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愛護校園從我做起發言稿(精選3篇)
保護環境愛護校園從我做起發言稿 篇1
每天清晨,我們迎著朝陽跨進胥中校門時,看到地面上整潔干凈,花壇里群芳吐艷,操場旁綠草茵茵,深深地覺得自己生活、學習在一個美麗的校園里,并為此感到由衷的幸福與自豪。然而,令人痛惜的是,也有一些與美麗校園格格不入的現象。有的同學把垃圾隨手一扔,垃圾不僅沒有進垃圾桶,反而久久地躺在了走廊上或者是垃圾桶外。走過的同學也常常視而不見。那么我們因該如何對待這種不文明現象呢?今天讓我們來聽聽初一(8)班的燕姿霖同學為大家帶來的環保倡議。
附國旗下講話稿:
保護環境,愛護校園,從我做起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新的一年里,我校組織開展了“回收易拉罐拉環”的環保活動。二月二十九日,此活動正式上線!在活動舉辦的第一天里,就有大量熱心學生來到初二教學樓學生處兌換飲品。一瞬間,因自動販賣機而引起的垃圾隨地亂扔這一重大問題找到了完美的解決措施。
其實,環保話題也許一直根深蒂固于我們心中,只是我們少了一根探索發現它的發條。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談談有關“保護環境,愛護校園,從我做起”的環保主題國旗下講話。
午休,本是放松學習疲勞的絕佳小憩時機。但我們總能在校園各處看到黃馬甲的身影,他們都是我們學校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普通一份子,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仍然有人在校園內亂丟紙屑、食品包裝袋等廢棄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踐踏;仍然有人在墻壁上亂涂亂畫;無人的教室里,明晃晃的長明燈在我們眼前映照;中午食堂里,有的同學飯菜沒吃幾口就被倒進了垃圾桶。
其實,一個人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擁有環保意識,不僅需要我們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觀,更需要我們戰勝自私與利己,從只關心自我,上升到關心他人、關心環境、關心地球的未來。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一個習慣隨手亂扔垃圾的人,在其他方面,也往往是個自私自利的人。
一幅優美的油畫,是一筆一畫點上去的。一件精湛的藝術品,是一勾一勒刻出來的。環保,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一定要給“環保”下一個定義的話,那我覺得,環保其實是一種優秀的習慣。它并不是一個大概念,也不需要一個大活動來闡明,它存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環保行為都是舉手之勞。環保就是我們普通人的事,只有很普通的人把一些小事當成一種習慣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這才是真正的環保!
在此我倡議:保護校園環境,創建綠色家園從我做起:
(1)自覺保護校園衛生環境,不隨意丟棄瓜果皮屑、廢舊紙張、電池等雜物垃圾,不把飲料食品帶進教室。
(2)在餐廳吃飯時,不隨意浪費糧食;在學習中,要盡量雙面利用紙張,不浪費。
(3)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用水之后擰緊水龍頭,特別是不浪費校園直飲水。生活中盡量將比較干凈的水反復利用。
(4)將垃圾分類丟棄,回收利用可再次使用的硬紙板、易拉罐,塑制飲料瓶、啤酒瓶、廢舊的報紙書本和電池等。
(5)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紙杯等制品。
(6)在去超市購物時盡量自帶環保購物袋,杜絕“白色污染”的蔓延。
(7)在家庭生活中,節約能源,減少排污,做到“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建設節約型校園、社會。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應當樹立起時代責任感,著眼身邊,美化環境。為了美化我們的環境,共建綠色生活,讓我們行動起來,將綠色生活作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用愛心去關注環境變化,用熱情去傳播環保觀念,用行動肩負起保護環境的重任!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為我們的環保多貢獻一份力量。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保護環境愛護校園從我做起發言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11)班的陶子寅,今天我將討論的主題是環保。上周四是我國第37個植樹節,它就是為環保而設立的節日。在我看來,環保,就是環與保,環,即循環節約;保,即保持改善。環對付的是浪費,保處理的是污染,這兩項,我國的問題仍十分嚴重。
比如說,我國每年紙的生產量和消耗量都占全球的1/4,每年消耗約0.4億噸紙,相當于8億棵樹,每棵樹的樹齡約為20xx年,在這20xx年里,因形成層細胞分裂活動快慢的周期變化,樹才形成了20個年輪,最終變成50千克的紙。此外,水、電、化石燃料的消耗也很驚人。
最近的一部紀錄片《穹頂之下》一定有許多人看了,也肯定有了自己的反思。那如今南京的霧霾怎么樣了呢,晚上大家可以出樓眺望一下天際,泛著淡淡的紅,,當然,那不是晚霞,而是霾在作怪,短波長藍紫光能更易被大氣層散射,而在晴朗天氣下一般會散射到外太空中的長波紅光,會因霾的存在大部分被反射回地面,因此天空呈現紅色。而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還是化石燃料的過度燃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環境問題,如垃圾過多、氣候變暖、水土流失等等。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其實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建議:
1.節約用紙,每學期末,將不再用的本子的剩余空白頁撕下當草稿紙,套書的書皮如不破爛,也可用于下學期的新書。
2.廢物利用,平時使用后的紙包裝,報刊,塑料瓶等物都堆放在一處,連同無用的課本試卷,一起送去廢品回收站。
3.春節期間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外出時勸父母盡量不開車,短距離可以步行或騎車,長距離可以選擇公共交通。
4.積極參與環保活動,愛護花草樹木,有機會的話自己種幾棵樹。
相信只要每一個人都能將環保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我們的環境會更加美好。從今天開始,大家共同努力。
保護環境愛護校園從我做起發言稿 篇3
環保局的叔叔阿姨:
我是一名小學生,我從小在綏德長大,家鄉的變化我都看到眼里,記在心中。可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質優價廉的塑料制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大量農用膜、包裝袋、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等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和快捷,但在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危害。河畔的居民把廢品如:飲料瓶,塑料袋扔進河里,清澈的小河變得又黑又臭。環衛人員在清除垃圾時隨地焚燒,塑料袋被點燃后種.種難聞的氣味伴著濃煙散發了出來,傳到四面八方,那一股刺鼻的氣味,污染了空氣和環境,更影響了路人的好心情。有些人還亂丟垃圾袋,時間久了,塑料袋到了土壤里。雖然在近幾百年不會對土壤有傷害,但在幾百年后危害出現了,那么我們的子孫后代應該怎么辦?而造成這種的原因是:人們的環保意識十分淡薄,對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而且每天都在不斷制造白色污染,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為此,我為環保局的叔叔阿姨們提一些建議:
1· 不亂人垃圾,應該把垃圾分類扔到指定的位置。
2·不亂貼廣告,既影響環境,又浪費紙張。
3·加強環保宣傳,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
4·少用一些一次性制品,比如少用一次性紙杯、提倡自帶水杯。
環保局的叔叔阿姨們。為了讓綏德明天更好,請你們采納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