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團委工作總結
2、對團員的教育管理仍然需進一步加強,雖然本學期已做了一些團員教育工作,但團員的榜樣性、示范性發揮得仍然不夠好,下學期將重點做好團員的意識教育、榜樣性教育。
3、學期初制定的計劃因為時間問題沒有很好的完成。
4、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耐心引導不夠。
5、備講練三環節仍存在一些不足。
5、五月份,做好高三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團委特意為高三畢業生編印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輕松備考苑》,用一些典型案例對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引導、教育。
6、六月份,團委、學生會向廣大高三畢業生發出“傾情貧困山區,奉獻一片愛心”的倡議,并發起“幫助農村娃,我也算一個”的募捐活動。廣大高三畢業生紛紛將自己無破損、可正常使用的閑置文具、圖書等相關資料和物品奉獻出來。此項公益活動,6月20日的洛陽日報進行了報道。
7、抓好“一站一社一角”。 “一站”指“校園之聲”廣播站。本學期,團委根據學校的工作要求,對“校園之聲”廣播欄目進行積極改版,改變原來的每次一個廣播主題的廣播模式,以綜合性廣播為主的廣播模式。現在每周一、四下午的“校園之聲”廣播主要設有“校園新聞”、“寫作園地”、“文學欣賞”、“心理疏導”、“學法指導”、“校園點歌臺”、“有獎競答”等欄目。“校園之聲”廣播的改版和正常開展,既活躍了校園氛圍,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校園文化生活,還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一社” 指秦風文學社,社團有完善的管理機制,還有專門的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本學期出社刊一期
,收錄學生在文學社活動中的優秀文章。“一角”指“英語角”,由學生會學習部組織,定期開展一些活動,如英語對話和寫作,“英語角”手抄報等,提高了參與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拓寬了學生英語方面的知識。
8、才藝拓展。本學期組織40名學生參加“河南省中學生步步高書法比賽”,20多名學生獲一、二、三等獎,湯繼成、施長明、胡建偉等老師獲省級輔導獎。
9、組織開展科普活動。6月19日,中國科學院童慶禧院士親蒞一中,為一中廣大師生做了題為《空間信息技術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報告。童教授用大量的事實與例子向師生展示和說明了遙感信息與圖象分析技術的原理與應用。童教授生動而又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師生們對遙感信息與圖象分析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博得了師生們熱烈歡迎,他的報告不時被熱烈的掌聲打斷。報告會后,童教授與學生進行交流,勉勵學生好好學習,將來好報效祖國。此次活動,6月25日的洛陽日報進行了報道。
三、學生會工作逐步正常化、制度化。
在上學年的摸索基礎上,本學期團委針對學校常規管理的實際情況,調整了學生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學生會工作職責、學生會常規檢查細則,使學生在檢查中有規可依,有據可查。檢查的結果及時公布,使班主任能及時地了解班務工作的疏漏之處,及時改進。學生會工作的正常開展極大的增強了學校常規管理的力量,進一步完善了學校對于學生的監督網絡機制,使學校的管理工作有效地向學生自主管理、自我監督的方向轉變。
四、做好與學校其他部門和上級團委的配合工作
1、3~5月份,圍繞創衛,做好宣傳工作和實驗室的衛生打掃工作。
2、4月份,參與團市委學校部組織的團校教材編寫工作,其中的“團日活動例選”編選了一中的一些活動事例。
3、6月份,做好中國科學院院士報告團到一中講學的場地聯系、攝影照相、記者采訪等工作。
五、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
1、班級管理:(1)嚴格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衛生意識。在這方面,我每天克服困難,提前到校,檢查衛生區、班里的值日情況,如果不合格,和學生一起返工,下午我也來得較早,到班里維持秩序,準備上課。每天檢查交作業的情況,對無故不交作業的,給以批評教育或一定的懲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嚴格班級紀律。在這方面,我采取了兩點措施:一是教育。讓學生代表參觀高年級宏志班的學習現狀,讓畢業的宏志生和他們暢談在校的學習經歷,使學生明了宏志班就有這樣的傳統;幫助學生找自己與縣重點高中和市區省示范高中學生的差距以及趕超途徑,指出洛陽市和我校宏志班高招錄取情況并分析成績取得的原因,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緊迫感和適應宏志班學習環境的自覺性。二是以身作則。總是學生還沒到班,我就站在教室門口了。(3)對每一個學生做到平等對待,關愛有加。(4)做到五“勤”: “腿勤”、 “嘴勤” 、“眼勤”、 “耳勤”、 “坐班聽課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