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精選9篇)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1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這個星期,我在學校里學了統(tǒng)計,覺得很有意思!回到家,和媽媽檢查了20xx年電費單,得到以下的統(tǒng)計圖:(略)
我發(fā)現(xiàn)了:
(1)7~8月用電最多,因為是夏天,家里開了空調(diào),所以用電量大。
(2)11~12月用電量少,因為是冬天的原因,用電量比較少。
通過這次統(tǒng)計后,我知道今后要節(jié)約用電。因為不節(jié)約電的話,就會造成浪費。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2
眨眼間,寒假過去了,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中,我們學習了負數(shù)和圓柱與圓錐中的第一部分圓柱。為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出現(xiàn)了負數(shù),用“-”號表示負號。以前學得15、16這樣的數(shù)叫做正數(shù),用“+”表示正號,不過也可省去正號。這些符號在存折上也出現(xiàn)過,如:-200表示支出了200元,+500元表示存入了500元。溫度計的零上與零下、樓層的樓上和地下、海拔、水位、盈利和虧損、增產(chǎn)和減產(chǎn)、得分和扣分都是正負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但一定要記住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比較大小時最后用畫數(shù)軸額方法來比較大小,直線上0右邊的數(shù)是正數(shù),左邊的.數(shù)是負數(shù),而正數(shù)都比0大,負數(shù)都比0小,所以正數(shù)都比負數(shù)小。崗亭、蠟燭、燈籠等都是圓柱,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底面;周圍的面叫做側(cè)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如果把圓柱的側(cè)面打開是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cè)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記住是兩個底面,圓柱的側(cè)面積=底面周長×高。有特殊的時候下,如圓柱形的帽子、筆筒,只需求一個底面面積+側(cè)面積,壓路機、貼海報只需求一個側(cè)面積就好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再接再厲吧!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3
X月X日 星期X 天X
我是一個“數(shù)學白癡”,可同時我也是一個小小數(shù)學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又遇到數(shù)學問題了。
今天早上,我們?nèi)叶汲詪寢尷拥娘灒乙?張餅,爸爸要吃3張餅,媽媽要吃2張餅,妹妹只需要1張。這時媽媽開口問我怎樣才能盡快吃到餅呢?需要幾分鐘呢?我立馬想到的就是一張一張的烙,但是烙一張餅的一面大約需要花3分鐘,我得等到啥時候才能吃到我想要的餅呀? 我又想啊,媽媽買的那個平底鍋那么大,一次只烙一個餅,真是太浪費平底鍋的空間了,倒不如一次多烙幾個餅來得更快些。“媽媽,一個平底鍋最多能烙幾個餅?”媽媽回答說“最多只能烙2個餅”。 聽到媽媽這么說我就開始放心地開始計算了。一次烙兩張餅的一面需要3分鐘,烙2面就需要6分鐘了,總共需要烙8張餅,8張餅可以分為4個的2張餅,所以可以用兩張餅同時烙所需要的時間6分鐘乘以4就等于24分鐘了。全部的算式是: 2 × 3 = 6(分鐘),8 ÷ 2 = 4(個),4 × 6 = 24(分鐘)。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在一旁的爸爸也聽到了,與媽媽一起說:“算對了,太棒了”!我也高興地笑了。
生活中的數(shù)學無處不在,這使我深深的喜歡上了數(shù)學。它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讓我為之癡迷。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4
我知道了關于長方體的這些知識:它有12條棱,6個面與8個頂點;相交與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每相對的兩條棱的長度是一樣長的,并且每相對的一對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如果有一對面的面積是正方形其余的四個面的面積就是一樣的。長方體表面積的公式是:長X寬X2+長X高X2+寬X高X2,還有一個是(長X寬+長X高+寬X高)X2。它的體積公式是:長X寬X高。
關于正方體的知識是:它有12條長度完全相同的棱,6個面積完全的面與8個頂點。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公式是:棱長X棱長X6,體積公式是棱長X棱長X棱長。
正方體與長方體積體統(tǒng)一的公式是:底面積X高與橫截面的面積X長。
關于容積的是:容積的長度是從里面量的,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計算容積的公式是與計算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一樣的。題目讓你求出容積單位的話,可是題目的第一步先讓你求出體積單位的話,你就要從體積單位換算成容積單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之間的近綠是1000。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5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shù)學,可見數(shù)學與我們的關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guī)定:買3瓶礦泉水可以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板,說:“老板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饑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jīng)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余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再向雜貨店老板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還給老板,噢!我們可以喝15瓶礦泉水。”爸爸點頭稱贊。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6
