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紅船精神” 推進偉大事業(通用3篇)
弘揚“紅船精神” 推進偉大事業 篇1
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根本引領和科學指南。深入學習貫徹強軍思想,對于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強軍思想是強軍興軍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
強軍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植根于新時代強國強軍實踐沃土結出的理論碩果,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是引領我軍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戰略支撐的科學指南。
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強戰略支撐的科學引領。強軍思想既重視打造民族復興的戰略支撐,又重視防范被誘入軍備競賽的泥潭,使強軍興軍始終運行在正確軌道上。一方面,高度警惕國家被侵略、被顛覆、被分裂的危險,高度警惕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被破壞的危險,高度警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被打斷的危險,要求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戰略支撐。另一方面,也高度警惕西方大國設置戰略陷阱誘使新興國家開展軍備競賽、最終拖垮追趕者的故伎重演。他多次引用先哲“國雖大,好戰必亡”的名句來警醒人們,強調要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從而有效防范超越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需求、盲目追求軍事發展的錯誤傾向。
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我們黨的軍事指導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理論邏輯和人民軍隊發展的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強軍思想把傳承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本源與推進軍事理論創新發展有機統一起來,把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推向新的高度。從傳承本源來看,強軍思想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中國軍事問題,堅持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建軍治軍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充分吸納中華優秀傳統軍事文化精華特別是中華兵學智慧,堅持人民軍隊為了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場,強調“人民軍隊的根脈,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戰爭的偉力,來源于人民的偉大力量”。從創新發展來看,強軍思想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圍繞新時代建設一支什么樣的強大人民軍隊、怎樣建設強大人民軍隊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創造性地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斷、新的理論概括、新的戰略安排,深刻闡明了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和強軍的奮斗目標、建設布局、戰略指導、必由之路、強大動力、治軍方式、發展路徑等重大問題,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
打造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軍事力量的思想武器。強軍思想把建設強大人民軍隊與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統一起來,確保強大的人民軍隊既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戰略支撐,又是造福人類的積極力量。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進行深刻調整,國際力量對比正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在這個大變局中,中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破解世界性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強調:“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這表明,無論人民軍隊多么強大,都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軍力的日益強大,不是對世界的威脅,而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保障,是人類文明進步力量的增長。
強軍思想是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軍事指導理論
強軍思想包含“十個明確”,主題鮮明、立意高遠、大氣磅礴、思想深邃,是一個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科學軍事理論體系。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做到融會貫通,切實把握其思想精髓和精神實質。
深刻把握人民軍隊新時代的使命任務。在強軍思想中,具有先導性地位的重要思想就是明確強國必須強軍,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這一重要思想深刻闡明了我軍在新時代的使命任務,即我軍必須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拓展我國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全軍要強化使命擔當,增強憂患意識和進取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加快提升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能力。
深刻把握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強軍思想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在推進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這是對我軍建設目標的新概括新定位,闡明了全面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引領,為全軍官兵堅定信心、砥礪前行、不斷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深刻把握強軍興軍的關鍵要害。強軍目標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科學把握要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強軍思想明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建軍之本、強軍之魂,必須全面貫徹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明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必須聚焦能打仗、打勝仗,創新發展軍事戰略指導,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全面提高新時代備戰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明確作風優良是我軍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必須加強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大力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這三個方面決定著軍隊發展方向,也決定著軍隊生死存亡。建軍治軍抓住這三個方面,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只要緊緊扭住這三個方面向實踐深化,就能帶動強軍事業蓬勃發展。
