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精選3篇)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1
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在新時代,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要“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這為我們觀察思考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提供了兩個基本坐標: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是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二是離不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兩個基本坐標,恰恰是一個整體的兩個側面,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在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和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始終是相輔相成的;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我們黨的利益,人民的主張就是我們黨的主張。指出,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所以,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這就深刻闡述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一個根本特性,即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高度統一性。這種統一性,也是人民主體地位的根本特性。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在改革開放事業中,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之間的高度統一性,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內在要求決定的。這種內在要求,至少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提高改革開放決策的科學性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是高度一致的。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通過的重要文件,黨在改革開放中作出的每一個決策,既體現全黨的智慧,也體現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是黨的智慧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指出,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他還指出,黨和國家決策機關,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任何關系復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么?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并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群眾的心聲、呼聲、智慧、力量就是我們黨工作的出發點和基石,也是我們黨出政策、作決策的基礎。
二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與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高度一致的。在改革開放中,黨的領導越是得到加強和改善,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開放中的主體地位就越能得到體現。指出,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善于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這就是說,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只是為了黨的自身建設,更是為了更好地帶領人民前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無論歷史進程如何演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不會改變,黨的事業與人民事業的高度一致性永遠不會改變。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性是偉大社會變革給出的答案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高度統一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也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奮斗實踐中,特別是在推進偉大社會變革中探索出來的根本答案。
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實踐看,我們之所以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一個根本經驗就是我們黨始終牢記自己的初心來自人民,使命也立足于人民。在嚴酷的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存基礎就是和人民群眾在一起,關心群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生產和生活中的切實問題。正因為我們黨這樣做了,人民群眾就把黨的事業與他們的生命連在一起。這種生死與共、血脈相連的關系,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倒的。毛澤東在總結我們黨為什么能夠取得革命勝利時,講過這樣兩句話:“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這兩句話,既講清了中國共產黨勝利的根本原因,也講清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與人民主張的高度一致性,還講清了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
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看,我們之所以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能夠成功實現中國歷史上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是黨帶領人民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是這場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而其中的一個根本經驗,就是我們黨始終牢記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倡導共產黨人尤其是黨的干部要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我們黨領導的社會改革任務和一切事業發展,無不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我們黨提出的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以及在各行各業實施的發展規劃和建設舉措,無不反映出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在我們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所實現的每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和取得的社會發展進步,都體現了黨的主張與人民主張的高度統一。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性是改革開放實踐給出的答案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之間的高度統一性,是中國共產黨總結4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得出來的根本答案。
改革開放以來,無論農村改革還是城市改革,無論經濟體制改革還是各個領域改革的全面推進,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我們走出的每一個腳步、取得的每一點突破,無不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無不凝聚著人民智慧和黨的智慧。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一如既往地把人民的主張寫進自己的宗旨里、刻在自己的旗幟上。正如所指出的,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在談到如何做重大改革決策尤其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改革決策時,特別強調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思路、制定舉措、推進落實”;在強調“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時指出,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以百姓心為心”,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這就是我們黨決策改革和落實改革的出發點,也是我們一切改革實踐活動的基點。只要我們事事替人民著想、處處拜人民為師,我們的事業就“靈”。改革開放以來,每到總結歷史經驗和展望前進道路的時候,我們黨都不斷強調,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我們黨沒有任何私利,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決不能以權謀私;必須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決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我們黨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這些經驗總結,不是理論的推導,而是社會實踐活生生的反映。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走到今天,取得巨大成功特別是改革開放成功的歷史真理。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既是我們理解中國共產黨初心的一個基點,也是我們理解改革開放事業特別是新時代的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從這里出發,就知道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應該怎么做,立場在哪里、著力點在哪里、目標在哪里、責任在哪里。正如指出的,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無論改革開放事業如何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共產黨人的本色都不能有任何改變,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血肉聯系的高度統一性都不能有任何變化。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2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對外開放。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這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一條寶貴啟示。
當今世界,任何國家要想實現發展都必須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結束后,鄧小平同志科學分析世界發展趨勢和我國外部環境,深刻指出,“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40多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格局,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發展奇跡。
在對外開放中,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境外的資金、技術、人才以及先進管理經驗進入中國,我國企業也走出國門開展對外投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使我們能夠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更大發展,世界各國也在中國找到了更廣闊的市場、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發展機遇。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這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這些數字足以說明,中國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中國用事實和行動證明,中國對外開放絕不僅僅是要實現自身發展,而是要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經濟全球化持續向前的歷史大勢沒有改變,人類謀求普遍安全、持久繁榮的共同訴求沒有改變。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意愿沒有變,也不會變。正如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對外開放。這意味著中國將著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形成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3
綠色環保勢在必行
地球是我們人類、動植物生存繁衍的大家庭。但是此刻,地球已經不再是那個潔凈
而美麗的地球了,它正變得千瘡百孔,遍體鱗傷,正在獨自地哭泣著,不知向誰述說自我已面臨的不幸。
目前,生態環境正日益惡化,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超多使用有增無減,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人類的活動也會使超多的工業、農業污染物排入河中,使水受到污染。據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噸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萬億噸的淡水。看到這一個個觸人驚心的數據,你想到了什么呢?沒錯,這就是人類破壞環境的下場,這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懲罰啊!
當我們頭頂的天空不再明凈,不再蔚藍時,我們是否才想起就應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呢?當我們腳下的土地變成黃沙變成荒漠時,我們是否才后悔當初沒有珍惜我們的大自然呢?應對以前完美的一切,我們不禁要大聲問道:誰來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歷史的車輪正轟隆隆地駛向22世紀,我們作為一名小學生,一個小公民,務必勇敢地站起來,呼吁大家:保護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緩的地步,我們責無旁貨!誰期望看到自古以來辛勤哺育我們人類的地球母親即將變成一個欲哭無淚的黑色地球呢?不,誰都不愿意看到!
是啊,由于人類無節制地對森林亂砍濫伐,不注意保護生態平衡,致使許多森林遭到了毀壞;小鳥沒有家了,再也不會歡歌笑語;大地也沒有漂亮的綠衣裳,不再生機勃勃了。但是,有些人們還是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家園正在慢慢地被毀壞著呢!
大地擁有和諧美麗的綠色,花兒才顯得嬌艷動人;心中擁有純潔的綠色,心靈才顯得更加紅彤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