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公務員思想匯報范文:樹立制度意識
敬愛的黨組織:
在第xx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要著力在領導干部特別是高中級干部中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意識。講話可謂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并認真貫徹落實。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意識是人的頭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是人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領導干部的制度意識,是指領導干部關于制度的思想和觀點的總和,它包括領導干部對制度的基本看法,對制度建設和自身行為的要求和態度,也包括領導干部關于制度的知識和修養。領導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執行者。因此,提高領導干部的制度意識對于樹立嚴格按制度辦事的觀念至關重要。
一、樹立制度意識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工程
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建立一套完備的法律制度,更需要法治理念的支撐。完善立法、執法和司法制度,強化規則意識是走向法治國家的必由之路。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政策和制度的基礎,制度意識是黨員干部遵紀守法的思想基礎。全黨全民民主法制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民主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培養全黨全民的民主法治意識是實現依法治國、建立防止腐敗制度體系的基本社會條件。
二、樹立制度意識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法行政的本質和要義在于依法規范和約束行政權。領導干部是政府權力的行使者,其制度意識、法治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依法行政的本質要求能否實現,關系到行政權力能否按照體現“公意”的法律來取得和行使。只有克服握有自由裁量“特權”的領導干部的特權意識,才能保證政府權力依照法律原則和精神適度行使。只有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憲法原則和法治精神,才能保證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堅持依法辦事、依法行政,實現法治政府即有限政府的目標。
三、樹立制度意識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緊迫任務
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是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廉政立法的目的,旨在為廉政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和操作程序。領導干部是反腐倡廉建設的責任主體,肩負著領導、組織廉政立法和法律實施、監督的重要使命。廉政立法的質量、是否被一體遵行和有效實施與領導干部的制度意識息息相關。只有切實加強制度宣傳教育,增強全黨制度意識,筑牢遵紀守法思想基礎,才能把制度轉化為黨員、干部的行為準則和自覺行動。領導干部只有自覺執行制度,才能做到執行理念從感性升華到理性,執行力量從他律轉變到自律。只有帶頭執行制度,才能用制度規范用權,做執政為民的表率。
四、樹立制度意識是增強全黨全民法治意識的關鍵
領導干部制度意識的強弱,對于黨員和群眾具有重要的導向和影響作用。領導干部特別是高中級干部具備較強的制度意識,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才能自上而下地樹立重法律、重制度的風氣。毋庸諱言,我國的法治建設離預期目標仍有相當的距離,少數領導干部依然習慣于將自己凌駕于法律、制度之上,不愿接受制度和法律的約束。在一個國家,如果連立法者、執法者都缺乏正確的法律觀念,又怎能奢望社會和公眾信仰和崇尚現代法治理念?“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約束權力的規則、反腐倡廉制度能否真正得到貫徹執行,關鍵在領導干部,這對居于執政地位的黨員領導干部尤為重要。
請黨組織對我進行幫助和教育。
此致
敬禮!
匯報人:第一范文網
XX年8月19日
思想匯報范文
敬愛的黨組織:
最近,在這個云集十所高等教育學府的大學城里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在今年的情人節里,廣東工業大學一名大三男生懷疑因失戀跳樓身亡后,隨后,15日該校另一名大一男生懷疑因掛科而跳樓。一所高校兩名男生相繼自殺,的確是令人震驚和惋惜。暫不論他們究竟是因為何種原因而自殺,因為這種輕生的行為本來是不應該發生的,我們要認清自殺行為的危害性,并想方設法地阻止這類悲劇的發生。
之所以說自殺是一個愚蠢的行為,是因為自殺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什么失戀、學業不佳、就業困難、生活艱難等都不能成為自殺的借口,因為這些問題都不能用自殺去解決。遇到問題,要做的應該是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應是選擇逃避,畢竟辦法總是會比問題多的。看那些殘疾、生活遇到重大變故的人,他們不是更可憐嗎,但他們都用自己的意志力堅強地好好地生活著。自殺者很是自私的,他們輕易地將生命了結了,卻將問題和傷痛留給了仍活在世上的父母親友。每個人都是父母心中的珍寶,意外可能是難以逃避的,但兒女自殺,我看這是所有父母都不敢接受的事實。自殺行為是一種不珍惜生命,不珍惜別人的愛的行為;然而,與此同時,有多少病危或因意外而喪生的人,想繼續去享受生命卻再也無能為力了。
我們應該要認識到,生命是一種責任,我們是活在一個社會群體中的,我們不只是為自己而生存的,我們要對他人負責任。父母花了很多心血和時間養育我們,社會花了很多資源去栽培我們,如果我們自私地因為一點小事情想不開而了結生命,那何謂責任?!我們要清楚自己肩上擔負著報答父母、回饋社會的責任,即使不能有一番大作為,也要竭盡所能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做貢獻;而珍惜生命,就是我們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最基本的條件。
其實自殺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們有如何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是他們本身心理上存在缺陷,因此,我們應該要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止同類悲劇再次發生。從個體方面而言,當我們遇到挫折或困難的時候,對事情要有理性的分析,要知道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沒有人一生是一帆風順的。遇到自己沒能力解決的事情,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當心情抑郁時,可以跟信任的人敞開心扉,千萬不要鉆牛角尖。從社會集體方面而言,家庭和學校應密切關注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傾聽他們心聲,并提供適當的幫助;社會應加大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這方面的資源投入,開展心理教育和咨詢服務。
就目前而言,青少年自殺頻率高企的確是一個很嚴峻的社會現實,但我有信心,也有理由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這類青少年自殺的悲劇將逐漸減少,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必將得到加強,真正做到體格健全,身心健康。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思想匯報,請黨組織考驗我。
此致
敬禮!
匯報人:第一范文網
XX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