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通用17篇)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
嘿!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月呀!我有一個姐姐叫“年”,還有一個妹妹名叫“日”。別看我們小,但我們的本領可大了。姐姐“年”,平年全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妹妹呢?說今天有多少日就是它了。現在來說說我吧!我有一個響亮又好聽的名字,你們也知道了。我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我還有一個特殊月叫閏月。在2月,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那姐姐的閏年和我的2月是怎么出來的呢?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是繞著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365天48分46秒,叫平年。這樣,每過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來,把這一天加在2月里,這一年有366天,叫做閏年,我國古代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零1/4天。”現在你們知道了吧。對了,如果你忘了大月有哪幾個月,你就背一下這個順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看,我們三姐妹的作用不小吧!
年月日的來歷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回歸年"。
歷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采用回歸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歷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歷法上叫做"歷年"
農歷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周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
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周,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于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循環。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歷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四、十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陰歷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這次望到下次望,這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了一周,就是一個月,我們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圓缺循環變化的規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們很早就把它作為計算日了的單位,把朔望月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陰歷的一個月,就是根據朔望月定出來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
地球是橢圓形的,自己不會發光,所在同一個時間里,地球只有一半向著太陽,向著太陽的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太陽的光照不到地球上,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的循環。
通常把太陽要升起來的時候叫白天,這就是一天的開始。在白天轉為黑夜的時候,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這個天象變化的規律,就很容易被人們所掌握,并利用它來作為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一天,是歷法上的第一種單位。
這種用太陽定出來的日,叫做"太陽日"。太陽日又有"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兩種。真太陽日有長有短,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冬季地球離太陽遠一些,所以公轉就慢一些。地球公轉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時間也就有長有短。因此"真太陽日"的時間是不完全一樣長的,這樣用起來就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歷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陽日,而是一個長短不變的日,這個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陽日的平均時間長度,就叫"平太陽日。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
依照現在慣例,一日是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時止作為一天。但是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每逢單數進位,而每個時辰又分為三個部份,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交替時間是從當日的半夜十一點整開始為第二天的子時,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0點。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子時,12: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為初午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午時,12:20分到下午1:00整為末午時,其它依此類推。用日來計算短的時間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計算長的時間就很困難,所在在計算時間上還有月、年和世紀等。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2
我發現,現在愛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了。我的爸爸也不例外,他最近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每天騎行鍛煉身體。
一天我發現,爸爸在自行車上安裝一個像電子表一樣的東西。我好奇地問爸爸:“這是什么呀?”爸爸神秘地說:“這是一塊碼表。”“碼表?這有什么用處呢?”我感到很迷惑。爸爸說:“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量出我每次騎自行車的路程有多長?”“騙人,這塊表又不是尺子,怎么能量出騎行的路程呢?”爸爸見我刨根問底,干脆就放下手中的工具,耐心地講解其中的道理。爸爸說:“車輪是圓形的,它的周長決定于車輪的直徑,這個你在今后的數學中會學到的。車輪在馬路上向前滾動一圈,就相當于前進了一個車輪周長的長度,滾動兩圈就用周長乘以2,三圈就乘以3。”“我知道了,車輪滾動的圈乘以車輪的周長就是騎行的路程。可是你騎車時是不是還要數車輪轉動的圈數呀?數忘記了怎么辦?”“哈哈,不用人工去數的。你瞧,在車輪的鋼絲上和車子的前叉上各有一個小黑塊,車輪每轉動一圈,它就記錄一次,通過導線傳到碼表的大腦里,碼表就非常聰明地計算出距離了。”
我終于認識了這個神奇的碼表,高興地說:“原來生活中也可以學習到許多數學知識呢!”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3
星期六上午,我和媽媽、姐姐去亮山公園玩,一棵大樹映入我的眼簾。媽媽問:“歡歡,你能量出這棵樹的高度嗎?”“行,用一根跟它一樣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長度。”媽媽反駁道:“哪來那么長的竹竿?”“我……我……”我撓了撓頭。忽然瞥見地上樹的影子,一個念頭從我的腦子里閃過:對了,老師不是剛教過比例知識嗎?我興奮地說:“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滿臉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影子的長度和物體的長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長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就能算出這棵大樹的高度了。”我的意地說。
因為我平時喜歡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總是帶著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長度是0。52米,他們的比是:1.56:0.52=3:1,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這便是大樹的高度了。媽媽和姐姐看著我,直豎大拇指。我樂呵呵地想:數學真有用!
