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周記匯編(精選12篇)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描寫清明的一首詩。
清明節里,人們祭祀死去的親人,心里充滿悲傷。所以謂之“欲斷魂”嘛!清明節里,人們還會干什么呢?還會禱告上帝(俗稱老天爺),祭祀烈士!
在掃墓之前,我們聽了老爺爺對往事的回憶。他說:“日本侵略中國時,把中國踐踏的不成樣子,中國人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伍。我們農村人也得反抗,抗戰隊伍叫做土八路。這紅軍歷盡苦頭,兩萬五千里長征啊!他們翻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多么艱苦啊。他們因為俄,喪失了生命!你們生活在這個無戰爭的年代,有這么好的學習跟生活條件,一定要好好珍惜。將來把祖國健身的更強大!”
聽完老爺爺的講述,我們邁著沉痛的步子走向了烈士墓,一路上,我再也沒有言語,心想著過去的抗戰日子。那是多么的艱苦,使人聲淚俱下。那時,日本人侵入中國,對我國實行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我國人民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伍,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我國隊伍翻雪山,過草地,吃盡了苦頭;一路上,又有多上中國人失去生命?!指揮紅軍取的了勝利,苦日子才到了頭!現在,我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奔上了小康社會,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這樣,我們就放松警惕,揮霍金錢么?回答是否定的!先烈們為了這一天,甚至付出了生命,我們能把先烈們的勞動毀于一旦么?我們能辜負先烈們的希望么?能讓先烈們白白犧牲么?當然不能!我們應居安思危,時刻警惕,不能再讓中國被侵占,被傷害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跟平的年代,在這個美好,舒適的壞境中,我們應該去努力,去奮斗,去報效祖國,共同建設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一個清明到了,家人似難過又似開心,這兩種表情結合在同一臉上,左看看,右看看,倒像苦笑的表情。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掃墓,我們坐著車,一路堵車的來到了馬站,原來只要開一個時就可以到,可這次卻開了三多小時,終于到了山下,我急不可待的打開車門,跳下車,往山上跑去,不過一會兒,就到了一個墓,那個墓是我老祖宗的墓,也就是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墓,只見我爺爺從袋子里拿出三個香,用之前點燃的蠟燭點燃插在泥土里,又拿出兩根蠟燭,也是點燃后插在泥土里,做完這些,爺爺又在墓前說了些什么話,說完后,又拿出一疊紙錢,要把這些燒掉,我看了,心里癢癢的,也想燒,奶奶告訴我,紙錢有銀光的那一面朝上燒,不一會兒,一縷縷青煙消散在蔚藍的天空。
我們還要掃三個墓,一個是我爸爸的外婆的墓,一個是我爸爸的爺爺奶奶的墓,我們再往山上走往我爸爸的外婆的墓走去,這條路難走極了,我深一腳,淺一腳的,要不是我拿了一根木頭來做支撐,恐怕現在已經摔的站不起來了。
我們來到我爸爸的外婆的墓,還是跟之前的步驟是一樣的,先燒香點蠟燭,然后說一些心里話,比如,今年有什么好事阿,有什么壞事啊,都可以講,最后為死者燒紙錢。
幾個墓都掃完后,我又回到車上,悟出了一點道理:掃墓不僅僅是為去世的人掃墓,也是對祖先的一種尊敬。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3
清明節再次如期而至,小雨淋瀝,有種難得的詩意。
老家,是傳承清明節的地方,每年都會回來燒紙,祭奠,今年也不例外。
伴隨著婉轉的鳥鳴,一般的街,一般的房,一般的狗,一般的門,我們來到了媽媽出生的地方。車轉入一座小村莊,拐進一個幽靜的胡同。路兩邊的柳樹發了小芽芽,褐色枝條上綠色的斑點閃閃發光,像希望一樣在生長著。雜草也紛紛探出了頭,那么新鮮,那么嫩綠,讓我不禁想去摸摸,看看是不是假的。
進了古樸的大門,我首先注意到的是磚鋪的地面,灰灰的,凹凸不平,踩在上面很硌得慌,挺好玩的。院子里有幾塊磚砌護邊的小菜地,種著蔥、韭菜什么的,它們也都發了芽。小蔥長得尤其茂盛,像約好的似的一般粗細,一般大小,整齊有序。
“吱——”我推開臥室的門,一股冷氣襲來,夾雜著一種塵舊的味道。沙發的皮灰蒙蒙的,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光彩。大床上姥姥已鋪上鮮艷干凈的床單,撲上去,感覺像陷進了柔軟,太多的被子,沒有床墊。衣櫥背面,還有個小隔間,光線很暗,只有一張小床——這是我今晚的歸宿。
參觀完一圈后,天色漸漸暗了。一只畫眉背對我,站在樹枝上,一本正經地唱。不同曲調,不同節奏,一支接一支,真令人贊嘆!
