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重陽節周記(精選18篇)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
秋涼桂花香,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活動興趣盎然,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吳茱萸。每當我去參加這個節日,我總是想起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我想念我的親人
相傳東漢時,汝河有個瘟神。一出現,每天都有人生病死亡,這一帶的人吃了不少苦。村里有個叫恒景的年輕人,立志要出去游仙學藝,為民除害。陳京拜訪老師很久,終于發現東邊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位神通廣大的神仙教主。涇不怕艱辛,不怕長途跋涉。在仙鶴的帶領下,他終于找到了擁有神奇魔力的仙魁。仙女首領被他的精神所感動。他不僅教了他降妖劍術,還給了他一把降妖劍。從此,涇再也不怕風吹日曬,終于練成了一門超凡的武功。
這一天,仙長把涇給他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疫魔又要出來作惡了。你已經學會了你的技能,所以你應該回去殺人。”。仙長給了涇一袋吳茱萸葉和一杯菊花酒,教他避邪,讓涇騎鶴趕回家。
涇回到了家鄉。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照賢昌的指示帶領村民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給每人一片吳茱萸葉和一杯菊花酒,準備施魔法。中午,伴隨著幾聲怪叫,瘟疫惡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吳茱萸和菊花酒精的奇怪香味,臉色頓時變了。此時,涇執降妖劍數回合后,用劍將瘟疫妖刺死。此后,九月九日為躲避瘟疫而登山的習俗年年流傳。
聽完這個故事,我很感動,仿佛有一種能力注入了我的體內。我大踏步爬上山頂,很快終點就在我眼前。
下山的路上,我媽跟我說,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我想起奶奶一直有肩痛的問題,路邊有個賣木棍的小攤,我就花了五塊錢給奶奶買了一個,打算送給她。
那年的重陽節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2
涼爽的秋風漂浮在天地之間,帶來了五彩繽紛的秋天和1999年的重陽節。
重陽節一大早,我媽把我從床上拉起來:“起來,今天是重陽節,我們去爬紫金山吧!”是的,重陽節不是有爬山的習俗嗎?我立刻下床,換好衣服,吃完早飯,和家人來到紫金山。
走在人行道上,一股菊花的清香撲鼻而來。原來路邊的菊花大部分已經開了。他們有的只是一朵花蕾,卻已經站在路邊,似乎在驕傲地炫耀:你看,我好偉大,馬上就要開花了!有的剛開了一點點,從落葉中擠出來,用胳膊掩住嬌嫩的臉,生怕落葉擠著自己;其他的都是盛開的,隨意伸展的長臂,秋風中綻開的笑臉,歡天喜地迎接秋天。
在棧道旁的亭子里,老人聚在一起,悠閑地聊天下棋。在亭子旁邊,有一群頭上戴著山茱萸的孩子。在這個秋天,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開心。涼爽的秋風和菊花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山頂。站在山頂俯瞰,整個南京城籠罩在節日的氣氛中。我想當年王維看到的也是這樣的秋景吧!當然,他更擔心的是“過節照顧親戚”。是的,雖然節日來了,但我們不能和家人分享這個美好的時刻。怎樣才能不讓流浪的流浪者難過?但回過頭來看,雖然生活在異鄉,但有關心自己的家人并不是流浪者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涼爽的秋風在天地間飄蕩,帶走了99年的重陽節,卻留下了人間的美好祝愿。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3
“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做陌生人,過節的時候會為親人三思。”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今年10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這一天,是讓老人登高休閑,也是讓人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奶奶是退休教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過生日,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和慶祝禮儀,還送了她一個漂亮的大蛋糕。晚上奶奶邀請全家人去老家吃團圓飯,還順便過了重陽節。18點左右,二叔,二姨,我哥,我家都到了,開飯了。奶奶做了一桌她拿手的菜,有紅燒雞、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等。
餐桌色香味俱全,讓我眼花繚亂,垂涎欲滴。忍不住先吃了。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大家說說來自五湖四海的三海經,有說有笑,多么深情和諧啊!然后我們舉杯慶祝奶奶的生日。
大家吃完飯后,我們在大廳里看了關于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不能閑著。為了讓爺爺奶奶有一個快樂的假期,我們負責打他們的背。過了一會兒,奶奶又召集大家吃飯,猜猜我們要干什么。吃蛋糕!我先把蠟燭放在蛋糕上,哥哥關了燈,然后卜兒在中間點了一根蓮花蠟燭,“啪!”那朵蓮花開得奇妙,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但隨后美妙的生日歌響起,全家人都跟著音樂一起笑著唱。奶奶露出興奮的表情,蠟燭吹滅,二姨把大蛋糕切成小份給大家吃。奶油厚的甜蛋糕真誘人!
