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小學生心得體會_新冠肺炎疫情心得體會(通用3篇)
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小學生心得體會_新冠肺炎疫情心得體會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的一年馬上開始了,往常這時候都是在發壓歲錢,吃年夜飯,看春晚,然后走親訪友……可是今年過年不一樣,唉!
今年,突發其來了一場瘟疫,叫做新冠狀病毒,這種病毒一般都是從野生動物身上傳染來的,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身體接觸傳播,尤其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容易感染。聽說這種病毒潛伏期一般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可是又有新聞表示有個人潛伏期至今為止已經19天了,自己未發病,卻把家人給傳染了,由此可見潛伏期也存在傳染性。
截止今天,這種病毒確診病例上萬了,所幸,這種病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大家不要太緊張,只要積極配合,做好預防工作,少出門,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讓我們齊心協力戰勝這場瘟疫。
假如人類逃過了這場浩劫,那也請人類放過野生動物,雖說這場病毒是由野生動物傳播,但如果我們不去打擾它們,病毒又怎會傳染到我們身上?
今年的春節過得太不安然,但我相信20__年接下來的日子肯定會一帆風順,疫情很快會過去的。中國加油!
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小學生心得體會_新冠肺炎疫情心得體會 篇2
“媽媽,我要下樓玩滑滑梯!”看,妹妹又趴在窗戶邊嚷嚷著要下樓了。
已經整整十天沒有跨出家門口的我何嘗不想出去透透氣呢!我想全家一起去旅游;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跑跑跳跳,和哥哥、姐姐玩耍;我想去圖書館看書……但是這只能是想想而已。每天窩在家里吃飯、睡覺、學習,望著樓下大紅燈籠高高掛,卻連個人影都沒有,真的快悶死了。
于是我也跟著起哄:“媽媽!看,天氣這么好,剛好曬曬太陽消消毒、殺殺菌!”“不能出去!”媽媽聽我這么一嚷,急了,“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這么嚴重,怎么可以出去呢!萬一被傳染了怎么辦?像電梯間就是最危險的地方,而且你也不能保證接觸的人員都安全啊!”“又來了,又來了!我都聽你講八百遍了!”我真不耐煩了,“那爸爸呢?從年前到現在,他每天都往外面跑,大年三十也好晚才回家,昨天晚上干脆沒回家睡覺!爸爸又不是醫生,為什么就不能好好待在家,陪我一起看書,一起玩呢?”
“爸爸,爸爸!我要爸爸陪我玩!”妹妹聽到“爸爸”,立馬不再望“窗”興嘆,跑了過來。媽媽輕嘆了一口氣,摸摸妹妹的頭,說:“孩子,你們知道爸爸這些天都去哪里了嗎?你們的爸爸呀,白天去動車站、菜市場、酒店、各個住宅小區……晚上還要回單位開會加班。”“這也太危險了吧!這些都是人員最密集的地方!萬一被傳染了怎么辦?”我焦急地問。“是啊!這些地方確實很危險,但放棄假期,加班加點,到處奔波,抓督查、忙協調、促落實,堅守自己的崗位,這就是爸爸的工作職責啊!只有這樣,大家才會更加重視,才會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他人,讓這場疫情快快過去啊!”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爸爸不能留在家里,是因為他和醫生護士一樣,也去戰斗了!醫護人員是這場戰“疫”的戰士,爸爸也是這場戰“疫”的戰士,還有很多工作崗位上的叔叔阿姨,他們也在我們沒有看到的地方默默奮戰著。而我們,不也應該加入到這場戰“疫”中嗎?好好地待在家里,看書學習,鍛煉身體就是我們這群“小戰士”的任務。
此刻,我多么想對爸爸說:“您辛苦了!沒有過不去的難關!我們是您堅強的后盾,不給您添亂。等打贏了這場仗,我們再一起出去擁抱春天,盡情狂歡。”
“妹妹,外面危險,不能出去!你乖乖地別出去,爸爸很快就會回來陪你玩的。來,哥哥給你講個故事吧!”……
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小學生心得體會_新冠肺炎疫情心得體會 篇3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跡’的根基,是所有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跡的發源地。”奧里森·馬登也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質,就會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前,總是充分相信自我的本事,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勝利!”
自信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一個人的成功,從不少人的創業史上我們都可見一斑。自信能夠從困境中把人解救出來,能夠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能夠賦予人奮斗的動力。或許能夠這么說:“擁有自信,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
同樣兩個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時總會以一種更簡便的方式度過: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時,會認為這是因為自我有實力,當遇到實在無法完成的任務時,則認為也許任務本身實在太難。而缺少自信的人則會把成功歸功于好的運氣,把失敗看成是自我本領不到家。只是由于這小小的心理差異,雖然二人花的時間,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較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獲要大得多。
國內外多少科學家,尤其是發明家,哪一位不是對自我所攻克的項目充滿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只會一次又一次地激發起他們的斗志——他們認為:失敗越多,距離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平白無故地就會附著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實學,之后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信,并把它作為一種極其有用的動力。空有滿腹自信,那只說得上是自以為是罷了。這種所謂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動人前進,反而害人不淺。
網絡評論人王小山說過:“沒有真東西,僅有信心的話,前途僅有一條——死,并且死得很難看。”這句話聽起來有些過火,但事實上如果僅有自信的話確實是十分危險的。
同樣,在我們的學習中,僅有自信也是不夠的,自信應當與努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時常見到有部分同學在考試之際,沒有一絲緊張,滿懷自信地步入考場。但考試過后,這部分同學中有的分數挺高,有的分數卻是羞于見人的。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這部分同學中一種是既自信,又刻苦認真學習的;一種是單有自信,卻未付出努力的。這兩類同學看上去都是充滿著信心去應試,但由于平時知識的積累不一樣,后果就截然不一樣。
所以說,我們做人,就應當先做一個滿腹經書,然后才充滿自信的人。因為自信只是一種虛無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讓自信附著于“實干”這一燃燒自信的機械上,以使自信發揮出它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