晚飯很豐盛,很香,但吃得很累,眼皮只打架。吃完我就鉆進自己的被窩,在爸爸下象棋時的“咔咔”聲中睡著了。
第二天下午,我們趕往霍家陵園。車子在一望無際的麥田間穿梭,一陣綠浪來勢兇猛,卻又瞬間消散。我看不清那小麥苗的輪廓,卻能嗅得到那麥田的清香。
很快,我看到了一片楊樹林。樹之間的土丘與石碑告訴我,這就是目的地。
下了車,我的腳踩在了濕潤的泥土上。天,開始下雨了。
這里的'楊樹依然死氣沉沉,沒有春來的生氣。秋季落下的枯葉一層層堆積著,一條條溝壑被樹葉填滿,形成一個個“陷阱”,腳一下去便沒了蹤影。一個個頂著新草塊的墳頭被石碑護在身后,那上面記載著一個或兩個人的靈魂。
看著一塊又一塊石碑,我難以相信這世上已經消失了這么多人,無論好人、壞人,都是讓人惋惜的呀!我心里酸溜溜的,像堵了個疙瘩。
火,燒起來了。我聽見姥爺對墳頭說:“爹,娘,你的孫子孫女都來看你了,你們也高興高興吧!”我想像著木匠老姥爺,能做出精巧小刀的人,會是什么樣呢?一定很慈祥。他呵護媽媽就像爺爺呵護我一樣,媽媽的童年一定很幸福吧。纏著小腳的老姥姥會是什么樣呢?不敢走路,她一定很寂寞。這時,姥爺又對另一個墳頭說:“孩子他娘,孩子們都來看你了,放心吧,都挺好。給你帶了錢,在那邊,別不舍得花啊。”媽媽曾說,想知道姥姥的樣子,看她就行。那么,姥姥是一樣的親了,可惜我還沒出生,她就去世了。
我讀著石碑上刻著的名字,只感到懷念與悲傷。
火,把我們的思念寄走了;火,把我們的關心帶給了另一邊的姥姥他們,可是他們的回信呢,何時能到?酒,已經燒干了;肉,也燒盡了,就差我們用虔誠的祈禱把它們送到了。
“咚”,第一個頭,把心意送到陰間;“咚”,第二個頭,把錢幣和物資送到陰間;“咚”,第三個頭,表示與他們告別。三個頭磕完了,我的老姥爺、姥姥和老姥姥,該安心了吧。不要想我們了,我們明年還會來看你們。愿先輩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舒心!
雨,大了;火,滅了;人,散了。我跨過一道道鴻溝,跑到麥田里。我瘋了似的狂奔,想把悲傷甩掉。
回家的路泥濘不堪,一路上,我們大聲聊著天,忍受著車子的震動。家,不一會兒就到了。啊,溫馨的家,我需要你的慰藉,我好想你啊!
掃墓,祭祖,不止是懷念先輩,也要追想他們的美好品格。讓真誠的懷念伴隨著我,不要煩惱,珍惜有限的生命,去創造更多的美好,更多的成就!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4
清明節的早上,我和媽媽坐720到戶縣去玩。看見路邊種著許多我不認識的植物,我有麥子、蔥、菠菜、油菜、菜花等不認識的植物,我和媽媽虛心向爸爸學習,終于了解了這些植物的名稱和樣子。
我們路上還講了關于清明節的詩歌。以后一定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5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重陽節等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清明節,因為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清明節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起的。
可能是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人們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中有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有些地方的人們在清明這天去掃墓總會為親人的離去痛苦欲絕,而...