哥哥一口氣吃了三次,成了真正的“大花貓”。當然,我看不多。最后,媽媽給爺爺奶奶做了一碗長壽面,我給了他們第一句祝福:“祝爺爺奶奶幸福長壽”。他們笑了,笑得那么心滿意足,那么親切,那么開心。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4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我媽拿著補品帶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當我到達婆婆家時,媽媽笑著對我說:“昕薇,當我看到我的公婆時,我該說什么?”我一聽這話,立刻低下頭,抿著嘴笑了笑,什么也沒說,跑進舅舅的房間玩電腦。母親無奈地說:“這姑娘怕說話。”婆婆笑著說:“說什么呢,我能來看婆婆,婆婆很開心,買這么多東西都是浪費錢!”中午婆婆做了很多我喜歡的菜,放在我面前,不停的往我碗里塞。吃完飯,婆婆帶我去超市買菜。當我到達超市時,我買了一些小吃。雖然婆婆說吃零食不好,但我還是帶著。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賀卡。我很感動,想買下來。婆婆問:“買賀卡有什么用?”
“給你。”“要給婆婆,自己做一個。”
婆婆的話提醒了我,教師節那天,學校號召我們給老師做賀卡,表達思想。今天還給婆婆做了一張卡片。回到家,我進了舅舅的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折。我在頂層畫了一個大大的“愛”,然后用剪刀把它挖空。然后我在底層畫了一些代表感激的金盞花,還畫了一雙大手牽著一雙小手。最后,我在上面寫了自己的詩:婆婆,你把對我的關心編織成了一件柔軟的毛衣。
婆婆,你把對我的關心變成了美食。婆婆,你把對我的關心藏在學習的回報里
婆婆,你把對我的關心變成了善意的微笑。祝公公婆婆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做好之后,我把賀卡遞給工作的婆婆,婆婆打開看了起來,很開心。看完之后,滿臉皺紋的臉上寫滿了喜悅,連連稱贊:“昕薇真能干,賀卡比他買的那張還漂亮,還會寫詩。”聽了婆婆的夸獎,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心里卻充滿了喜悅。南京市南湖二小學四年級張一蓓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5
“重陽節”,爸爸和奶奶帶我去姨婆家。吃完中飯,我們一起去爬山。
到了山腳,因為汽車開不上去,所以我們只能步行。走著走著,我看見一大片像韭菜一樣的植物種在水里,我問奶奶:“奶奶,這是什么植物,長得這么像韭菜呢”奶奶說:“這是水稻,此刻還是它的苗,叫秧苗。”“哦!原先是秧苗呀!”我們繼續走,我看見開著一片金燦燦的花,像油菜花一樣,我大聲叫起來:“奶奶,這是油菜花吧”奶奶說:“這不是油菜花,這是大白菜在開花。”奶奶還告訴我,大白菜開花后結的籽,能夠作下一次的種子。而油菜花結出的種子,主要用來榨油,就是我們此刻吃的菜油。
我們走著走著,看見一種莊稼,奶奶告訴我是土豆。我問:“奶奶,土豆長在什么地方!”奶奶說:“土豆生在地下,應當有了,可是還不大。”
我們還在看見路旁有野生的草莓。我正想摘,奶奶連忙說:“不能摘,不能摘!”我問:“為什么呢”“野生草莓上頭有刺,會刺傷手的。”于是,奶奶細心翼翼地摘了好幾個,我拿在手上一看,真的有很多細細的刺。奶奶說:“把草莓拿回家,用水泡后,就能夠吃了!”可是我們走著走著,草莓掉了。我想吃草莓的計劃,也就泡湯了。
走著走著,我們就走到了一個廟門前。門上“五福星帝”幾個字在我的眼前出現。這個廟正在裝修,奶奶每年都要來那里拜一次佛。廟里有五福星帝和觀音菩薩等塑像。
這次爬山,我覺得很有意義,因為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植物。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6
今天是重陽節。想送點禮物給60多歲的奶奶,但是送什么好呢?送個大蛋糕?我沒交多少錢;送賀卡?太普通了,太!我會為奶奶做一件事!雖然只是小事,但也能體現我的孝心!