深刻把握強軍興軍的實踐路徑。任何戰略謀劃都必須有科學的實踐路徑,通過正確的戰略布局和行動綱領才能轉化為實踐。強軍思想明確推進強軍事業必須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水平;明確改革是強軍的必由之路,必須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統籌推進軍事理論、技術、組織、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創新,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明確現代化軍隊必須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明確軍民融合發展是興國之舉、強軍之策,必須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這就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強軍興軍的指導理念、戰略布局、必由之路、驅動引擎、法治保障和國家戰略,為全軍官兵推動強軍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我們既要把握好各項工作的關聯性和耦合性,又要把握好戰略重點。當前,特別要在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新型軍事管理體系、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新型軍事訓練體系、新型軍事人才體系、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現代軍事政策制度體系、軍民融合發展體系上下功夫、見成效,以體系建設的重點突破帶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水平的整體躍升。
強軍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
黨的xx大以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問題,深刻揭示了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律、軍事斗爭準備規律、戰爭指導規律,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認真學習強軍思想,可以深刻感悟到貫穿其中的哲學智慧,尤其是大氣磅礴的戰略睿智、精妙縝密的思維方法。這是軍事辯證法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強軍思想的精髓,也是強軍思想能夠推動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實現重大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
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深刻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當代世界格局及其發展態勢,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作出新的精辟概括:“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這一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戰爭與和平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矛盾特征,指明了實現和平的前提和關鍵是能戰。只有能戰,和平才有堅強保障和強大后盾。
全面與重點兼顧的辯證法。國防和軍隊建設是一個整體,注重全面建設是我們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基本經驗。強調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和軍民融合,確立“五個更加注重”的軍隊建設發展戰略指導等,這些都體現了以全面的觀點抓建設謀發展的思想。在抓重點上,強調要堅決聽黨指揮,要能打仗、打勝仗,要保持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三條決定著軍隊發展方向。建軍治軍抓住這三條,就抓住了要害。
堅守底線與開拓創新的辯證法。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既注重設定最低目標、守住底線,又科學確立奮斗愿景,提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堅守底線,就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強化隨時準備打仗的思想,立足最困難、最復雜的局面,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想細想全,加緊練兵備戰,確保一旦出現突發情況能扛得住、應付得了,確保一旦有事能上得去、打得贏。開拓創新,就要深刻認識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一項具有很強開拓性的事業,必須勇于探索、大膽創新、銳意改革,否則就難有大的發展、大的作為。要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本本、迷信權威的慣性思維,用新的理念、新的視野、新的方法、新的標準推進軍事斗爭準備和各項建設。
弘揚“紅船精神” 推進偉大事業 篇2
這頭飄逸的秀發,全家笑言道:“寧菲她留短發更美!”
長時間佩戴目鏡和口罩,她那白嫩的瓜子臉上勒上很深的壓痕。因過敏導致的紅腫等,那張漂亮無瑕的臉幾乎有些變形了。媽媽有些擔心,不知她男朋友小強看到,......這一周以來堆積的牽掛和擔心,再次在老人心里泛濫開來。
“媽,這兒全都這樣,全都剪成了短發。”視頻里她指著她那張美麗的臉說:“有些比我還嚴重,壓痕紅腫的地方有些疼,我已貼上創可貼,也是避免皮膚潰破發生感染。放心吧,不會變丑的。小強他不會嫌棄我的。”在視頻里,她邊笑著邊安慰著家人,但聲音已經變得嘶啞,紅腫的兩眼有些淚珠。
電視里,媽媽看到武漢疾控醫院那一張張臉上的壓痕的醫務人員,鄧媽媽心里比誰都清楚,她也是北京空軍醫院退休的外科醫生,而這些印記卻會讓他們皮膚破皮、起水皰、化膿,并增加了他們的痛苦和感染的風險。
快半月了,鄧媽媽總是打不通女兒電話,急得去組織部找小強,可小強昨日向單位立下請戰書又奔赴了武漢。她又掏出手機打到武漢,可.......
寧菲畢業于解放軍笫七軍醫科大學,因她能歌善舞,而且嗓聲清脆甜澗,在全軍歌詠會奪得金獎被三軍文工團點名要她,可她不愿放棄醫生專業。今天在武漢,她在抗疫前線,雙手被洗手液、滑石粉等浸泡、侵蝕后,已經皸裂、紅腫、變形,傷痕累累,可她.......
在與母親視頻中,寧菲看到瘦了的老母親,這一刻,回想離開首都時立下“武漢瘟疫未消滅,戰死病房死不歸”的豪情,她硬咽下了淚。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場防疫狙擊戰迅速打響了第二槍。寧菲被感染上了新型冠狀肺炎。她所在的醫療隊要接手她的病區。患者目前已達80多人,可她,一個剛入黨不到兩年,當上這次抗疫先遣連連長,她還死死不下戰場。“這是命令,你在這兒會感染其他戰友!”