稱鞋子數學作業
今天,數學作業有一道題是要稱一雙鞋子的重量。于是,我便去找媽媽要“秤”。媽媽說她沒有“秤”。怎么辦呢?不過,俗語說:“世上無難事”。我想,一定有辦法的。 于是,我開動了自己聰明的腦袋,想出了:自制天平。
我把空月餅盒的紙皮一塊塊相應地剪下來,拿來透明折盒膠紙,把其中一塊紙皮折成一個正的三角體,貼好放在臺面上。另一塊紙皮做天平的左右盤,平衡地放在三角體的頂上。然后在家里找來一些已標有重量的東西作砝碼。如:媽媽新買回來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 克的都有。 激動人心的稱鞋子活動開始了。我將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邊,“物品砝碼”便放在右邊,重量放至兩邊平衡為好。然后把砝碼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剛好86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完成數學作業了。媽媽知道后對我贊不絕口。
還開玩笑地對我說:“古代有聰明的曹沖稱象,現代就有聰明的晗晗稱鞋呢!” 說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來了。 原來,生活上處處都有“秤”呢!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4
1、米的來歷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各國各地的計量制度也很不統一,不便于交往。1790年,法國國會提出創立新的十進計量制度的建議,以統一計量制度,1795年,他們確定以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基本單位,命名為“米突",簡稱“米”,即“公尺”。
我明白了,這就是米的來歷!
2、面積
本周我們學習了面積,以前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分米、米等長度單位。認識周長并能計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對于面積的含義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如家中的面積,我國領土的面積等。
首先,理解物體表面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通過觀察我們知道,物體既有長短之分,也有大小之分,如黑板、書本、課桌、文具盒等都可以叫物體。物體都有表面,有的物體表面大,有的物體表面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
再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平面圖形也有大小,可以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一些平面圖形,用顏色涂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
所以說:“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面積。”
3、數學周記
星期天我和媽媽在家玩數學游戲,我們,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拿著1—9的數字卡,我們隨手拿一個數字卡,我們隨手拿一個數字用乘法相碰,比如我拿的是7媽媽拿的是9,那就是7乘于9等于63,如果回答對了媽媽就給我一朵小花,如果錯了就讓我讀3遍,我拿對了11朵花,也錯了6題,一共做了17題。11+6=17。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5
10月2日 星期三 天晴
今天,老師上課講了稍復雜的方程—有兩個未知數。下課后,還是有些不懂,不大明白意思。回家后開始研究。
就拿今天老師講的例題來說:“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分別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過了好一會,我想起老師上課講的一個等量關系式: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
我根據關系式來分析題意,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都不知道,設陸地面積為X,那么海洋面積就要設為2.4X。列方程就是:X+2.4X=5.1,在解完方程后,要用2.4X求出海洋的面積。
解:設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 3.4=5.1÷ 3.4
X=1.5
2.4X=1.5×2.4=3.6
答: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千米。