走進廚房,看到奶奶忙碌的臉,滿是溝壑,滿是細密的汗珠。奶奶見我進來,趕緊放下東西,走過來摸摸我的頭。“你為什么進來?這里很熱。趕緊出去。飯做好了我再叫你吃!”“奶奶,今天我做飯,你,就坐在旁邊指導我。”“那怎么行?你還年輕,等著吃吧!以后別燒東西了!”奶奶有點生氣。“沒關系,沒關系,你在那里指導我!”我大步走到火爐前,坐下,——開始!我拿出一些柴火,綁得緊緊的,讓奶奶用火柴點著,然后放在爐子里。我往里面放了些柴火,火立刻就竄了上來,紅色的火焰會到灶口,嚇得我一身冷汗,尖叫起來。爐火的熱度灼傷了我的臉,我頭上的汗水不停地冒出來,像豆子一樣大。想一想,我以前也是喜歡吃現成的飯,沒想到燒一頓飯就這么累,半途而廢!不,這不是我的性格。我咬緊牙關,忍著火的燒,把柴火塞進爐子里……讓他們在爐子里燒。看著爐子里的火焰,我忍不住笑了。這只是火嗎?不,這是我尊敬我奶奶的熱情!我在進行一個孝道工程!過了一會兒,蓋子的邊緣冒著熱氣,奶奶拍了拍我的肩膀。“這要兩分鐘,這小子,沒想到你來了!”過了幾分鐘,奶奶摸著蓋子笑著說:“燒了它,燒了它,你完了!”
“但有多少愛有寸長的草,報三春暉。”看著奶奶臉上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充滿了喜悅。沒想到,孝敬長輩這么簡單。只要是有心人,總會找機會孝敬長輩。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7
今年的重陽節是10月2日,正巧在國慶長假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到泰山游玩。
那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泰山腳下的天外村大門口。那里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跟著爸爸趕緊去買票。售票員阿姨親切的對爸爸說:“兩個老人超過60歲了,今天重陽節,老人登山免門票。”有這么好的事,真是太好了。
進入泰山的大門,很快我們就乘車來到了中天門。外公、外婆年紀大了,爸爸讓他們乘索道上山。我和媽媽跟著爸爸一起爬山。我問爸爸:“為什么重陽節老人會免門票呢?”爸爸說:“重陽節是每年的九月初九,是我們漢族人的傳統節日,已經有20__多年的歷史了。重陽節有登高望遠的習俗。還有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媽媽不是每年都買重陽糕給家里的老人吃嗎?吃重陽糕也是重陽節的一個習俗,就是希望老人們都能身體健康。”“爸爸,重陽節還有一個習俗是插茱萸。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對,重陽節在秋高氣爽的時節,賞菊也是習俗之一。”
我們一邊爬山一邊談論著重陽節,很快走到了一塊標有“十八盤”的地方。爸爸抬頭指著山頂叫我看:“你看,那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南天門。外公、外婆一定已經到了,我們要加油啊!”平時缺乏鍛煉的我,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媽媽跟在我后面說:“爬山最主要是要堅持,就和做事一樣,有了目標就要努力爭取。我們一起加油!”“十八盤”這一段是泰山最陡的一段,在爸爸的帶領下我們終于到達了南天門。站在南天門上,爸爸讓我回頭看看。哇!那么長的山路竟然都是我剛剛走過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找到外公、外婆后,我們又一起走過了天街、登上了最高的玉皇頂。站在玉皇頂上,我想到了詩人杜甫寫的《望月》——“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
