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條據書信 > 條例 >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2020-02-05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歷史文化名城是歷史文化遺產的空間載體,是在當今城市化建設中必須保護的對象。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作為總體規劃的專項之一,屬于宏觀層次的規劃,但同時又具有本身的特點與規劃層次。下文是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歡迎閱讀!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不可移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古樹名木、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可移動文物等的保護和管理,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正確處理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系。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市人民政府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進行協調和指導。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規劃管理工作;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土地、市政市容管理、公安、商貿、教育、旅游、僑務、宗教、地方史志、黨史、檔案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權限,協同做好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和利用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以下簡稱保護專項資金),加大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財政投入。

  市人民政府依法設立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基金,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捐贈、資助、提供技術服務或者提出建議等方式參與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

  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對本市歷史文化名城資源實施保護性開發利用,發展旅游業及相關產業。

  第六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進行檢查或評估,并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監督。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市民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意識。

  每年的三月十三日為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宣傳日。

  第八條 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是全社會的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破壞歷史文化名城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

  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保護規劃

  第九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要求,組織編制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下簡稱保護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及時向社會公布,并將其納入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

  第十條 保護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保護原則、保護內容和保護范圍;

  (二)保護措施、開發強度和建設控制要求;

  (三)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保護要求;

  (四)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五)保護規劃分期實施方案。

  第十一條 對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當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保留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

  第十二條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保護規劃,編制歷史文化街區的專項保護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第十三條 市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文物、市政市容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嚴格執行保護規劃,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有關的建設項目的審查、監督和違法建設項目的查處。

  第十四條 對不符合保護規劃和歷史文化街區專項保護規劃的建筑和設施,由市規劃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或者產權人按照規劃的要求,依法予以改造或拆建。

  第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已經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歷史文化街區專項保護規劃。已公布的規劃如需調整或者變更,應當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并組織專家論證,按照原批準程序報批并公布。

  第三章 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

  第十六條 具有特定歷史時期傳統風貌或者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筑群等,應當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調查,經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報市人民政府審定后向省人民政府申報為歷史文化街區。

  第十七條 經省人民政府依法核定,海口騎樓建筑街區和府城傳統建筑街區為歷史文化街區。

  海口騎樓建筑街區位于長堤路以南,龍華路以東,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和文明中路以北,主要是得勝沙路、博愛路、中山路、新華路、長堤路等老街。府城傳統建筑街區范圍是以文莊路、忠介路為東西軸線,中山路為南北軸線組成的錯位“十”字型街道,主要是北勝街、繡衣坊、馬鞍街、達士巷、鼓樓街、忠介路、福地巷等街道。

  第十八條 對海口市歷史文化街區采取“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二級保護的措施。

  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范圍,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列入保護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

  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的主要出入口設置保護標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涂改或者損毀標志。

  第十九條 在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保護規劃,保持原有自然環境、風貌特色,保護反映歷史文化風貌的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街巷格局和街道路面特色。

  在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筑物、構筑物,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確定的建設控制要求。

  第二十條 嚴格控制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特色街巷兩側的建筑高度,改造或拆建的建筑物的總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并保持街巷兩側錯落有致的建筑格局;建設控制地帶內改建或新建的建筑物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

  保護和適度恢復府城傳統建筑街區范圍內的古城墻、傳統民居建筑風格、傳統街巷格局、歷史地名及傳統市井文化氛圍。

  第二十一條 在歷史文化街區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違反保護規劃進行拆除或者建設;

  (二)改變保護規劃確定的土地使用功能;

  (三)突破建筑高度、容積率等控制指標,違反建筑體量、色彩等要求;

  (四)破壞保護規劃確定的院落布局、街巷格局和街道路面特色;

  (五)其他不符合保護規劃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應當制訂保護方案,經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一)改變園林綠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狀態的活動;

  (二)在核心保護區內進行影視攝制、舉辦大型展覽、大型演藝或大型游樂活動等;

  (三)其他影響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傳統格局的活動。

  第二十三條 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危舊房屋進行修復改造應當保持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建設單位在辦理修復改造危舊房屋規劃審批手續時,應當提交對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產生影響的評估報告。

  歷史文化街區內危舊房屋修復改造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條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市計劃生育、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保護規劃,控制歷史文化街區內的人口規模,改善歷史文化街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市公安消防部門應當會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相應的防火安全保障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第二十五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進行業態調整,逐步實現歷史文化街區的社會功能轉換,使其成為觀賞、休閑、度假和商業服務的文化旅游休閑場所。

  第二十六條 歷史文化街區內的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和一般建筑物的保護,按照專項保護規劃和本條例第四、第五章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章 歷史建筑的保護

  第二十七條 具有一定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的近現代建筑、傳統民居、商鋪及構筑物,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協同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調查、征求有關方面意見,經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為歷史建筑,設置保護標志,建立歷史建筑檔案。

  第二十八條 對歷史建筑按照下列規定實施分類保護:

  (一)一類歷史建筑,不得改變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質、色調、結構體系、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室內裝飾。