學會了,真高興。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6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年輕人,買個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賣肉丸子的叔叔的價錢定位0.5元一串,賣肉丸子一時急把題目算錯了,價錢弄錢了,認為定位1元一串,只給年輕人5個,年輕人一算好聲好氣對那位賣肉丸子的人說:“你算錯了應該10個肉丸子。”那個人不聽回改,年輕人一勸在勸,后才答應,給他11串,年輕人說:“多一個我也不一樣,你拿會去,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多了一個我也不能要的,原來是數學幫了個忙。
我也有一回,今天的事情終于發生了,我外公帶我到理發店去洗頭,洗頭價錢是5元,洗完后,那位理發店的老板因顧客太多,忙不過來,我外公給他10元,他卻找我外公7元錢,我外公沒看錢就走,走了一半,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錢多了2元,外公把我送回家后,就回去把那2元錢還了那位糊涂的老板,老板慚愧的摸了摸腦袋說:“都怪我粗心大意,人多我忙不過來。”
這兩件事中給突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老實的人給有上帝的保佑。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7
今天是數學考試,我特別想考個好分數來回報爸爸媽媽的期望。
中午,考試開始了,我認真的思考著題目,想清楚后才寫下去,寫到解決問題的一題時,我被考住了,我放下筆,讀了又讀題目,怎樣都搞不懂。讀著讀著,我似乎有一點懂了,突然,我急中生智,想出了解決的方法。終于寫完了,我長長地吁了口氣,我抬頭看了看同學,一些同學埋頭苦寫,一些同學似乎碰到了難題,認真的琢磨著,還有一些同學,拿著試卷,一個個指著檢查過來。
“鈴,鈴,鈴。”下課了,試卷上交了。此時,我信心百倍,覺得自己一定能考95分以上。第二天,老師把試卷發下來了,老師給我打了個“優”,我看了,眉頭疏展,樂開了花。我想:老師給我打了個“優”肯定是考的比較好。當老師報分數時,我真想聽到95分以上的分數。“陳聽,86分。”老師大聲說。“什么,才86分,不會吧!”我說。我的表情立刻由“晴”轉“陰”,我皺著眉頭,眼淚在眼睛里打轉轉,就像個泄了氣的氣球,全身無力。我想:回家后一定要挨罵了。回到家,我和媽媽說了數學分數,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媽媽竟然沒有批評我,而給予我鼓勵:“沒關系,下次不要再犯粗心的老毛病了。”
唉!這次數學考試考差了,下次一定要考個好分數來回報爸爸媽媽的一片苦心。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8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我家養了兩只小雞,一只叫鬧鬧,一只叫安安。鬧鬧吃米時一口吃三粒,安安吃米時,一口吃一粒,小雞點一下頭吃一口。恰好,等它們吃完了每只小雞都點了156下頭,我要算一算 媽媽給小雞乘了多少米。我筆算了一下:鬧鬧156x3=468(粒),安安156粒。共468+156=624粒。
我家的寵物不僅有小雞還有一只小龜,名叫片克。一次我仔細地觀察了片克,給自己出了一道數學題:片克兩天吃肉50克,喝水半天0.5毫升,在我家待了一年,三個月長一毫米。問片克在我家吃喝共多少?共長了多少毫米?我算了一下:吃飯:50/2=25(克),365x25=9125(克),喝水0.5x2=1ml 365x1=365ml。
一年小龜長12/3=4毫米。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9
今天,吃完晚飯,我們去逛超市。超市里食品豐富,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
這時,媽媽看見芝麻糊是特價,原價6.90元,現價5.90元,媽媽問我:“芝麻糊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我說:“這還不簡單,當然是1元嘍!”
媽媽又問:“一大包芝麻糊里有9小袋,原來一小袋是多少錢,現在一小袋又是多少錢?”
我想了想,說:“這個好象有點難。”媽媽笑了笑說:“你仔細想想,只要告訴我大約多少錢就行了。”我低下頭來仔細地想了一會,回答說:“原來大約是7角錢一包,現在大約是6角錢一包。”“回答正確。”媽媽高興的說:“你就先按10包算,然后再減去一包的錢,這樣就容易多了。”“我是這樣算的啊!”得到表揚的我得意極了。
為了獎勵我,媽媽還買了好多好吃的給我,逛完超市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0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來到了香港迪士尼公園游玩。香港比起大陸來,面積很小,人口大概660萬,總面積為1070平方公里,座落在香港島的世界上最小的迪士尼公園樂園面積只有126公頃(310英畝),導游說:“如果什么也不玩,走一圈只需要18分鐘”,你說小不小?領你看看我的迪士尼之旅吧!
