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觀后感學習心得(精選3篇)
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1
人間四月,正是吃青團的好時節。從清代詩人袁枚的“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中,可以想象青團從色彩到口感都飽含著春天的氣味。青團藏春,青年如春,我想通過做青團,或許也能從中悟出些許事理,別有一番心得。
做青團首在“選材”,好青年要有“內涵”。艾草、糯米粉、麥青汁、植物油,選得好食材,是青團入口清香回甘的先決。青年的成長與之相通,生平多閱歷、胸中方能有丘壑,也需用通過各式各樣知識、閱歷、經驗的積淀,讓自己變得厚重成熟。要勤于做“詩外功夫”,平時就要注重涉獵學習各專業領域知識的“原材料”,不斷儲備更廣的理論知識、掌握更多技能知識、了解更新前沿知識,錘煉又博又專、底蘊深厚的綜合素質,為自己儲備更多更全的能量,這樣在謀事干事時才能思如泉涌、游刃有余。
做青團重在“工序”,好青年要有“規矩”。制作青團,流程包括剪艾草、煮青、搗青、和粉、裹餡、蒸熟等工序,不能缺一。青團有青團的步驟,青年也有青年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青年要“有原則、有底線、有規矩”,當前各種矛盾交織、各色文化交融、各類思潮交鋒,青年心中也當有根“線”,既是底線、更是紅線。不論身在何時何處,都要把崇德修身作為做人做事的頭等大事,既堅持做正確的事、也能夠正確地做事,確保所言所行都依據規矩、都符合規矩,朝著“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的方向,爭當德才兼備新青年。
做青團成在“手藝”,好青年要有“本領”。做青團,最考驗的是手上功夫。抓制揉搓的力道,決定著青團能否色澤均勻、糯韌綿軟。新時代好青年也當有一手好功夫、一身真本領,所謂“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我們要投身實踐熔爐,在復雜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在身體力行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通過學思踐悟拓寬智慧之源、把準實踐之舵、夯實發展之基,真正把自己鍛造成新時代的疾風勁草和烈火真金。要拿出“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的追求態度,立足崗位寒耕熱耘,面對挫折愈益奮勵,推動各項工作從“不可能”到“可能”、從“不現實”到“現實”,以個人的“辛苦指數”累積夢想的“成功指數”。
“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好青團自是應時而生;“求得真學問、守得真本色、練得真本領”,好青年也當對標踐履,作為最鮮明的畢生追求。
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2
大家下午好,生命不僅僅是一滴滴的鮮血,它更是渴望燃燒的激情;青春也不僅僅是一聲聲的贊美,它更是擁有使命并為之奮斗不息的源泉。因為生命的光環,一個個被踐踏的軀體賦予了新的靈魂;因為青春的絢麗,一個個飛舞的思緒會聚成一首悲壯的挽歌。
時光的老人又一次送來了五月,迎來了又一個“五四”青年節。在享受祥和、安寧的幸福生活之時,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經為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是他們,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時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瀾之勢救黎民于苦難。在斗爭中,青年們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以燃燒的激情和鮮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點燃了未來。這種青春是多么的絢麗奪目呀,這種使命感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
青春是美好的,沒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貧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我們要怎樣才能實踐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
放眼看吧,在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新時代青年的楷模:維護正義的邱娥國,黨的好戰士高建成,戰地英雄許杏虎、朱穎,海空衛士王偉以及無數的奔赴新聞熱點的記者和與病魔作斗爭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當一個人在年輕時就把自己的人生與人民的事業緊緊相連,他所創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們要堅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二十一世紀,信息交流日益廣泛,知識更新大大加快。形勢逼人自強、催人奮進。我們要跟上時代步伐,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就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功底。在學習中,還要善于創新,善于實踐,善于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活動中去,不斷成才。我們要注重錘煉品德。優良的品德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則是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堅信:流星雖然短暫,但在它劃過夜空的那一剎那,已經點燃了最美的青春。讓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讓身體里流淌的血液迸發出激情!讓我們都做夜空下那顆閃亮的星星!
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3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爭艷的季節。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回蕩著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鐫刻著瑰麗、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五四運動”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偉大的“五四運動”的精神。在這種精神里,有著青年人關注國家命運的責任和使命,有著青年人振興民族大業的赤膽與忠心。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落在我們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傳到了我們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們青年人發揚光大。可是要弘揚“五四”精神,就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擁有一個怎樣的青春?怎樣的人生?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還是在拼搏中進步?在學校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有的同學經常遲到、甚至曠課;有的同學穿拖鞋,有的同學偷偷地躲在學校的某一個角落吸煙,有的同學帶起了耳環染起了發;還有的同學一到上課就睡覺……這些不良的行為不僅嚴重地危害到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更為重要的是,這也影響到學校的形象,是一種嚴重破壞校風校紀的行為。
這些不良習慣為什么會產生呢?有的是因為有的同學在生活方面完全沒有自覺性,不能約束和控制自己,隨心所欲;也有的是因為有的同學認為學校的紀律太嚴,完全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也有同學認為那是酷的表現……,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這些不良習慣都是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的表現。我們在學校里,只有在校風校紀的約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學業,如果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惡習,今后走向社會,是很難立足的。如果這些不良習慣不及時改正,就會誤入歧途,小錯就會釀成大錯。
我們每個人在這里求學,都有一個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個志向,如果說學校是一片沃土的話,我們要在這里把我們的耕作變成果實,實現我們的追求;如果說學校是一支拐杖的話,我們要拄著這支拐杖攀登高峰,實現我們的志向;如果說學校是一只展翅飛翔巨鳥的話,那她會承載著我們的希望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我們要學做一個文明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勤學的人,一個守紀的人,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一個高尚的人”。
我們這群熱血青年們,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努力做好自己,回報社會,弘揚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