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疫情致敬抗疫英雄學生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戰勝疫情致敬抗疫英雄學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今年春節,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打響了!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他們沒有制服、警服、沒有隔離衣、沒有N95,有的只是一只普通的口罩,當每個人足不出戶自我隔離時,他們卻要敞開大門嚴陣以待。他們還要挨家挨戶地確認著居民的個人信息,排除每一個隱患,他們不是醫生,不是護士,卻活躍在防疫第一線,他們是社區工作者。
說到社區工作者,我的媽媽也是其中一員。自打防控疫情以來,她就沒停止工作,每天早出晚歸,看著媽媽疲憊的身影,我很心疼也很擔憂地跟媽媽說:“現在是疫情高發期,您在家不要出去了。”可媽媽總是笑著對我說:“這是媽媽的工作,媽媽不能當逃兵!币廊幻刻炝x無反顧地去宣傳、去排查,只要接到通知,不管幾點都要到崗。社區工作者不僅為醫學隔離觀察人員提供生活服務,讓他們安心在家進行觀察隔離,還要聯合相關部門對轄區內的垃圾桶進行衛生清掃、消毒,對進出小區人員進行細致地排查、測量體溫,一切正常后方可進入小區。他們用自己的手機打到嗓子沙啞,吃方便面吃得快吐了,他們是最基層的工作人員,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但用實際行動保護居民的安全。
我們要向工作在一線的所有人---致敬!向默默奉獻的逆行者——致敬!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戰勝疫情致敬抗疫英雄學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有人贊頌逆行的醫生;有人贊揚身處一線的民警;還有人稱贊此次戰疫一線的“戰士”……這次我要深深地贊美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旁的,無時不刻都在保護我們的110。
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撥打110;每當我們遇到危險時,首先想到的是撥打110。每當我們從電話另一頭聽到“你好,福清110”時,我們的心也踏實了,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城市再熟悉不過了,大街小巷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他們能對一些突發狀況做出最快的反應,來幫助我們。在這個疫情爆發的非常時期,讓本可以開開心心過大年的他們卻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工作,這就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現在,我們都宅在家里,供用最好的防護措施,而110的叔叔阿姨卻奔波在上班的路上,與疫情做斗爭。我媽媽也是其中的一員;她們每天起早貪黑,在單位認真細致的處理著每一個報警電話,及時地接聽每一個電話,及時地處理每一個人的求助,第一時間通知附近的警察叔叔去幫助他們。
我親眼目睹我媽媽和她的同事們忙碌的身影,“叮鈴鈴……叮鈴鈴……”此起彼伏的電話聲就像一個個求救信號,而媽媽和她的同事們努力地一個一個去接聽,即使口干舌燥也要繼續接電話為他們提供幫助,為他們的疑問做出解釋,甚至還有一些煩人的假報警電話是騷擾的,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不能及時獲得幫助和問題的及時解決。我想對那些總是撥打110的人說:在撥打這個電話時,請考慮一下,你真的需要幫助嗎?請把這一“生命熱線”讓給真正有需要的人,也請讓已經天天熬夜的叔叔阿姨們,稍稍空閑一下,喝口水,休息一下吧。
在這里,我們要感謝110的警察叔叔阿姨們。在這個特殊時期,這樣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使他們原本與家人一起熱熱鬧鬧過春節的計劃全都打亂,因為他們的使命、肩膀上的責任,始終踐行著那最美的職業誓言,詮釋“為人民服務”。也許你們會認為他們的工作是平凡的,是安逸的,比起那些日夜奮戰在疫情一線跟死亡搏斗的白衣天使們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要說:他們是偉大的一群人,平凡之中蘊藏著無窮的力量;平凡之中肩負著神圣而偉大的使命;正是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他們卻創造出不平凡的奇跡!謝謝您—最美的幕后英雄!偉大的110!你是我們城市中一道最美的平安風景線!因為有你,我們的治安才更加的穩定;因為有您,我們的生命才更加的安全;因為有你,我們的生活才更加的幸福!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在這樣的一場全民“戰疫”中,我們已經吹響了沖鋒的號角!勝利是屬于我們的。
戰勝疫情致敬抗疫英雄學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我仿佛越來越了解老人悲苦的心境了。
我的爺爺,姥爺都是老人,嚴格地說,老爸和老媽也成了老人。老人們與我生活,與我談心,讓我體察著他們的遭遇。
爺爺是農民,是一個從舊社會艱難走過的老人。年輕時的爺爺身強體壯,是生產隊里數一數二的棒小伙兒。但是現在,歲月的風霜已在他臉上刻下了衰老。身體骨瘦如柴,體弱多病,連大便都得靠瀉藥的驅動了。他只能靜靜地躺著,失神而茫然地嘆息。爺爺有時竟然悲觀地期盼自己能一死了之,以免拖累了家人。
聽家里人提起,姥爺年輕時在國民黨里當過差,后來退伍回鄉,娶過三個老婆,是個風流成性的人,F在只余下他孤獨一人,兒女已離他遠去,只在逢年過節,才稍盡子女之責。
我們家鄉有個老人,子女都在外面工作,每月都會寄錢回家,為老人買些營養滋補品。老人家里修了豪宅,電器衣食一應俱全,可謂衣食無憂。但奇怪的是,我從沒見他笑過,天天都憂愁著臉,沒有半點高興的光采。有時與大家閑話家常,便不免心生感慨:“人老了,子女就不聞不問了,心里頭只惦著那點責任和義務!闭f完便低下頭,好像在怪責自己的長壽。
人,終歸會有老的一天。也許我們應該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想想老人們心中的悲苦。畢竟,這也將是我們將會經歷的一個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