首先,我們去了米奇照相館和米奇、米妮照相,到那兒一看:哇!照相館前排了一個長長的隊伍,幾乎有25米那么長,媽媽帶著我使盡了全身的勁才擠進去。好不容易照完了,我們又來到了灰姑娘旋轉木馬那兒玩兒,我上了木馬,仔細一看:木馬有三圈,每一圈有15個,我算了算:15×3=45(個)。哇,這么多啊!我們在上面轉了一圈又一圈,感覺就像在大草原上騎馬時那快樂的情景。接下來的幻想太空之旅、探險世界、迷你世界、獅子王表演、米奇頒獎晚會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迪士尼的東西非常非常貴,一瓶可樂就要17元,比我們這里要貴十幾元。午飯時,一碗面條要50元,你吃過50元一碗的面條嗎?確實很貴吧!在離開迪士尼之前,大家都要買一些紀念品,媽媽給我買了一把迪士尼公主的雨傘,花了整整100元港幣,我又想了想:我們這里每把雨傘只要20元,100÷20=5(把),哇塞!這也太貴了吧!
上車離開迪士尼時,媽媽問我:“咱們今天從早上8點玩兒到下午6點半,一共玩了多久?”我想了想:下午6點半也就是18點半,18時30分-8時=10時30分。
車啟動了,我依依不舍的像迪士尼公園告別:拜拜了,下次我們會再來的!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1
第一周暑假時我們全家三口都辦了“太原旅游一卡通”,有了這張卡,我們先去了趟晉祠。晉祠門票70元/人,我們有卡不用買票。回來的路上媽媽問我:“我們省了多少錢?”我想了想,說:“一張卡50元,一張門票70元,一個人就省了70-50=20元,那三個人一共省了20×3=60元。真的是很劃算呢!”第二周我不喜歡睡午覺,但是媽媽說睡不著也得躺著,可是有一天她又跟我商量占用我中午20分鐘,5分鐘口算+5分鐘聽寫漢字+10分鐘背英語單詞。然后媽媽讓我算一下,如果一年中我能堅持300天將是多少時間?簡單嘛,20×300=6000分鐘,6000÷60=100小時。算出來的結果嚇了我一跳,感覺一天20分鐘不長,日積月累卻有這么長時間呀!雖然這個計劃我沒有做到天天堅持,但我還是慢慢學著利用零星時間做事,因為我明白了積少成多的道理。第三周今天晚上,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因為剛學了“千克和克”,所以我專門看了每件商品的重量。我們先去買吃的,一袋奶粉400克,一袋太谷餅260克,一袋脆棗118克,一盒健達巧克力100克,一袋榨菜60克,最輕的是綠箭薄荷糖23克買了不少東西,重量全是多少克,都是比較輕的。我說:“怎么沒有重千克的東西呢?”媽媽說:“當然有了。”然后帶我到賣糧食的地方,我馬上看到一大袋面粉10千克,這個太重了,得爸爸來才能買。買檸檬的時侯,我發現價簽上寫著500克和12.80元,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500克就是人們常說的1斤,所以1斤檸檬12元8角。現在我不但知道1千克=1000克,還知道了500克=1斤,所以1千克=2斤。第四周
數學課新學的內容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老師教給我們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先用其中一個兩位數加另一個兩位數的整十數,得數再加個位數;第二種是先把兩個加數的整十數相加,再把兩個加數的個位數相加,然后把兩次的得數相加。我給媽媽復述了這兩個方法,然后媽媽又讓我舉個例子,我就說:“比如23+49,用第一種方法就是23+40=63,然后63+9=72;用第二個方法就是20+40=60,3+9=12,然后60+12=72。”媽媽夸我這個例子舉得好,又教了我一個方法:23+50=73,然后73-1=72。我覺得這個方法也挺好的,不過需要至少其中一個加數接近整十才好用。