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見聞周記(精選5篇)
假期見聞周記 篇1
寒假里經歷了許多,在我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過新年了。
除夕下午,我與爸爸媽媽回老家給爺爺奶奶拜年,到老家了。家家戶戶都貼著春聯,有一生太平、萬事如意……到了晚上,聽爺爺說,今晚是守歲夜,不能睡覺,并要在十二點時放完炮才可以去休息,原來,還有這么多講究啊!挺納悶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對新年的認識。
十二點,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同時響起,熱鬧極了!站在院子里,空氣中彌漫著花炮的氣味,好像在告訴我,金兔年正在向我們走來。吃餃子了,我們有在餃子里包錢的習俗,開始吃了,我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二爸、二娘與小妹爭著吃,結果,包的兩枚錢,都被爺爺吃了。聽說吃了包錢的餃子,今年會發大財,看著爺爺花白的頭發,瞧著被剛吃出來的硬幣,我心里默默的祝愿。爺爺苦了大半輩子了,也該享享福了。
這就是我覺得寒假里最有意義的見聞。
假期見聞周記 篇2
每一個假期是令人期待的;每一個假期是令人回味的;每一個假期是令人難忘的;每一個假期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假期是奇妙的。期望已久的假期真是讓人倍感輕松啊!恨不得把書包丟到天上去,讓它煙消云散;恨不得把書本撕成兩半,以解我心頭之“悶”。
寒假我也沒去哪旅游,只是像往常一樣去姥姥家,年年都去,可今年我依然獲得以前從未體會過的感受。
記得那時正月初一的下午,姥姥與老舅都出去打牌了,只有我與小姨還有妹妹在家,我突然肚子餓了,于是便問妹妹餓嗎,她說她也餓了,正好家里還有幾袋兒方便面,我也不會煮,只好叫小姨告訴我怎么做,正趕上家里沒有柴了,只好用電磁爐,小姨告訴完我方法之后,我拿了兩個小碗與兩雙筷子,我與妹妹就吃上了,吃上的第一口就感覺香極了,心想:以前從沒有親手做過,都是媽媽做的,以后一定要自己親手做的才感覺香。
一晃兒又要開學了,好期待下一次的假期啊!
假期見聞周記 篇3
正月初六上午,我正在姥姥家門前跟剛姥姥家的小狗“圓圓”玩,忽然聽到了“咯咯噠!咯咯噠!”的叫聲。姥姥告訴我,這是母雞下蛋后的報喜聲。我問在井邊忙著洗菜殺魚的姥姥:“你們家還養雞?”姥姥用手一指:“喏,那邊有個雞棚。”我跑過去一看,用竹籬笆圍起來的雞棚很寬敞,靠里面角落里有一堆稻草,上面躺著四個黃殼雞蛋。雞棚里共有十只雞,其中六只是母雞。母雞的毛都是棕黃色的,雞冠鮮紅,爪子金黃,只只體肥膘壯。它們像六個矮胖的貴婦人,正在里面悠閑地散著步。只見它們用爪子這兒刨刨,那兒扒扒,不時低下頭啄上幾口。多可愛的雞啊!
我看得正歡,舅舅打開雞棚的門鉆了進去。母雞們立刻拍打著翅膀,“咯咯咯”地四處逃竄。舅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抓住了一只又大又肥的母雞,笑著對我說“晶晶,你先去后院兒玩一會兒,待會兒殺雞款待你這個小貴客。”我急忙攔住舅舅:“別殺!別殺!這么可愛的雞你怎么忍心下手?再說它還下蛋呢!”舅舅不顧我的苦苦哀求,還是殘忍的把雞殺了。我難過地差點哭出聲來,悶悶不樂地回到房里打開了電視機。
“開飯啰!”舅舅一聲招呼,大家圍桌而坐。桌子中央放著一大盆白煮雞,雞湯上漂著一層金黃色的油花,散發著陣陣香味。姥姥夾起一個大雞腿放到我的碗里,我拿起來沒啃幾口就把它啃完了,接著又喝了一大碗雞湯。姥姥在一旁提醒我:“慢點吃,慢點吃,可別噎著,沒人跟你搶!”媽媽伸手在我鼻子上刮了一下:“剛才還在為殺雞傷心呢,這會兒卻吃得比誰都香,你啊,真是貓哭耗子——假慈悲。”
我的臉“唰”地一下子紅了。
假期見聞周記 篇4
家里人都知道我不愿意回老家,盡管老家好吃的東西多,可一說回去,我就想起那泥濘的小路,破舊的房屋,雜亂的庭院,討厭的蚊蠅……
可是今天我卻回去了,我呆呆的望著眼前的一切,家鄉發生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泥濘的小路變寬了,破舊的房屋沒有了,一座座高樓大廈,小洋樓拔地而起。雜亂的庭院也變得整潔了,討厭的蚊蠅都飛不進來了。冰箱,彩電人們都買回來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奶奶家,我剛到奶奶就熱情的招待我,很快午飯時間到了,我們要吃午飯了。桌上的菜真是令我大開眼界:有紅燒魚,雞湯,紅燒排骨……我嘗了嘗不光看起來好看,吃起來味道也不錯呢!
我吃飽了,便對奶奶說:“奶奶我編了一首關于農村變化的歌謠,您來聽一聽!農村變化可真快,羊腸小路變寬了。彩電冰箱往家抱,家家樂的笑呵呵。國家政策可真好,小小農村真熱鬧!”奶奶聽了眉開眼笑,豎著大拇指,說:“說的太棒了!說到咱們農民的.心坎里去了,真是一首表達了農村巨大變化的兒歌呀!不僅寫出了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寫出了黨的政策好的兒歌呀!”我聽了在一旁了滋滋的……
晚上我躺在床上,心想:“再過幾年,估計我連奶奶家的家門都找不到了!”
假期見聞周記 篇5
假期生活真是美好,這一個假期我又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件讓我感觸頗深,讓我深深明白了幫助別人等于幫助自己,讓我領悟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與爸爸坐公交車,透過車窗我看見一位年過古稀老奶奶,氣喘吁吁地站在那,手里還拿著一個大袋子,“嘎吱”車停了下來,只見老奶奶隨著人流上來了,突然爸爸站了起來,我心想:“咦?好像還沒到站啊?”我叫道:“爸爸……”“老人家,您坐這吧。”“不用了不用了,我家離著近,一會就到。小伙子你坐吧”“老人家,您坐吧,我年紀輕,站一會沒什么問題”爸爸堅持說。“那就謝謝你了,小伙子。”車里的人向爸爸投去了贊美的目光,爸爸也覺得問心無愧,這讓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一句話: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就是說:“不論什么人,我們都要去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生長在同一個地球上。”尤其是老年人,我們更應該去幫助他們。“下一站,日升路……”該下車了,我牽著爸爸的手,非常自豪地下了車。
日子過得真快,一轉眼十五到了,我們一家四口去看花燈,公交車里的人特別多,像擠沙丁魚罐頭是的,媽媽攙著奶奶上了車,由于人太多,奶奶有些呼吸困難。這時一位年輕人從里面的座位上站了起來:“老奶奶,您坐這吧!”“那就謝謝你了。”我與爸爸會心一笑,心領神會。
下了車,爸爸笑著對我說:“這就叫幫助別人等于幫住自己!”
通過這兩件事,讓我受益匪淺,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且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