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群眾思想匯報4篇
尊敬的黨支部: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戰勝各種困難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
黨員干部作為黨的先進分子,是黨的形象代言人,能否密切聯系群眾、與群眾保持魚水關系對黨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要在感情上貼近群眾。老子講:“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群眾路線。作為黨員干部,一定要把群眾當作是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群眾、深入實踐,廣開言路、傾聽民意,了解群眾所思、所盼,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體察民情,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中建立感情。
二、要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指出:“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把群眾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堅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眾,對待群眾不分貧富,一視同仁;堅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眾,不在群眾面前打官腔、擺官架子、說官話;堅持用平等的心態聯系群眾,不高高在上,不以權壓人,讓群眾說心里話,道煩心事,講真想法,提好建議。
三、要在作風上深入群眾。善于深入基層做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為黨員干部,絕不能整天圍著辦公室轉,圍著上級領導轉,而不圍著群眾轉。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解民意,體察民情,解決民難上,做到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時間深入基層,無論時間多緊,都要抽出時間聯系群眾,切實在聯系群眾中找到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增強工作的針對性。
四、要在生活上關心群眾。干部為群眾多送一份溫暖,群眾對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盡一份職責,就為黨多增一份光彩。作為黨員干部,就要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最高標準,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態度,誠心誠意地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五、要在工作上依靠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事業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作為黨員干部,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善于聽取群眾的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做到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用群眾的智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因此,黨員干部必須要把人民群眾作為我們黨的根本所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自覺在聯系群眾、服務人民、造福百姓中密切干群關系。
匯報人:
尊敬的黨組織:
一句簡單平實的話語,為何這么有力量,直接撞擊到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深感溫暖和感動。就是因為總書記把自己和人民放到了一起,沒有高低、沒有特權,心里滿滿的只有群眾。只有一心想著群眾的書記,才會顧忌群眾的安危,心系群眾的冷暖。為群眾讓路,群眾自然會跟著他奮勇前進。
“讓群眾先過”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生動體現。我們黨依靠人民群眾取得政權,就應將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真正使人民群眾受益、黨的事業永續。
“讓群眾先過”是摒棄特權思想的有力明證。身為總書記,并沒有高高在上,不僅輕車簡從,和人民共行,還為群眾讓路,急群眾之所急。這才是一名人民公仆應有的姿態,這才是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行動。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共產黨員的優良傳統,擯棄特權思想,處處人民為先,時時人民至上,人民才會認可我們、擁護我們。
“讓群眾先過”是改進工作作風的最好詮釋。習近平總書記嚴格踐行八項規定,為其他官員樹立了標桿。改進工作作風不是明確幾項規定那么簡單,而應該實實在在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收起“官架子”,甩掉“官樣子”,走到群眾中間,體恤民情、體察民意,才會深得民心,深受民愛。
匯報人:
以下是第一范文網為大家整理的《教師黨員思想匯報范文:學習群眾路線》,供大家參考!
尊敬的黨組織: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作為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的進一步深化與落實,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將更加注重基層,重視民生民情,重視基層行政。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與第一批主題不變,堅持將“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貫徹其中,將轉變四風作為解決的重要方向。實實在在地解決好百姓的實事也是一項重要任務。
“轉四風”應結合各地各部門的實際情況,找準病根,對癥下藥,既不能手軟放過,也不能矯枉過正。要轉變當前的不良風氣,先得從思想上凈化。提高全體黨員干部的思想意識勢在必行。只有改變了思想上的不足,才有可能發生行為上的轉變。需深入群眾,聽取群眾的聲音。將群眾反映的問題收集起來,再想辦法如何解決。
將群眾工作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開展。必須讓全體黨員干部認識到,群眾路線不僅僅是一個運動,而是中央作為執政黨長期以來始終堅持的基本路線。急群眾所急,想百姓所想,為百姓謀福利,是我們全體黨員干部的宗旨。在群眾路線中,需長期與百姓建立溝通渠道,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關心群眾,多與群眾拉家常,面對面交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隨時了解和掌握民情民意,才能為百姓做實事,才能制定更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有效及時地為群眾提供各種服務,更好的維護群眾的利益。
敬愛的黨支部:
他帶給這里群眾的生活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剛剛解決溫飽到邁進了漸漸小康的生活。這里的人們群眾永遠記住了他。他,就是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從安徽省機關的一名干部到基層一線,位置的反差,工作上的諸多困難沒有嚇倒他,沒有讓他退縮,來了就要有貢獻,他做到了,用盡了自己的心血。
不能在母親面前盡一片孝心,不能和家人一起共享家庭的溫馨,因為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兒送到了老家蕭縣讀寄宿中學,他的內心卻也有了綿長的思念和無盡的愧疚。他多次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他在小崗村一干就是近6年,直到自己的身體不能承受這種過度的勞累,5個春節中他有3次是在小崗村度過。
而他,也因勞累過度,永遠地留在了這片他付出那么多精力深愛著的土地上。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紅手印”印證了你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他的日記中說:“搏!一生青春有幾何?青春又有幾回搏?搏使青春光彩奪目,搏使生命充滿光和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始終都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的確,他的一生都在不斷地追求理想,這就是沈浩所說的“博”的過程,它是一個奮發向上的過程,是一個升華人生的過程。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干部應著眼于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著眼于完善自己的道德情操,著眼于錘煉自己的意志品質,著眼于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讓自己不斷進步,讓人生得到升華,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黨的事業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保證。有理想,才會有奮斗的目標;有理想,才會有攻堅克難的勇氣;有理想,才能在實踐中迸發出巨大的力量。
匯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