我自己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還是覺得第一個方法好用,所以我先用好這個方法,只要口算速度又快又準確就行了。第五周讓我來算算這次燙傷花的醫藥費吧。用了一管生長因子,55元;換了5次藥,每次處置費是40元,一共是5×40=200元;掛號費,有4次掛得是急診號,急診掛號費是4元5角,4次就是18元,1次是普通掛號費5角,所以掛號費一共用了18元5角。這樣算下來,醫藥費大約就是200+55+18=273元。如果再算上打車費,差不多300元了。用大人的話總結一下:花錢事小,安全事大。一定要時刻注意安全呀!第六周今天我做練習冊上一道培優題,剛開始不知怎么算,后來在媽媽的提示下,用兩步計算的方法算出了這道題。這道題是:4個小動物去爬山,準備了88袋食物。已知每個小動物每天吃2袋食物,請你幫算一算,它們的食物夠吃幾天?我去問媽媽怎么做,可媽媽卻說:“不要看到‘培優’兩個字就覺得題難,再好好讀讀題想一想。”可我怎么也沒思路,媽媽看我發愁的樣子,就問我:“4個小動物1天吃幾袋食物?”我回答:“4×2=8袋。”“那么下一步怎么算知道了嗎?”是的,算了第
一步我就明白該怎么做這道題了。于是我一邊在本上寫,心里還默默地說:“先算4個小動物一天吃幾袋食物:4×2=8袋,然后再算88袋食物夠4個小動物吃幾天:88÷8=11天。”看來做題思路一定要清晰,而不是把數字亂拼湊。第七周今天我們學時間安排這一課,看了書上小華周末一天安排的表格,我覺得小華的周末安排的很充實。我們班寫作業需要很長時間的同學,看見小華只用半小時就能寫完作業,連連伸出大拇指,表示很佩服。現在我也來說說周六我是怎樣安排的:7:00——起床7:20——8:00晨練8:10——8:30吃早飯8:40——9:40寫作業9:50——10:50學迪斯尼英語11:00——12:00戶外活動12:00——12:30看課外書12:30——12:50吃午飯13:00——13:20聽寫,口算13:30——14:30睡午覺15:00——17:30跟姐姐玩17:40——18:00吃晚飯18:30——20:30學畫畫21:00——睡覺關于周六的時間安排,我提出以下三個問題:一、我寫作業用多長時間?9時40分-8時40分=1小時答:我寫作業用1小時。二、我一天玩多長時間?12時-11時=1小時17時30分-15時=2時30分1小時+2小時30分=3小時30分答:我一天玩3小時30分。三、我學畫畫用多長時間?20時30分-18時30分=2小時
答:我學畫畫用2小時。20xx年11月12日星期六陰測量物體的周長我們剛學了測量物體的周長,在上課時,我們測量了葉子的周長,先用一根繩子沿葉子邊繞一周,然后再用尺子量封閉葉子一周的繩子長度,就得到了葉子的周長。今天,我拿一卷皮尺去量了一些物體的周長。我家門前的大樹看起來不是很粗,可是我用長150厘米的皮尺竟然繞不了一圈,剩下的一段做記號又量是25厘米,那么這棵樹的周長就是150+25=175厘米。我小時侯的相片裝在一個正方形的相框里,我用尺子量了一個邊,長25厘米,因為正方形四個邊一樣長,所以這個相框的周長就是25×4=100厘米。我家的書桌是長方形的,我量了它的寬是70厘米,長是140厘米,因為長方形相對的兩邊一樣長,所以就是兩個寬70×2=140厘米,兩個長140×2=280厘米,書桌的周長就是140+280=420厘米。我量了三種不同形狀物體的周長,用了三種測量方法,這就是活學活用吧!20xx年11月25日星期五陰三位數乘一位數這周,我們開始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先學了整百數乘一位數,這個最簡單,就是用三位數中百位上的數乘一位數,得到的積末尾加兩個“0”。比如:800×2,先算8×2=16,末尾加兩個“0”是1600,就是這個算式的積。然后學了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三位數都不是“0”),就是從個位開始,依次把每個數位上的數分別乘這個一位數,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比如:196×2,先算6×2=12,向十位進1,個位留2;然后9×2=18,加上進的1得19,十位留9,向百位進1;然后1×2=2,加上進的1得3,所以最后的積是392。三位數還會出現只有個位是“0”或十位是“0”的數,這樣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等我們學了以后再總結。