這真是個讓我難忘的重陽節啊!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們迎來了九九重陽節,它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爸爸端起他泡好的菊花茶,啜飲了一口,告訴我:“重陽節有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習俗,其中就有賞菊并飲菊花酒,因為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的時候。據說賞菊花、飲菊花酒這個習俗啊,源自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他不是寫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但重陽節賞菊的風行應該是北宋的時候,當時在京城開封的菊花有很多形態。民間還把九月稱為‘菊月’。除了賞菊飲菊花酒,還有很多習俗如:登高、吃重陽糕、插茱萸和簪菊花等……”聽了爸爸的話,我欽佩地點點頭,爸爸懂得可真多啊!
這時,媽媽也在一旁說:“重陽節也叫敬老節,一定要幫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到可以幫些什么忙呢,忽然,我靈機一動:我可以幫奶奶洗洗腳,幫爺爺捶捶背呀!于是,我就開始行動了!到了晚上,我就幫奶奶洗了洗腳,爺爺坐下休息時,我就給他捶了捶背,放松放松筋骨。爺爺和奶奶都夸我長大了呢!
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次重陽節,既了解了豐富的習俗,還為爺爺奶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是收獲滿滿的一次節日!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9
今天是10月19日,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一重陽節,也是現代中國的老人節。它用了九的諧音“久”,也就是長久,而且,“9”也是數字中最大的,用來比喻長壽。
“每逢佳節倍思親”,身在異鄉的我不能親自到老人們身邊給老人問候,給他們送去禮物。但是可以用電話聯系他們,讓聲音傳到他們的耳旁,傳到他們的心里,這應該是最好的禮物。
早上,我自告備勇地對媽媽說:“今天晚上,我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電話!”我很不喜歡打電話,但是有這個美麗而艱巨的任務,我左右為難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我心里有兩個小人在對打。
“對了,就這樣嘛。”我叫道,兩個小人都被我槍斃了。又出來一個念頭:先讓爸爸打頭陣,等他說完了我再上。
我把爸爸請來,讓他打頭,在撥號的時候,我心里忐忑不安,撥通后,是奶奶接的電話,爸爸說:“媽!嚴哲雨說今天是重陽節,來問候一下!”說完,就讓我說,我虔誠地說“奶奶,重陽節快樂!”
奶奶說:“你也快樂!學習好不好?”