又是一年清明到,不要“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凄楚,也不要“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的悲涼,只求,一片寧靜。遙想過去的塵埃,已隨風而逝,曾經的往事,也注定會被...
文/晨曦拂起粒粒塵埃,斬不斷絲絲情腸。又一載春花秋月,斷了好人腸。夜涼如玉夢難眠,碧風吹透嬌顏念。...清明點妝,難侯一段夢來,真如魂隕,千年難侯,千年難侯夢里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感恩追思的時節。祭祀先人是清明永恒不變的主題,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燃一炷清香,獻一束鮮花,去追求那些永恒的懷戀。父親..
夜里雨聲,閑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心里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6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歷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及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及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7
清明節掃墓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是莊嚴、肅穆的。
清明上山祭拜先人雖然十分累,有時還會摔幾跤,山路又十分難走,但祭奠親人的心情卻是虔誠的。
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上奶奶的墳。奶奶去世時才50歲,我那時還沒出世,雖然對奶奶的影象不存在,但懷念奶奶的感覺卻沒減少,所以我更加珍惜這一次的掃墓行動。爸媽每年都來祭奠,為墓碑改改字,除掉些雜草。可是草的生命力那么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巨,我連忙拿起鐮刀除草了,我用力砍了下去,可不但草沒砍下,我的手指頭都要砍下了。這時,爸爸便過來幫我,他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后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順著爸爸的方法,我還真會砍了!在我和爸爸媽媽的努力下,終于把草清除干凈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讓奶奶的墳地也變成一塊綠色環保的凈園。
清明定為休假日有利也有弊,盡管大家都可以有時間上墳了,但上山的交通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我們堵了一小時的車,看那些交警叔叔也指揮得夠累,我想以后這方面的安全疏通得也有個規范吧。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每當這個節日到來時,我們都會去掃墓,來祭奠著親人。同樣的,我跟媽媽姐姐也一起去掃墓了。同時,我知道了清明節的來歷。
在我們去外公家的路上,我問媽媽清明節是怎么來的,媽媽說:“是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候,普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隨他的介子推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給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普國當了國君,封賞跟他流亡在外的隨從,但介子推拒絕了。在山上隱居生活,普文工沒有辦法了,只好放火燒山,想讓介子推母子從山上下來,可誰知道,卻把他們都燒死了,為了紀念他們,普文工下令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還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也是清明節的由來。”“原來是這樣的啊!”我說。
不一會,我跟媽媽姐姐就來到了外公家,外公家里還有我的舅舅、姨姨、哥哥。我的媽媽跟他們聊了一會,就帶著我跟我的一些親人一起去掃墓了,到了里,媽媽、舅舅、姨姨分別去給自己死去的親人燒紙,還都哭了出來。我也回想起來了他們在世時對我的關愛,情不自禁的哭了出來。然后,我們帶著痛苦的心回外公家了。
到了家,外公又給我們聊了一會,還讓我跟姐姐、哥哥去放風箏,說在這一天放風箏能消除你們的煩惱。于是,我們高高興興的去放風箏了。
現在,清明節已經過了。但我的心里還記得那一天,去掃墓、跟外公談話、放風箏。這些景象依然記憶猶新。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9
周末到了,我們一家一起去登山。
坐了幾個小時的車,我們終于到了山腳。抬頭仰望,只見遠處有一座巨峰突起,周圍還有幾十座小石峰。仔細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孫悟空,那些小石峰就像抓耳撓腮的小猴。瞧瞧,孫悟空正在領著它的兒孫們向南天門殺去呢!看著這幅充滿奇幻色彩的美景,使我下決心一定要登上最高峰!