團長向上級匯報,當晚從北京空降了一批密閉性能良好的防護服,為醫護人員撐起了第一道防線,戰友們穿上后,還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憋氣胸悶頭暈,不出一個小時就大汗淋漓,有的虛脫。再經涼風一吹,那種冷熱交替的痛苦,時刻在考驗著隊員們的體力和意志。
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有些人甚至在脫下防護服后就會忍不住地嘔吐,連膽汁兒都快吐出來了。面對這些,寧菲的尖刀連個個努力克服困難,堅定信心,在戰情面前義無反顧,決心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凱旋回京。
15天后,寧菲再三要求返回醫療隊。團長無法,再次測她體溫進行檢查,同意了她的請求。當她再次穿上了白大褂時,就更堅定地選擇生死兩忘、冷暖不休、而忠孝不能兩全的人生。她把對母親的孝順,對男友的思念就永遠擱淺在了這個春節。
一個患者老人,她根椐病情給他使用了呼吸機、升壓藥物及抗病毒、營養支持等搶救治療措施。經過連夜持續的搶救,終于睜開了雙眼,就在她下班前,患者的妻子抱著她大腿哭了。
晚上十點,正在交班時,手機再次響起。因為忙,微信沒時間看,電話沒法接。他每天久坐6個多小時,查閱診斷CT一百多份,會診病例30多人次。
所以這次電話她仍然沒打算接,但鈴聲一遍又一遍固執著。“菲兒,菲兒,她終于接電話了。”電話那頭傳來了爸爸焦急的聲音,一旁的隊員們心里咯噔一下,埋起了頭。
“你媽媽昨晚去世了,突發心梗……”接到電話,一向堅強樂觀的寧菲聽到父親這么一說,突然失控流淚不止。
這一通電話,不到三句話,卻讓她痛哭不止。
她擦干淚后轉過身,咬緊牙拿起筆,在隊友的防護服身上寫下“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幾天后,好幾位患者出院時緊緊抓住她的手追問:“你們是解放軍吧?”她握著那位女教師的雙手點了點頭。一時之間病區里沸騰了:“是解放軍,是解放軍喲!!”
那一刻,大家激動的心情瞬間點燃:寧菲帶頭領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歌聲在病院大門外唱響,這種樂觀精神如吹響的抗疫號角,迅速感染到其他病人和所有醫務人員。
弘揚“紅船精神” 推進偉大事業 篇3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一重要論述,十分深刻地闡明了目前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特征,同時也指明了新時代我們黨所擔負的偉大歷史使命。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終于站了起來,結束了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國成立以后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20xx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xx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接近聯合國劃分的富足標準。黨的xx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各項民生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普通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社會養老保險已經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已經覆蓋13.5億人。我們實現了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
回顧歷史,我們理所應當有這樣的自信:“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要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體而言,要分兩步走:第一個階段,從20xx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
要實現上述宏偉目標,就必須深刻把握“強起來”的實質內涵,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
數量之強與質量之強。如果說,在“富起來”的階段,我們更多注重的是將蛋糕做大的數量之強,那么,在走向強起來的階段,我們則必須注重發展的質量之強。為此,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產業體系,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和規模擴張型向質量和效益提升型的根本轉變,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其中關鍵,是要注重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使經濟發展建立在可靠、持久的基礎之上。
經濟之強與生態之強。如果說,在“富起來”的階段,我們更多的是追求經濟高速增長,那么,在走向強起來的階段,我們必須補生態文明建設之課,走綠色發展之路。我國人均資源嚴重短缺,目前我國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淡水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與此同時,我國又是世界上單位GDP創造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因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對中國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為了真正能夠“強起來”,我們必須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花大力氣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社會,讓中國的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
物質之強與精神之強。如果說,在“富起來”的階段,我們更注重的是物質財富的創造以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那么在走向強起來的階段,我們則更應注重精神財富的創造和文化建設,滿足人們的精神所需。文化興則國運興,精神強則民族強。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精神強大是國家強大的前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同樣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一個大國,我們亟須通過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培養起成熟的大國心態。與民族復興相適應的大國心態,不是靠喊幾句口號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隨著國力的發展自然而然地產生,它需要培育與涵養,需要我們靜下心來以理性的精神進行反思和重建,從而奠定民族復興的文化基礎。
國內之強與國際之強。如果說,在“富起來”的階段,我們更多的是眼光向內,通過對外開放,引入國外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促進中國綜合國力的成長,那么在走向強起來的階段,我們在注重國內建設的同時,還要更多將眼光朝外,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勢必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地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進程,更多地在國際事務中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種負責任大國,絕不是要恃強凌弱、以大欺小、搞霸權主義,而是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世界各國風雨同舟、攜手同行,共同建設人類的美好家園。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強起來”的階段,既是我們攻堅克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同時也是充滿風險、充滿挑戰的時代。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我們的目標,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的山巔,各種不可預測的復雜因素也將增多,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將越大。
我們曾以“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形容中國近代走過的艱難歷程,而在當下,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又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另一方面,單邊主義、保守主義、逆全球化傾向沉渣泛起。為此,我們必須“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增強全民族清醒感、緊迫感、危機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韌勁,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抓住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繼續融入國際潮流,使中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為人類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