界多極化的呼聲逐漸壯大。順應這一國際社會的愿望和要求,中國領導人提出要用中國一貫倡導的和而不同的原則處理國際關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熱烈響應,已逐漸被國際社會所認同,并被提升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國際準則。和而不同已經成為我們的外交政策,同時也凸顯出中華民族精神的特點對內而言,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繼續推進,各個群體的利益矛盾逐漸呈現,社會的穩定、改革的繼續有賴于這些群體利益矛盾的及時化解和妥善解決。我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這說明和諧的精神、和而不同的原則已經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
民族精神就是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因此,和而不同作為體現中華文化傳統的標志,理應納入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確立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當前,面對西方以“普世價值”的名義強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的霸權主義,必須建構體現中華民族特點和反映民族價值取向的民族精神,這樣,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華民族才不會迷失方向,才能最終實現民族的復興和國家強盛。
我們新一代的青年就是中國的脊梁,我們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創造更有活力的中國,我想現在我們就要努力了,請黨組織鼓勵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在黨的領導下,成為頂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