“好!”我高興地說。接著我們就聊開了,先聊家里忙不忙,奶奶說,忙的時候還沒到。我心里想,電話打得真是時候。我又問爺爺身體怎么樣,奶奶說,爺爺的身體很棒。我聽了十分高興,在屋子里又蹦又跳。聊了很久,我們才依依不舍的掛了電話。
爸爸照樣子又給外婆家打了電話,說了差不多的話,又讓我來說,我也說了差不多的話。當然,老人們聽了都非常高興,還夸了我一番,說我真孝順。聽了這樣的夸獎,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
真可惜我們沒有和老人們生活在一起,不然,在這樣美好的節日里,我們可以到老人們的家中,幫助他們打掃衛生,燒飯,做一些家務活,陪他們聊聊天。但是,我們離得太遠了,現代通迅如果發達到普及可視電話就好了,但現在什么也不行,只能原始的打一個電話了。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0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
這一天,小紅一家人在吃飯,看新聞。小紅問:“媽,今天的新聞全是老人,沒別的。”我媽一邊織毛衣一邊說:“重陽節當然是講老人的。”小紅很不解:“那你說說老頭,你怎么沒在電視上看到奶奶?”爸爸媽媽都笑了。“哎,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上電視,只有一部分。”小紅點了點頭。
爸爸媽媽看完新聞,催促小紅做作業,爸爸抓著旁邊的報紙看的津津有味。奶奶坐在椅子上,捶著腿。“嘿,老人沒用。這條腿越來越差了。”爸爸又拿起報紙:“媽媽,不,你不老。”“對,你走得好用力。”“想想五年前,我從山上挖了這盆花,送給你搬家,以求好運。現在這么大了,我的腿卻再也爬不上高高的山頂了。”小紅一聽,趕緊過來幫奶奶捶背,按摩腿。突然,她似乎想起了什么,跑到廚房。
廚房里的小紅擦擦汗,用“柚子”的香味切熟了的柚子。她把盛有葡萄柚的盤子拿到客廳,但嘴里一直在吞咽。她盯著葡萄柚,把它帶給了她的祖母。“奶奶,吃個柚子吧!”“不,你自己吃吧!”“奶奶,你可以吃一塊了!我可以報答你多年的關心!你生了爸爸,然后有了我!而且你做事全心全意,沒有疏忽大意,導致那么多白頭發!我不能孝順你嗎?”奶奶突然大哭起來,“我的孫女,我的孫女!”奶奶伸出手,接過柚子。奶奶和小紅相視一笑。小紅甜甜地說:“奶奶,重陽節快樂!”
爸爸媽媽看到了,眼淚笑得瞇成一條線。他們不停地吹噓,“你今晚真懂事!你太孝順了……”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1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我所在的城市一一上海,這里沒有山,僅有的也只是小山丘,即使登上去,也無法感受“重陽節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的意境,可這絲毫沒有減退我們上海人對重陽節的興致。在大大小小的糕點店里,都擺滿了插著彩色旗子的重陽糕。社區里也組織開展重陽節的活動。這次,我校歡樂團隊的主題也是重陽節。在我鄉下的外婆家,那兒的重陽節才叫熱鬧呢!到那時,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大山下,開始登高。這么多人一起爬山,別提多有趣呢!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每當此時,我都要打個電話給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祝他們節日快樂,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文明遺產,我們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就在眼前了,讓我們一起開開心心地度過吧!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2
農歷九月初九,太陽和太陽都很重,所以叫“重陽節”,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這一天,老人要么賞菊花陶冶情操,要么登高鍛煉體質,為桑榆的夜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人們賞菊,佩戴山茱萸,飲酒爬山,暢游暢飲。九月,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所以登高成為重陽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生活在江南平原的人們,苦于無山可攀,無高處可攀,就防著米粉餅,然后在餅面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避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吳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的習俗。山茱萸,又名月角,是一種重要的植物,具有強烈的氣味,可以防止臭味。重陽花糕是由粳米制成的時令食品。
一個安靜的傍晚,我獨自站在大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編織著,穿過一片片散落的樹葉,在我的眼中投射出斑駁的火花。但是我根本無法從光里得到溫暖,我卻覺得有一種從骨髓里出來的冰冷。看那枯黃的葉子。即使在這溫暖的風中,他們也會冷得發抖。如果堅持不下去了,就會倒下,就像蝴蝶翩翩起舞,然后就孤獨了。裹著衣服離開了,我覺得自己像那些被拋棄被遺忘的葉子,遠離親人朋友,在這個遙遠的城市里呼吸著陌生的空氣,咀嚼著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又抬頭看著空中飛舞的枯葉。突然覺得他們就像天生的信頭,關懷是萬能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后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純凈的陽光,傳遞給無數異地親友的溫暖和祝福,讓世界不再孤獨。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遠擋不住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永存,世界就在身邊。
“一個人在異鄉是陌生人,每到過節都會想家。我知道哥哥們往哪里爬,少了一個人。”穿越歷史的云層,又是重陽的一年,然后歌頌經典,就像心一樣。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3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敬老節。
中午從興趣班放學回家的路上,爸媽告訴我,今天是重陽節,已經在酒店訂好晚餐,準備請爺爺奶奶,還有幾個從寧夏山西來的姑奶奶姑爺爺一起共度節日。
我卻犯了愁,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我該如何表示一下呢,送點什么禮物給這些疼愛我的爺爺奶奶們呢?
