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周記(精選5篇)
教育反思周記 篇1
一看你就是小朋友,我剛教過我家孩子寫反思日記,順便也幫助你一下。
寫反思日記,記住以下三步。
第一,先寫你這次考試情況,各科都得了多少分,你自己滿意不滿意。哪些科目你非常滿意,哪些科目你不滿意。說說自己的感想。
第二,說一說你出錯誤的題都是哪些,原因是什么,比如哪些題目錯了是因為自己不會,哪些題目出錯誤是因為自己粗心大意的等等。這些你自己一定很清楚。
第三,寫你以后的決心,你怎樣克服過去的錯誤,辦法是什么,將來怎樣做。
切記,不要抄范文之類的,那些不能提高你自己的水平,也沒有真情實感,不能打動人。
教育反思周記 篇2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xx年就提出未來的教育目標:使受教育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也是新世紀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育人者教師在成長之路上構筑五大支柱:學會志遠,學會認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研究。教師是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現在新課改正處在關鍵時期,高中物理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習慣。所以物理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更新知識,這是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基本要求,所以物理教師必須獲得持續性發展。教師發展主要依靠外部條件和主動發展兩方面,而教學反思則是教師主動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教學反思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反思:
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知對象,而進行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它主要源于教育家杜威的反思性行為觀念。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指出:我們日常有各種各樣的思維方法,但反思是一種優良的思維方法。一個人有這種思維習慣,就會變得很靈活,他能調整和修改解決問題的辦法,會使得這些辦法更有效。根據杜威的看法,反思性行為與例行性行為相對。例行性行為是順從傳統和權威的引導,在任何環境中,對問題、目標和解決辦法,都采用理所當然的方法來界定;反思性行為則是以開放的心靈,負責任與專心誠意的態度,對任何信念的先前基礎與后果作主動、持久與審慎的思考。杜威的理論反映在物理教學上,即體現為教學反思。
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何幫助?物理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二、教學反思與物理教師的發展美國著名學者波納斯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
成長=經驗+反思。新課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的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
習慣。如果物理教師對教學不加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對自己的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那么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所以,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1、新課程下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專業發展有很大作用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指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行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目前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部分中學經常開展研究性學習展示活動,各地普遍重視探究性學習。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探究性學習,需要物理教師深入細致地反思。
2、物理教學反思有助于物理教師在新課改下實踐教學智慧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初登講臺時,為了教好物理課,經常通過多講例題、多做習題的方式,但檢測成績總不理想,學生對物理概念不能深
教育反思周記 篇3
前幾天是期中考試,所以這個周末比較閑,老師也沒有布置作業。于是便想上上網,寫寫博客。已經有一個月沒寫博客了,再不寫的話就說不過去了,寫博客在我看來還是一個不錯的習慣,所以這是一個不能荒廢的事情。打開電腦之后,在“百度”上搜了“小學日記”這四個字。結果令我非常的意外,我的博客竟然排名第一,雖然我對“第一”沒什么興趣,但是心情還是不錯的。這就像被別人夸,自己可能并不在意夸的對不對,即使你很煩夸你的人,...
教育反思周記 篇4
隨著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盡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鉆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說、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的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盡量讓每堂課都有瑯瑯的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課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可以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閱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通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才知曉其中的奧秘: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了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養,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教育反思周記 篇5
這些日子,抽空讀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建議》一書,心里有許多想法,感覺到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的一些觀點是存在問題和有待改進的。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九條——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反反復復讀了多遍,并摘錄了一些自己認為精辟的語句。同時,開始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行為,慢慢地分析、思考
是的,大多數教師總認為,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只要他們能夠把課本上的知識弄懂就不錯了。“不是有‘笨鳥先飛’的說法嗎?別人看一遍,你就看十遍。”老師們往往如此教育自己的學生,讓學生一遍遍地去死記硬背課本上的詞匯、公式、定理等基礎知識。有的學生記住了基礎知識,卻無法運用。于是教師們會說:“沒辦法,太笨!”真是如此嗎?現在我開始懷疑自己,開始反思,同時讓自己平心靜氣地回憶自己作為學生時的種種。我的英語成績曾經很糟糕,在整個中學時代,最好的時候也僅僅是成績平平,也許那個時候,我的老師也罵過我“太笨”!想想其中的酸甜苦辣,想想自己是怎樣從一個英語成績平平甚至可以說糟糕的學生到今天的高中英語教師的歷程。終于明白,其實,不是我們的學生太笨,而是我們的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