  (二)二類歷史建筑,不得改變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質、色調和主要平面布局。

  (三)三類歷史建筑,不得改變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質和色調。

  歷史建筑的分類標準和分類名單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九條 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應當按照保護規劃的要求和維護修繕標準,負責對歷史建筑進行維護和修繕。維護修繕標準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與使用權人對維護、修繕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確不具備維護和修繕能力的,市人民政府根據情況,從保護專項資金中安排經費予以資助,或者采取依法置換歷史建筑產權等方式予以保護利用。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歷史建筑所有權人將歷史建筑出售或者捐贈給國家。

  第三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及其構件;

  (二)在歷史建筑及其附屬建筑設施內,安裝影響歷史建筑使用壽命的設備;

  (三)在歷史建筑及其附屬建筑設施內,修建生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

  (四)在歷史建筑上刻劃、張貼、涂污;

  (五)其他危害、損毀歷史建筑或者影響歷史建筑風貌的行為。

  第三十一條 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歷史建筑;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

  對歷史建筑實施原址保護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確定保護措施,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因建設工程特別需要,對歷史建筑無法實施原址保護、必須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本條規定的歷史建筑原址保護、遷移、拆除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列入建設工程預算。

  第三十二條 對歷史建筑進行外部修繕裝飾、添加設施以及改變歷史建筑的結構或者使用性質的,應當經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依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三條 對具有特別重大歷史價值的政治經濟文化重要活動場所、歷史上外國重要機構在海口長駐地等重要歷史遺址(跡),由市人民政府設置保護標志,并創造條件予以恢復。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重要歷史遺址(跡)紀念標志。

  第五章 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

  第三十四條 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等。

  第三十五條 對已經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按照法律規定的權限由相應的人民政府劃定保護范圍,設置保護標志,建立記錄檔案,設置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對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登記、備案,制定保護措施并公布。

  第三十六條 對集中體現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海瑞墓、丘浚故居、丘浚墓、五公祠、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秀英炮臺等文物保護單位,應當重點保護,合理利用。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不同文物的保護需要,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并公布施行。

  第三十七條 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人、使用權人,應當遵守不改變不可移動文物原狀的原則,保護建筑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遷移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經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進行遷移或拆除活動的除外。

  對危害文物保護單位安全、破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風貌的建筑物、構筑物,市人民政府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依法予以拆除或搬遷。

  第三十八條 公民、非文物單位使用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代表性紀念建筑的,使用權人應當與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簽訂《保護使用責任書》,負責建筑物的管理、維護和修復,接受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查、監督和指導。

  第三十九條 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人、使用權人應當按照規定加強火源、電源的管理,配備必要的滅火設備。在重點要害部位根據實際需要,安裝自動報警、滅火、避雷、防水等設施。安裝、使用設施不得對文物造成破壞。

  遇有危及文物安全的重大險情,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人、使用權人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險情,并及時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條 開辟為參觀旅游場所的文物保護單位,應當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證文物的完整和安全。

  參觀游覽者應當遵守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及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關管理制度,愛護文物及其他設施,不得刻劃、涂污或者損壞。

  第四十一條 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第四十二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及實踐、傳統手工技能以及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等。

  第四十三條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堅持真實性和整體性的保護原則。

  第四十四條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由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向社會公示,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并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和評定,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五條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下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普查、收集、整理、建檔和研究等工作:

  (一)海南椰雕、龍塘民間雕刻藝術等傳統美術項目;

  (二)瓊劇、公仔戲、海南齋戲等傳統戲曲項目;

  (三)海南八音器樂等傳統音樂項目;

  (四)海南黃花梨木家具制作工藝、傳統土法制糖工藝、海南粉等傳統手工技藝項目;

  (五)麒麟舞、海南獅舞、海口虎舞、海口龍舞等傳統舞蹈項目;

  (六)海南軍坡節、府城元宵換花節等民俗項目;

  (七)傳說、故事、歌謠等民間文學以及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第四十六條 市人民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所依存的文化場所劃定保護范圍,設置保護標志,進行整體性保護。

  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所涉及的建筑物、場所、遺跡等,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城鄉規劃和建設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破壞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資料、實物、建筑物、場所。

  第四十七條 市文化、商貿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傳統藝術、工藝等特點,對列入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建立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全面記錄傳承人所掌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和技藝,提供必要的傳習活動場所,對傳承人授徒傳藝或教育培訓活動,從保護專項資金中安排經費給予適當資助;對生活確有困難的傳承人在經濟上給予適當補貼。

  第四十八條 代表性傳承人應當履行下列傳承義務:

  (一)保存、保護所掌握的知識、技藝及有關原始資料、實物、場所;

  (二)積極開展展示、傳播等活動;

  (三)按照師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培養新的傳承人;

  (四)其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義務。

  代表性傳承人喪失傳承能力、無法履行傳承義務的,市文化、商貿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程序,另行認定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怠于履行前款所規定的傳承義務的,由市文化、商貿行政主管部門取消其代表性傳承人的資格。

  第四十九條 市文化、商貿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對民間傳統藝術工藝進行挖掘、整理,允許私人開設專題博物館、陳列館,舉辦各類展示和演藝活動;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

