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檢測與評價
評價表 檢測題基礎題1.給下列字注音。(4分)酣( ) 詣( ) 枳( ) 耶(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詞。(7分)(1)楚王聞之,?lt;b>左右曰( )(2)吏二縛一人詣王( )(3)其實味不同( )(4)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5)圣人非所與熙也( )(6)寡人反取病焉( )(7)縛者曷為者也( )3.比較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詞語,并解釋。(8分) 4.翻譯下列句子。(15分)(1)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2)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3)寡人反取病焉。 5.請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和現在用法不同的詞,并簡要分析。(5分) 6.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7.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8.楚王和手下想了一個什么計謀來侮辱晏子的呢?請用自己的話簡要表述出來。(4分) 9.晏子是如何批駁楚王的呢?這樣做好在哪里?(10分) 綜合題1.課文的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寥寥數語,就把楚王和晏子寫活了。請聯系課文內容,各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人物形象。 2.課文展示了高度的語言藝術,請聯系課文說一說晏子的語言藝術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參考答案基礎題1.hān yì zhǐ yé 2.(1)近旁的人(2)到(3)果實(4)莫非(5)開玩笑(6)辱(7)同“何”,什么 3.習:熟練;溫習。何以:用什么辦法;憑什么。徒:只;空。之:指晏子將要出使楚國這個消息;助詞,的。 4. (1)當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你面前走過。(2)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3)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5.“左右”文中指“近旁的人”,現在指方向;“病”,文中指“辱”,現在是指疾病。 6.本文寫的是晏子出使楚國,用辭令戰勝楚王,為國家保持尊嚴的故事。 7.晏子是“齊之習辭者也”。8.誣齊人為盜。 9.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縛者是齊國人,接著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反駁,先舉了個事實:“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異也。同樣,“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原因是什么呢?這就順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盜”。晏子就其轉化的條件都是“水土異也”這一點進行類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語之間,晏子化被動為主動。 綜合題1.晏子是一位機智善辯而又有風度的政治家、外交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聰明,仗勢欺人的無能君主。兩位人物分析正確,概括準確,表述清楚的,等第是優;兩位人物分析正確,概括準確,但語言不夠簡練的,等第是良;兩位人物分析不夠正確,概括一般,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兩位人物分析不正確,概括不準確,表述不清楚的,等第是下。2.晏子既要反駁楚王的誣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駁時,他“避席”對,顯示其莊嚴的態度,這是其一;說話時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剛于柔,這是其二;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義正詞嚴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這是其三。寫出三個要點,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優;寫出其中兩個要點,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良;寫出其中兩個要點,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寫出其中一個要點,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