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團青年志愿者工作要點
2012年全團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團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二中全會的部署,圍繞“兩個全體青年”目標,高揚中國青年志愿者旗幟,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積極探索將志愿者的精神、熱情、專長和服務時間相結合的長效工作機制,強化基礎建設,加強基層工作,推動青年志愿者事業實現科學發展。
一、結合當前重點,開展志愿服務
1.圍繞重要紀念日、節日和重大事件開展志愿服務。抓住五四運動90周年、建國60周年、志愿者日等契機,組織青年積極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圍繞迎接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啟動志愿者文明宣傳、招募培訓等工作,開展交通、旅游等窗口行業志愿服務活動。繼續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專項志愿服務工作。
2.開展基層團建和就業創業志愿服務。實施志愿服務基層團建行動,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深入縣鄉基層,重點做好基層團建和青年就業創業工作,其中組織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中西部一千個以上縣市。各地要組建青年就業創業志愿服務導師團,聘請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創業精英,面向高校畢業生、城鄉失崗青年等群體,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指導咨詢等服務。
二、加強組織建設,夯實工作基礎
3.建立健全網格化的青年志愿者組織。啟動實施“縣縣建協會”計劃,力爭今年全國縣(市、區)全部建立團屬志愿者協會(總隊),積極探索協會社會化和實體化運轉,形成自我造血機能。召開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積極引導學校、企業、社區、鄉村普遍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依托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推進行業型青年志愿者組織建設。采取組織交流、項目合作等方式,廣泛吸納民間青年志愿者組織加入各級青年志愿者協會。積極爭取各級黨政支持,推動建立青年志愿者專門工作機構。
4.探索志愿者隊伍建設新途徑。加強各類管理型志愿者的選拔和培養,依托管理型志愿者組織廣大青年,探索“基層團干部+管理型志愿者”的組織領導模式,實現青年志愿者隊伍“裂變式”發展。廣泛推行志愿者注冊制度,增強注冊的便利性和針對性,探索qq群、網絡論壇等網絡吸引青年的新途徑。加強各級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的網絡陣地建設,開展“中國志愿者網絡信息管理系統”試點和推廣工作,大力推進全團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信息化。
5.促進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積極探索“基層團組織+轄區志愿者組織”的覆蓋全體青年的組織框架,在青年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隊等志愿者組織中的大力開展團建工作,擴大團的工作覆蓋和組織覆蓋。
三、深化品牌項目,促進全面活躍
6.深入推進社區志愿服務和諧行動。圍繞社區基本功能和居民生活需求,廣泛開展助老、助殘、環保、治安、法援、未成年人幫教等志愿服務,著力探索居民獲得服務和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務的“兩個便利化”機制。依托轄區學校、機關、部隊和企事業單位,大力發展社區志愿服務伙伴,不斷拓展社區志愿服務資源。
7.分類推進志愿服務專項行動。聯合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行業,大力推進消防、獻血、禁毒、防艾、生態等領域志愿服務專項行動,增進社會安定與和諧。探索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實施新途徑,穩步提高海外青年志愿者的參與規模與國際影響力。鼓勵各地按照“扶貧+接力”模式繼續實施扶貧接力計劃。深化青年志愿者綠色行動營計劃,深入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綠色志愿者、節能減排志愿者等工作。
8.全面深化大學生志愿服務系列行動。組織好2012年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招募選拔、培訓派遣和管理服務工作,做好第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培訓派遣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組建工作,不斷提升招募質量,完善管理和服務制度。深入開展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活動。啟動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志愿服務行動。推動高校志愿者組織發展,支持引導大學生社團廣泛開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
9.強化項目管理和項目庫建設。注重服務項目的專業化和精細化設計,加強項目征集、開發、展示和合作等工作,建設各級各類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庫和項目超市,適時開展項目交流和展示活動。
四、弘揚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
10.開展各類志愿文化活動。通過志愿者歌曲傳唱、風采展示、故事征集等方式,廣泛傳播志愿服務理念,引領參與志愿服務的社會風尚。積極推進青年志愿者組織ci建設,統一宣誓儀式和標志、徽章、歌曲、色彩等使用,增強組織識別感。通過大型活動、網絡短信、公益廣告、影視動畫、小說歌曲等方式,培育傳播志愿服務文化。開展“爭做志愿者•創造新生活”主題活動。
11.加強典型示范作用。各地要大力開展青年志愿者、志愿者團隊評選表彰活動,樹立青年身邊可學可信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的社會參與氛圍。開展第八屆“中國十大杰出志愿者”等獎項評選表彰活動。
12.創新輿論宣傳載體和手段。注重發揮青年喜好的新媒體作用,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視、移動通信等進行深層次、立體化宣傳。積極探索與媒體建立長期合作模式,通過開辟報刊專版、電視專題、人物專欄等方式,宣揚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