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談判流程(通用5篇)
采購談判流程 篇1
1、 采購計劃 采購員應根據(jù)請購單和公司生產(chǎn)計劃、銷售計劃制訂采購計劃,應有全局觀念。 2、 供應商的選擇和考核 A、如何選定最適當?shù)墓⿷蹋遣少彶块T最重要的職責之一。一般而言,供應商的家數(shù)愈多,選擇最適當供應商的機會就愈大。因此,如何擴大尋找供應商的來源,便是采購人員相當重要的課題。尋找供應商,可以通過網(wǎng)絡、雜志、以及雜志和同行業(yè)介紹來尋找。 B、對供應商的考核也很重要,一般從經(jīng)營情況、供應能力、技術能力、品質能力等方面評定,并定期從質量、運貨、價格、逾期率、是否配合等方面綜合打分。 3、詢價、比價、議價 4、合同的簽訂 買賣雙方經(jīng)過詢價、報價、議價、比價及其它過程,最后雙方簽訂有關協(xié)議,合約即告成立。采購合同的簽訂要根據(jù)采購商品的要求、供應商的情況、企業(yè)本身的管理要求、采購方針等要求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需確定付款條件、貨運方式、售后服務等情況。 5、交貨驗收 交貨驗收為采購作業(yè)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采購員必須確定貨物品種、數(shù)量、質量、交貨期的正確無誤。 6、質檢 貨物質檢合格則入庫,不合格的,需安排補救和退貨。 7、財務結算 貨物入庫后,財務結算。
采購談判流程 篇2
一、采購的定義 企業(yè)根據(jù)需求提出采購計劃、審核計劃、選好供應商、經(jīng)過商務談判確定價格、交貨及相關條件,最終簽訂合同并按要求收貨付款的過程。 二、采購員應具備的才能 1. 成本意識 采購人員必須具有成本意識,精打細算,不可“大而化之”。其次,必須具有“成本效益”觀念,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不可花冤枉錢,買品質太好或不堪使用之物品。 2.表達能力 采購人員無論是用語言或文字與供應商溝通,必須能正確、清晰表達所欲采購的各種條件,例如規(guī)格、數(shù)量、價格、交貨期限、付款方式等,避免語意含混,滋生誤解。 3.專業(yè)知識 采購人員對其經(jīng)辦的產(chǎn)品,若能了解原料來源、組合過程、基本功能、品質、用途、成本等,將有助與供應商的溝通,并避免“敵暗我明”吃虧上當。 三、 采購基本流程 生產(chǎn)部門請購---采購計劃---尋找供貨商----詢價、比價、議價----采購洽談(下單)----合同的簽訂(確定付款條件、貨運方式、售后服務)----交貨驗收(倉管)---質檢(不合格退貨)---入庫---財務結算
采購談判流程 篇3
(一)從內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全面梳理采購全流程,分析采購業(yè)務相關管理
制度,明確請購、審批、購買、驗收、付款、采購后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職責和審批權限,掌握采購全流程內控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二)審查企業(yè)是否建立采購申請授權制度,是否依據(jù)購買物資或接受勞務的類型確定歸口管理部門并授予相應的請購權,相關部門或人員的職責權限及相應的請購和審批程序是否明確。
(三)審查采購預算、采購計劃編制執(zhí)行情況。審計從采購預算上報、批復、追加各個環(huán)節(jié)展開,重點審查預算編制是否遵循規(guī)定程序、批復是否及時、調整手續(xù)是否合規(guī)、預算執(zhí)行是否超支等;采購計劃安排是否合理,有無造成庫存短缺或積壓,導致企業(yè)生產(chǎn)停滯或資源浪費。
(四)審查采購方式能否實現(xiàn)物美價的供給保障。采購方式按照市場化和公開化程度排序依次是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和單一來源等。審查企業(yè)是否采取集中采購模式、限額標準以上采購項目是否按規(guī)定采取公開招標或邀請招標的采購方式,采購執(zhí)行過程中有無隨意改變采購方式的情況。
(五)審查采購不相容崗位是否有效分離。采購全流程管理,不僅要求采購部門不相容崗位分離,對采購需求部門、采購需求管理部門等采購主體同樣要求執(zhí)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審計重點關注候選供應商推薦、評審標準設定、供應商評審等崗位是否有效分離;審查有無同一部門或采購當事人參與“采購全流程”,導致“供應商管理-采購談判-合同執(zhí)行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監(jiān)督制約作用受限,為人為操縱采購結果留下了空間,滋生“商業(yè)賄賂”的問題。
(六)審查候選供應商管理是否公開透明,供應商選擇是否得當。企業(yè)有無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估和準入制度,建立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tǒng)并完善潛在供應商備案制度、用戶反饋制度、日常監(jiān)督檢查制度等機制對供應商進行動態(tài)管理。審計重點關注候選供應商是否從供應商庫中選取,是否存在需求部門和采購需求管理部門自主決定供應商的行為。
(七)審查采購談判評委信息庫有無外部專家,采購項目評委是否從評委信息庫中隨機選取產(chǎn)生,核實評委是否獨立于采購需求部門和需求管理部門;審查招投標或定價機制是否科學,授權審批是否規(guī)范,有無導致采購物資質次價高,出現(xiàn)舞弊或遭受欺詐的問題。