想送花,鮮花雖好看,但要花不少錢,卻沒幾天就謝了;買的現成的假花又沒意思……
忽然,一個念頭出現在我腦海里:上學期在學校里學過做絲網花,那時我沒做好。我想,要是我能用自己動手做的鮮花送給他們,那肯定很有意義!
一想到這,我就高興了,與爸爸媽媽一商量,爸爸媽媽都說好,說做就做,我們午飯都來不及吃,就奔向花鳥市場,買來做絲網花的各種材料,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做了起來。
本來想做每人一束送給他們,但不一會兒,他們一大群人來到了我們家,繼續再做是不可能了,我只好拿出已經做好的絲網花,一人一朵地送了,并且祝他們節日快樂!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4
這個星期我度過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媽媽拎著補品,帶著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了婆婆家,媽媽一邊把補品遞給婆婆,一邊笑著對我說“苗苗,見到公公婆婆要說寫什么?”我一聽,頭立刻低了下去,抿著嘴笑著,什么也沒說,就跑進舅舅房間玩電腦了。媽媽無可奈何地說“這丫頭就是怕說話。”婆婆笑著說:“說什么,能來看婆婆,婆婆就很開心了,還買這么多東西多浪費錢啊!”
中午婆婆燒了許多我愛吃的菜,而且把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還不停地夾菜往我碗里塞。吃完飯后,婆婆帶我去超市買吃的。到了超市,我買了一些零食,雖然婆婆說吃零食不好,但還是隨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賀卡,我心動了,想買,婆婆問“買賀卡有什么用?”“送給你啊。”“你想送給婆婆,就親手做一張吧。”
婆婆的話提醒了我,在教師節的時候,學校就號召我們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婆婆。回到家中,我鉆進舅舅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折,在上面一層畫一個大大的“愛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后在下一層畫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盞花,還畫了一雙大手牽著一雙小手,最后我又在上面寫下了自己創作的小詩:
做好后,我把賀卡遞到正在干活的婆婆手中,婆婆打開后,開心地讀了起來。讀完后,滿是皺紋的臉上樂開了化,連聲夸獎:“苗苗真能干,賀卡做得比買的還漂亮,都會寫詩了。”聽了婆婆的夸獎,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但心里卻美滋滋的。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5
其實我對于重陽節的印象不是特別的深刻的,因為自己基本上是在書里面了解到它的相關的信息。知道今年爸媽決定在重陽節的那天帶著我一起登高爬山。
那天一大早我們就起床了,此時的太陽已經高高的掛在了天邊。我們整理好了東西,興致勃勃向著熊首山出發。坐車來到了山下,發現今天登高的人還是比較的多的,山下比較熱鬧,還有不少擺攤買東西的人。由于我們沒有什么東西是想要買的,于是就徑直向山上走去。媽媽和我在前面爬,爸爸背著厚重的書包在山下爬。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一會兒看看山間美麗的美景,一會兒和觀察一下山間的植物。路上,我們遇到了很多和我們一樣的人,他們也在向山上爬去,有的人還帶著幾個空空的水壺,媽媽告訴我他們是想要從山上帶幾壺山泉水回家,還有些人在山上進行燒烤休閑。爬到了山頂,向山下望去,山下的風景十分的美麗,遠處的風景盡收于眼底,難怪人們常說要登高望遠呢。在山上休息了一會兒,我們便下山了,下山的過程要比較辛苦很多,因為我感到自己的體力好像被消耗光了。