X月X日 星期X 天X
這一周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我知道了三角形由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組成,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我還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根據(jù)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而設計的,比如工地上的塔吊,塔吊的身體是由很多的三角形組成的,這就應用了三角形具有的穩(wěn)定性。 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另外還學習了怎么畫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就是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最特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互為底高。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特殊情況。三角形是按角和邊分類的,按角分: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鈍角三角形。按邊分: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用邊分的三角形非常片面,而用角分的三角形非常廣泛,隨便拿出一個三角形一定是用角分的三角形的一種,而用邊分就不行了。 我覺得比較困難的地方是:一開始不會畫三角形的高,還有老師講三條邊能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時候我不太明白。后來弄明白了。 這就是我一周的收獲。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7
Hi,數(shù)學王國我來了,你們的“開心果”來了喲!這一周學習數(shù)學王國的整理和復習。瞧,原先學的題這不都來了嗎?哪題不會可要牢記喲!不要把正比例和反比例弄亂了,弄混了,接下來來到了自行車的數(shù)學,看我們數(shù)學老師多敬業(yè)呀!把自己的自行車推了出來,只為讓我們學會了,探索了,并且要成功,讓我來教教你們這些小精靈吧!你們想一想瞪一圈,能走多遠?可以計算一下。關鍵是瞪一圈前齒輪,看后齒輪轉(zhuǎn)幾圈。當然再知道車輪的周長就可以了。我們并且知道前齒輪轉(zhuǎn)的圈數(shù)乘前齒輪的齒數(shù)等于后齒輪轉(zhuǎn)的圈數(shù)乘后齒輪的齒數(shù)。是老師的用心才讓我們用心的學習,所以在這里我要對老師說一句:“我愛您,老師!您辛苦了!”
下周見,數(shù)學王國,不見不散喲!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8
在這周里我們學了找規(guī)律、排列組合與邏輯推理問題。
在找規(guī)律中,根據(jù)點數(shù)與幾個點的個數(shù)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如果要是5個點連成幾條線,列式是1+2+3+4,就是說1開始加到比幾個點少1的數(shù)為止,這樣就比一個一個的去連簡單多了。如:2個點連成了一條線,那么增加1個點就連成了3條線按這個規(guī)律一個個往后排,即使是100條、1000條、10000條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在邏輯思考問題中,知道了這一列的例題用列表的排除法可以。老師說如果長大后想當警察,就得會破案,要破案就得找線索,我們用的是排除法就把問題解決了。
在練習十八中,我們做了許多復習題,還知道了這些題中的秘訣:1、先審題意;2、用畫表格來幫助自己解決;3、用推理法或排除法去一個個確定目標。
好了,第九周之戰(zhàn)又要與大家說再見了,千萬要準時到達我們的知識之旅,千萬不要遲到呀!這周我非常開心,因為我的知識庫又增加了知識。 拜拜了,各位我的朋友們。
3年級下冊數(shù)學周記 篇9
星期天,媽媽在商場里給我買了一套時髦運動服和一雙耐克鞋。回到家,爸爸問:“這些衣服褲子和鞋買來多少元?”我馬上來興起了捉弄爸爸的一個念頭,因為我知道爸爸口算速度有時還不如我快。于是,我把價格標簽蒙住,說:“叫你算!算不出就叫你給我再買一套更好的衣服鞋子。”爸爸說:“那試一試吧。”“衣服的價錢是500的2倍少600加100,再去除以2的和是衣服的價錢。褲子是700的三倍減去1900的差,鞋子的價錢是400的3倍除以4再加上200是鞋子的價錢。總共花了多少錢呢?”爸爸頓時頭都大了,就說:“這什么加啊,減啊乘啊,除啊。都搞不清楚了。”“好了,給我買新衣服吧!”“不行,還沒有回答出答案。”“好,你聽好了。(500×2-600+100)÷2=250元,700×3-1900=200元,400×3÷4+200=500元。總共250+200+500=950元。”爸爸說:“哇,原來是這樣算的。好一定給你新衣服。”耶,這一回合我贏了爸爸。
原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數(shù)學解答的東西,我要繼續(xù)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并且學會更多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