(八)審查采購部門輪崗制度是否有效執(zhí)行。審查企業(yè)是否對辦理采購業(yè)務的人員定期進行崗位輪換,重要和技術性較強的采購業(yè)務是否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論證,是否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
采購談判流程 篇4
采購程序:
1、選擇商品;
2、選擇供應商及讓供應商了解本公司及操作流程;
3、供應商報價(增值稅價)及商品相關證件;
4、洽談供貨交易條件(合作形式,結算方式);
5、決定銷售商品進價及促銷事項及入場費等;
6、報備采購總監(jiān)審閱(供應商及商品準入);
7、簽定購貨合同;
8、建供應商檔案,入電腦存檔備案;
9、商品信息入電腦部存檔備案;
10、合同入電腦部存檔備案;
11、下初次定單;
12、新品上市須提前15天報備采購部,更改交易條件及價格須在采購部同意一月之后執(zhí)行;
13、滯銷產(chǎn)品三個月,自動撤出賣場。
14、商品的自然淘汰及更替。
采購談判流程 篇5
采購談判技巧
(一)入題技巧
談判雙方剛進入談判場所時。難免會感到拘謹,尤其是談判新手,在重要談判中,往往會產(chǎn)生忐忑不安的心理。為此,必須講求入題技巧,采用恰當?shù)娜腩}方法。
1、迂回入題
為避免談判時單刀直入、過于暴露,影響談判的融洽氣氛,談判時可以采用迂回入題的方法,如先從題外話入題,從介紹己方談判人員入題,從“自謙”入題,或者從介紹本企業(yè)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財務狀況入題等。
2、先談細節(jié)、后談原則性問題
圍繞談判的主題,先從洽談細節(jié)問題入題,絲絲入扣,待各項細節(jié)問題談妥之后,也便自然而然地達成了原則性的協(xié)議。
3、先談一般原則、再談細節(jié)
一些大型的經(jīng)貿(mào)談判,由于需要洽談的問題千頭萬緒,雙方高級談判人員不應該也不可能介入全部談判,往往要分成若干等級進行多次談判。這就需要采取先談原則問題,再談細節(jié)問題的方法入題。一旦雙方就原則問題達成了一致,那么,洽談細節(jié)問題也就有了依據(jù)。
4、從具體議題入手
大型談判總是由具體的一次次談判組成,在具體的每一次談判中,雙方可以首先確定本次會議的談判議題,然后從這一議題入手進行洽談。
(二)闡述技巧
1、開場闡述
談判入題后,接下來就是雙方進行開場闡述,這是談判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開場闡述的要點,具體包括
一是開宗明義,明確本次會談所要解決的主題,以集中雙方的注意力,統(tǒng)一雙方的認識。二是表明我方通過洽談應當?shù)玫降睦?尤其是對我方至關重要的利益。三是表明我方的基本立場,可以回顧雙方以前合作的成果,說明我方在對方所享有的信譽;也可以展望或預測今后雙方合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機遇或障礙;還可以表示我方可采取何種方式共同獲得利益做出貢獻等。四是開場闡述應是原則的,而不是具體的,應盡可能簡明扼要。五是開場闡述的目的是讓對方明白我方的意圖,創(chuàng)造協(xié)調的洽談氣氛,因此,闡述應以誠摯和輕松的方式來表達。
(2)對對方開場闡述的反應,具體包括:
一是認真耐心地傾聽對方的開場闡述,歸納弄懂對方開場闡述的內容,思考和理解對方的關鍵問題,以免產(chǎn)生誤會。二是如果對方開場闡述的內容與我方意見差距較大,不要打斷對方的闡述,更不要立即與對方爭執(zhí),而應當先讓對方說完,認同對方之后再巧妙地轉開話題,從側面進行談判。
①讓對方先談
在談判中,當你對市場態(tài)勢和產(chǎn)品定價的新情況不太了解,或者當你尚未確定購買何種產(chǎn)品,或者你無權直接決定購買與否的時候,你一定要堅持讓對方先說明可提供何種產(chǎn)品,產(chǎn)品的性能如何,產(chǎn)品的價格如何等,然后,你再審慎地表達意見。有時即使你對市場態(tài)勢和產(chǎn)品定價比較了解,有明確的購買意圖,而且能直接決定購買與否,也不妨先讓對方闡述利益要求、報價和介紹產(chǎn)品,然后你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要求。這種先發(fā)制人的方式,常常能收到奇效。
②坦誠相見
談判中應當提倡坦誠相見,不但將對方想知道的情況坦誠相告,而且可以適當透露我方的某些動機和想法。
坦誠相見是獲得對方同情的好辦法,人們往往對坦誠的人自然有好感。但是應當注意,與對方坦誠相見,難免要冒風險。對方可能利用你的坦誠逼你讓步,你可能因為坦誠而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坦誠相見是有限度的,并不是將一切和盤托出,總之,以既贏得對方的信賴又不使自己陷于被動、喪失利益為度。
2.注意正確使用語言
(1)準確易懂。
在談判中,所使用的語言要規(guī)范、通俗,使對方容易理解,不致產(chǎn)生誤會。
(2)簡明扼要,具有條理性。
由于人們有意識的記憶能力有限,對于大量的信息,在短時間內只能記住有限的、具有特色的內容,所以,我們在談判中一定要用簡明扼要而又有條理性的語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在洽談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信口開河,不分主次,話講了一大堆,不僅不能使對方及時把握要領,而且還會使對方產(chǎn)生厭煩的感覺。
(3)第一次要說準。
在談判中,當雙方要你提供資料時,你第一次要說準確,不要模棱兩可,含混不清。如果你對對方要求提供的資料不甚了解,應延遲答復,切忌脫口而出。要盡量避免所使用含上下限的數(shù)值,以防止波動。
(4)語言富有彈性談判過程中使用的語言,應當豐富、靈活、富有彈性。
對于不同的談判對手,應使用不同的語言。如果對方談吐優(yōu)雅,我方用語也應十分講究,做到出語不凡;如果對方語言樸實無華,那么我方用語也不必過多修飾。
(三)提問技巧
要用提問摸清對方的真實需要、掌握對方心理狀態(tài)、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