我們一家踏上了“旅途”。爸爸帶隊,第一個向上攀登,我排第二個,媽媽墊后。剛開始攀登,我們精力充沛,有說有笑地大步向前,一臉勝券在握的摸樣。可越走越累,我覺得腳步越來越重,似乎每邁一步都得使上全身的力氣。
半個小時后,我再也堅持不了了,停了下來,擦著滿臉的汗,氣喘吁吁地問:“爸爸,還要多久才能到達山頂?”爸爸深呼了幾口氣說:“大概還有一個半小時吧!”“啊?還有這么久啊!”我開始打退堂鼓了。“不久!無限風光在頂峰,為了美景,加油!”爸爸的話讓我想起了最初的決心,我又變了主意,繼續堅持著
我一步一步地走了一個小時后,累得汗流浹背,氣得喘不過來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登山,大聲喊到:“我再也受不了了!你們爬吧,我要休息。”可爸爸堅定地說:“你想做一個懦夫嗎?遇到困難就退縮,就選擇放棄?”“不想!”我小聲說道。“那就站起來,休息一下,繼續登山,如果你不能堅持的話,那以后人生的路途中,你只能做個失敗者!”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呢?輕易地選擇放棄,可不是我的風格!我要堅持夢想,永不言敗!
想到這里,似乎覺得全身充滿了力量,,又一次站了起來,再次開始攀登。更神奇的是,我像打了一針“強心劑”,速度竟然加快了,二十多分鐘就爬上了山頂。
站在山頂,盡情地飽覽著眼前的美景,心里充滿了成就感!是呀!如果沒有堅持,我能看到云霧彌漫,層巒疊嶂的美景嗎?如果我選擇了放棄,我能體會到“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嗎?
通過這次登山,我品嘗到了堅持帶給我的喜悅,也讓我暗下決心做什么事情,我都要堅持到底,永不言敗!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10
今天是清明節,也是掃墓的日子。
早上,我們吃過早飯,便驅車去老家——張田樓掃墓。
一進村,我向兩邊一看,家家戶戶都是四合院,和古代的房子一樣,也是黑色的房頂。
三爺拿著鐵鍬,和我們一起向墓地走去。道路越來越窄,最后變成羊腸小道,走不好就會掉到溝里。路不但窄,而且還十分陡峭,這時,我才嘗到紅軍長征的滋味。
來到墓地,四周是一望無際的麥苗,麥苗中間還夾著菠菜和萵筍。三爺用鐵鍬把墓地周圍的雜草一點一點地挖掉。爸爸說:“這叫除草。”我和爺爺把金元寶和銀元寶放在祖先張增軒的墓前,又解開錢紙,也放了上去。爺爺用打火機點燃了,然后我們一起跪在地上說:“過節了,放心花吧!”三爺也點燃了紙錢,跪在地上說:“有金元寶,還有銀元寶,盡情的花吧!”這時,我看見另外一個墓邊放著一個酒瓶。我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問爸爸,爸爸說:“因為他生前愛喝酒,所以死后家人才放了一個酒瓶,讓他永遠都有酒喝。”下午,我們回到了家里。
今年的清明節,我第一次隨爺爺回老家掃墓,真是受益匪淺。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11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的4月5號是什么節日嗎?
4月5日是清明節,今天全國各地的人民用不同的方式紀念逝世的親人以及我了我們祖國而犧牲的軍人。
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這天奶奶起的很早將早飯做好,然后我們一家人吃早飯,吃過飯后奶奶說:“琪琪,今天我們要去老家燒紙,你去嗎?”。我說:“我去”。吃過飯,爸爸、媽媽、奶奶和我一起去開車回老家“燒紙”。
我們到了老家,爸爸、奶奶我還有姨姥姥們一起去燒紙,等到了地里的墓地,大人們將紙和元寶用火機點著,一邊嘴里不停的念叨,我問爸爸,奶奶在干什么?爸爸說:“這是給逝去的親人送去錢,另外也是對親人的懷念。”我是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下午,爸爸又帶我去了濮陽烈士陵園,到了陵園的墓碑前,只見墓碑下面好多花圈和鮮花,我也給烈士帶來了一束菜籽花,我在烈士陵園里還見到女烈士呢!
同學們,你們去拜祭你們已經逝去的親人了嗎?
清明節周記匯編 篇12
清明已經來臨了,不知怎么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是想想來這里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這里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將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將筷子擺好,接著拿出并點燃蠟燭、香和紙錢,接著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占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么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