  第五十條 市文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教育、研究機構培養專業人才,支持名、老藝人傳徒授藝。鼓勵和支持通過節日、展覽、培訓、教育、大眾傳媒等手段,宣傳、普及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促進其傳承和社會共享。

  第五十一條 利用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藝術創作、產品開發、旅游活動等,應當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內涵,防止歪曲與濫用。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依法負有保護海口歷史文化名城職責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組織編制保護規劃和歷史文化街區專項保護規劃的;

  (二)違法調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各類規劃的;

  (三)違法調整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的;

  (四)不按照本條例和保護規劃的要求履行審批和其他監督管理職責的;

  (五)其他濫用職權、徇私枉法、玩忽職守的行為。

  第五十三條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未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施工建設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可以并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可以并處建設工程造價的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三十條第一項規定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或者補救,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單位并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并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未經批準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內進行改變園林綠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狀態的活動,或者在核心保護區內進行影視攝制、舉辦大型展覽、大型演藝等活動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不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或者補救,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單位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有關單位或者個人經批準進行上述活動,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格局或者歷史風貌造成破壞性影響的,依照前款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二項、第三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安裝影響歷史建筑使用壽命的設備的,責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對單位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二)未經批準對歷史建筑進行外部修繕裝飾、添加設施以及改變歷史建筑的結構或者使用性質的,責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對單位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項規定,在歷史建筑及其附屬建筑設施內修建生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不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單位并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造成不可移動文物損毀、滅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經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恢復原狀,造成嚴重后果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5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安裝、使用設施對文物造成破壞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遇有危及文物安全的重大險情未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險情或者未及時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

  第六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擅自設置、移動、涂改或者損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場所保護標志的,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2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歷史建筑上刻劃、涂污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并處50元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侵占、破壞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資料、實物、建筑物、場所的,由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可處5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問題由市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六十五條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的規定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第六十六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歷史文化街區,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二)歷史建筑,是指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構筑物;

  (三)不可移動文物,是指文物保護單位和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的物質遺存;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第六十七條 本條例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歷史文化名城的類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按照特點主要分為七類。

  歷史古都型:都城時代的歷史遺存物、古都的風貌為特點的城市,如洛陽、西安、北京、南京、開封等。

  傳統風貌型:保留了一個或幾個歷史時期積淀的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商丘、大理、平遙等。

  一般史跡型: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跡為歷史傳統主要體現方式的城市,如濟南、承德等。

  風景名勝型:建筑與山水環境的疊加而顯示出鮮明個性特征的城市,如蘇州、桂林等。

  地域特色型: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征、民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如敦煌、麗江、拉薩等。

  近代史跡型: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延安、遵義等。

  特殊職能型:某種職能在歷史上占有極突出的地位的城市,如景德鎮、榆林、自貢等。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相關內容:
  • 貴州食品安全條例

    食品安全是當今世界上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使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球公眾健康優先考慮的問題。下文是貴州省食品安全條例,歡迎閱讀!貴州省食品安全條例全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

  • 新黨員監督條例

    黨內監督是指監督主體依據《黨章》和黨的紀律在組織內部通過檢查、督促、評價、揭露、舉報、處理等方式作用于監督客體,以保證監督客體的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違背黨的紀律的一種客觀有序的活動。...

  • 貴州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

    隨著國家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我國的教育事業特別是民辦教育不可避免地與市場產生了這樣那樣的關系。下文是貴州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歡迎閱讀!貴州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最新版第一條為了維護民辦學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民...

  •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

    為一種政府權力表征的城鄉規劃行為,其合理與否,關系到城鄉的和諧發展和社會福利的有效實現。下文是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歡迎閱讀!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全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

  • 天津市土地管理條例

    土地管理源于地籍、歸于地籍。以地籍為核心,構建土地管理業務全要素的信息集成模式。下文是天津市土地管理條例,歡迎閱讀!天津市土地管理條例完整版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

  • 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條例

    測繪地理信息作為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工作,在我國古代就被廣泛用于各行各業。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條例全文,希望大家喜歡!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條例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管理,促進測繪地理信息...

  • 貴州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

    黨的報告詳細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并將其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下文是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歡迎閱讀!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全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

  • 廣西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

    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有關規定,依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準,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務的過程中,按照成本補償和非盈利原則向特定服務對象收取的費用。...

  • 條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爱综合视频 | 青青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 免费三级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综合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免费视频 | 精品日韩一区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 | 中国字幕第一页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成人天堂婷婷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 欧美人与性动交G欧美精器 日韩艹逼 | 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视频 | 国产黑丝美女av | 蜜臀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老司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日韩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91pro在线?看| 国产999精品视频 | 9999国产|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首创麻豆 | 新品亚洲高潮喷水精品视频 |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动图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免费网站 | 久久逼逼 | 91亚洲专区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网99 | 91久色| 精品熟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 | 青青青视频香蕉在线观看视频 | 999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黄网站日本 |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 国产成人三级三级三级97 | 黄漫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