20xx年12月2日星期五晴兩步連乘應用題我做完數學作業拿給媽媽簽字,媽媽看了一下,指著練習八第9題問我:“這個15哪兒來的?”9題是這樣的:圖上畫著幾箱蘋果擺成一個長方體,從地面向上摞了3層,從圖的正面看每層并排擺了5箱,側面看有4排。問一共有多少箱蘋果?我列的算式是:15×4=60箱。我指著圖說:“一橫排有5箱,有3層,所以3×5=15箱。”媽媽笑著說:“好,看來這個15不是你1個1個數出來的,是算出來的。你們剛學了兩步連乘,15也不是題上給出的條件,你是不是該改一下算式?”于是,我把算式改成:3×5=15箱,15×4=60箱。媽媽又問:“還能用什么方法?再看看圖。”我從側面看有4排,那么3層就有3×4=12箱蘋果(轉載于::數學周記三年級),豎排有5排,就是12×5=60箱。我把這個方法也寫到本上,媽媽這才給我簽了字。可是簽完字,媽媽看著書又說:“其實還有一種方法。你想如果一層一層往上摞,這3層每層有幾箱?”我一邊看圖一邊想:一層橫排5箱,豎排4箱,那1層就是5×4=20箱,3層就有20×3=60箱。雖然第3種方法我沒寫到作業本上,不過跟媽媽討論這道題讓我感覺思路擴寬了。20xx年12月9日星期五晴統計與可能性數學書上第93頁第一題是:做一個小正方體,四個面上寫“1”,一個面上寫“2”,一個面上寫“3”。把小正方體拋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記錄“1”“2”和“3”朝上的次數。第一次做這道題時,我沒看清題的要求,直接拿著上數學課時用的“1”“2”“3”各標了兩面的小正方體統計。最后統計出來的結果是:“1”5次,“2”14次,“3”11次。媽媽看了我的統計結果,開玩笑地說:“機會均等,可得第一還是不容易呀!”可是,又馬上說:“不對呀。你看錯題了吧!”我拿過書仔細一看,真是我弄錯了。于是我把小正方體上標的數字改了,媽媽幫我拋,我重新統計。這次的結果是:“1”23次,“2”2次,“3”6次。雖然一開始就知道一定會是“1”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2
我家養了兩只小雞,一只叫鬧鬧,一只叫安安。鬧鬧吃米時一口吃三粒,安安吃米時,一口吃一粒,小雞點一下頭吃一口。恰好,等它們吃完了每只小雞都點了156下頭,我要算一算 媽媽給小雞乘了多少米。我筆算了一下:鬧鬧156x3=468(粒),安安156粒。共468+156=624粒。
我家的寵物不僅有小雞還有一只小龜,名叫片克。一次我仔細地觀察了片克,給自己出了一道數學題:片克兩天吃肉50克,喝水半天0.5毫升,在我家待了一年,三個月長一毫米。問片克在我家吃喝共多少?共長了多少毫米?我算了一下:吃飯:50/2=25(克),365x25=9125(克),喝水0.5x2=1ml 365x1=365ml。
一年小龜長12/3=4毫米。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3
離放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一天,媽媽對我說:“正好我這兩天有空,咱們去北京轉轉吧。”于是我們就出發了。到了北京,到處都是人,有的人在表演龍舞,慶祝奧運會。
有的人還在賣一些福娃小飾品。我們哪里熱鬧就往哪鉆,卻把找旅館的事忘記了。轉眼間天就黑了,媽媽突然想起找旅館這件事。她對我說:“方正,你只顧著看熱鬧,還沒有找旅館住宿呢!”