這次的爬山讓我深刻的了解了重陽節。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6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攜酒登山,暢游歡飲。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今天是10月22日,正好學校放假,真“沒想到”可以放下厚厚的書本、沉重的鉛筆,跟媽媽一起輕輕松松的去外婆家玩了上一天了.一進門外婆就說讓我陪她去登高,正趕上我們的每年一度的菊花花會,外婆建議去登龍亭,我一聽高興的蹦了起來。
剛進入公園在門新鮮空氣迎面撲來,一眼望去,龍亭好高呀,我能爬得上去嗎?花兒仿佛在對我說:“快一點呀,龍亭并不高哦。”可到了半腰已是大汗淋漓、兩腿發酸,再看看外婆還在我前面呢,于是我咬緊牙關繼續往上登,不一會兒來到了一個平臺,回首望去,后面的人已被踩在腳下,再看遠處的行人像一只只小螞蟻,汽車像只大蟑螂。了望潘楊湖確實像兩顆美麗的明珠鑲嵌在這座歷史古城。山下的那花兒也好象在對我招手,外婆看著我也不知疲倦了,只是一個勁的在那對著我笑......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7
重陽節也叫登高節。由于九月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這一天推行敬老活動。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一家去爬“小兩山”。
我們開車來到山腳。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是長長地、寬闊地、干凈的石級,石級兩旁豎著大理石欄桿,欄桿上雕刻著各種各樣精美的圖案,真是賞心悅目。
我立刻興奮地叫著,像電影里的蝸牛肚子里加了汽油似的,向前飛奔。一口氣沖過了一百零三個石級,把爸爸媽媽甩得無影無蹤,我站在上面得意洋洋,哈哈大笑。
我們再走了十八個石級,來到了福安寺,媽媽叫我拜佛,我假裝拜了拜,其實我在念念有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出了福安寺,爬了四百零三個石級,來到了山頂,看見了大雁塔。這座塔分為七層,底面是正六邊形。從這里向下望去,靈江彎彎曲曲,像一條長一百九十七點七公里的巨蛇。東面能看見一座座高樓大廈,最近的就是湖畔尚城――我的家。靈湖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真美!
小兩山在哪?我不告訴你,這是秘密!
有關重陽節周記 篇18
我們孩子有兒童節,年輕人有青年節,老年人應該有老人節。但是你知道老人節是什么時候嗎?說實話,現在是農歷九月初九。
今天是重陽節,一個老年人的節日,讓我想起昨天發生的一件事:吃午飯的時候,奶奶讓我喝白菜湯,我不耐煩地說:“我不喝,很難喝!”我媽當時就嚴厲批評我,說我怎么能這樣跟我奶奶說話?太不尊重老人了!當時我不這么認為,現在我覺得我做錯了。
下午放學后,我去奶奶家看奶奶,去奶奶家。原來爸爸媽媽已經到了,正在做晚飯。我放下書包,跑到奶奶身后。“奶奶,今天是老人節。我給你按摩一下,好不好?”之后我挽起袖子使勁壓。我也時不時的和外婆聊一聊。過了一會兒,我的手漸漸失去了力量。“這些年我吃了很多苦,現在孩子孝順了,我放心了。”奶奶平靜地說。這時候我并沒有覺得累,只是為奶奶做了很多事。沒錯,奶奶辛苦了這么多年,應該也是享福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主動尊敬老人。比如我每次去外婆家吃飯,外婆到了飯桌上就沒位子了。我總是站起來,讓我奶奶坐下。奶奶夸我懂事。我當時太開心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自豪!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是在“九九重陽節”,這是我們緬懷老人的節日。衷心祝愿天下老人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