我說:“哦,我也忘了,咱們快走吧!”可是我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旅館。路過一家商店,我們湊過去問商店的服務員:“這附近有沒有人少的旅館呀?”服務員說:“哦,你們要找旅館。沿著這條建設大街,往前走,有一所和平旅館,人挺少的,我剛從哪里路過,不過,建設大街的旅館很多,你們可不要找錯了。”“那您知道那家旅館的門牌號碼嗎?”
我著急地說。“我只知道和平旅館的門牌號是一個兩位數,兩個數字的和是6,這兩個數字的積是這兩個數字相除所得的商的9倍。”我想了想,對阿姨說:“謝謝!”就拉著媽媽去找和平旅館了。你知道我是怎么算出來的嗎?首先我是想,兩個數字的和是6的數字有這些:1和5,2和4,3和3,6和0。首先來看1和5,1×5=5,5÷1=5,所以這不符合條件。然后再看2和4,2×4=8,4÷2=2,也不符合條件。接著看3和3,3×3=9,3÷3=1,符合條件。最后看6和0,0×6=0,6÷0不成立,也不符合條件。答案只有3和3。門牌號碼當然就是33了。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和平旅館,在那里度過了一個甜蜜的夜晚。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4
今天,媽媽考了我一道題:56個荔枝與48個杏子重量相等,每個杏子比荔枝重5克,問每個杏子重()?每個荔枝重?我想了想對媽媽說:這道題沒別的`數字了嗎?
媽媽說:沒有.我想了半天也無從下手,沒辦法媽媽只好教我簡單化.媽媽說:店內有10個杏子與5個梨重量相等,每個梨子比杏子重點6克,問每個杏子幾克?每個梨幾克?
我說:這還不簡單5*6=3030/5=62*6=12這時媽媽說:你再做做剛剛那道題,噢!我明白了于是我做了起來:48*5=240240/8=3030+5=35媽媽對我說:以后你在碰到今天類似的情況,你就想一想簡單化:把大數化小,把不熟悉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熟悉的東西,就比較容易了.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5
這個星期的星期五,我和姐姐一起去吃牛什,我們吃了2.5元蘿卜、1.15元魚蛋、4.25元海帶、9.36元牛什、5.79元豆腐、0.9元土豆。我們吃完了牛什后,姐姐嘴邊自言自語的說:“2.5+1.15+4.25+9.36+5.79+0.9=23.95元就約等于24元錢啦。姐姐數了數錢,給了老板24元錢。
這一天我真高興!我和姐姐吃的寶寶的回家啦。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6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這個星期的星期五,我和姐姐一起去吃牛什,我們吃了2.5元蘿卜、1.15元魚蛋、4.25元海帶、9.36元牛什、5.79元豆腐、0.9元土豆。我們吃完了牛什后,姐姐嘴邊自言自語的說:“2.5+1.15+4.25+9.36+5.79+0.9=23.95元就約等于24元錢啦。姐姐數了數錢,給了老板24元錢。
這一天我真高興!我和姐姐吃的寶寶的回家啦。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匯編 篇17
8月25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吃完晚飯,我們去逛超市。超市里食品豐富,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
這時,媽媽看見芝麻糊是特價,原價6.90元,現價5.90元,媽媽問我:“芝麻糊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我說:“這還不簡單,當然是1元嘍!”
媽媽又問:“一大包芝麻糊里有9小袋,原來一小袋是多少錢,現在一小袋又是多少錢?”
我想了想,說:“這個好象有點難。”媽媽笑了笑說:“你仔細想想,只要告訴我大約多少錢就行了。”我低下頭來仔細地想了一會,回答說:“原來大約是7角錢一包,現在大約是6角錢一包。”“回答正確。”媽媽高興的說:“你就先按10包算,然后再減去一包的錢,這樣就容易多了。”“我是這樣算的啊!”得到表揚的我得意極了。
為了獎勵我,媽媽還買了好多好吃的給我,逛完超市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