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美食的周記(精選5篇)
關(guān)于美食的周記 篇1
“來同學們,請打開第一百一十七頁的課文《向神農(nóng)致敬》,農(nóng)夫一天天辛勤地耕耘,稻米才能收割。所以你們一定要珍惜你們所吃的白米飯,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老師說道。此時,身為吃貨的我不禁想到中國的飲食文化。
中國擁有最古老的文明,最古老的城市,和最古老的飲食文化。飲食文化在中國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很久以前就有的文化。其中,最讓人震驚的是飲食文化里的烹飪法。
在古老的城市里,食,是人們的基本需求。日復一日地,中國人對食有更高的需求,那就是“鮮”。怎么讓食物煮過后還保持它的鮮,它的營養(yǎng),這真是一門學問。用什么方法處理食物才能讓食物完全煮熟能保存鮮味,正是中國人追求的烹飪工夫。
華人對食物的研究,遠遠超越全世界各族人民,他們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的食物。還沒下鍋前的處理工夫最考驗廚師的刀工,刀必鋒利,食必新鮮。切下去的每一刀都很講究。刀功強,食物更嫩更彈。做中華廚師真的'需要很多功夫才能踏進廚房。中華飲食注重健康,從而在中醫(yī)診所找到食療這種治療方法,藥材能補氣補血,更能調(diào)理健康,這也是中華食文化保存下來的原因之一。
中華飲食擁有“中和之美”,不能太過咸,不能太過甜,不能太過辣,要剛剛好。在食源開發(fā),食具制作,食品生產(chǎn),食物的營養(yǎng)等都有一定的標準,才能煮出上等的佳肴。食源地理要好,水源充足,陽光充沛。食具、材料精制,不可腐壞。食品出產(chǎn)衛(wèi)生,保存適當。食物里所含的礦物質(zhì)等能確保該佳肴有該攝取的營養(yǎng)。若作和羹,惟爾鹽梅。
燒、炸、烤、燴、熘、燉、炒、爆、煸、熏、鹵、煎、汆、貼、蒸等烹飪法,不僅把食物的特質(zhì)保留下來,還把食物改造成另一種境界。身為炎黃子孫,誰不為這種文化而深感驕傲呢?食物的烹飪法隨著不同的民族而改變。就這樣,中國有上百種烹飪法一個一個的等你去發(fā)現(xiàn)。中華飲食風味多樣,有甜酸的、苦甜的、咸辣的各種味道。風味會隨著客人的要求改進,滿足客人對食物的熱愛。
碟上有美感。食物的美感可以刺激味蕾,增添飲食的魅力。雕刻成蓮花的胡蘿卜,讓人感覺優(yōu)雅,高貴。一絲的黃瓜,有清爽,大自然的味道。桌上的美感讓人感受到物質(zhì)上的享受,又進另一種境界。佳肴的命名有嚴格的要求,名字可以使菜肴栩栩如生,更使食物的美感增進一層,例如:獅子頭、龍鳳呈祥、鴻門宴等。
華人注重禮儀。上菜也有一定的禮儀,上菜的順序必然重要,這樣可以使客人品嘗食物真正的美。食文化是我們?nèi)A人的驕傲,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民以食為天,可見古人多么看重飲食。一碟的菜,是經(jīng)過廚師的汗水醞釀出來的成品。美食是藝術(shù),是驚喜,它的美感給客人們視覺的沖擊。我們應該保持祖先的智慧,好讓后代明白,飯不僅僅是一盤飯,而是充滿傳統(tǒng)的文化。
關(guān)于美食的周記 篇2
東關(guān)街是揚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東關(guān)街匯集揚州傳統(tǒng)色彩濃厚的手工藝、特色小吃和商業(yè)老字號,它像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不僅使外地游客聞名而至,同時也深深吸引揚州本地人。每逢周末這里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今天,我和爸爸、媽媽約好要來一次“東關(guān)街美食游”,好好嘗嘗老街的特色小吃。
一進東關(guān)街,我就聞到一股獨特的香味,香中帶臭、臭中透香。我順著香味跑過去,哦,原來是油炸臭豆腐!只見一位叔叔拿出幾塊白里帶黑的豆腐放到油鍋里炸,當豆腐外表變成金黃色時便撈上來,涂上一層秘制甜辣醬,一塊塊金燦燦、香噴噴的臭豆腐就出爐!此時,一陣陣誘人的氣味又撲鼻而來,我的口水都快掉下來!我趕緊買一盒,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啊,里嫩外酥,真棒!我緊接著吃第二塊,但嘴里卻還回味著剛剛吃的那塊呢!不一會兒,一盒臭豆腐就被我吃得光光的!
剛剛吃完臭豆腐,還沒走多遠,我的目光又聚焦到一只只活靈活現(xiàn)的生肖糖上。只見一位老爺爺右手拿一把勺子,從一個碗里舀一勺糖汁,在一個方形的冷板上輕輕畫出一對兔耳朵,然后又畫出兔子的臉和身子。最后把一根小棒子放在上面,輕輕一按。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忍不住買來嘗一口:嗯,甜滋滋的,美味極!
東關(guān)街的特色美食還有很多,脆甜可口的切片糖、香軟順滑的豆腐腦、蓬松可愛的棉花糖……我真想一次吃個夠,可是媽媽不讓我再吃,生怕把我的小肚子吃壞。所以我跟爸爸、媽媽約好下個星期繼續(xù)進行“東關(guān)街美食游”。你也一起來嘗嘗吧!
關(guān)于美食的周記 篇3
也許你嘗過各式各樣的美食,有中式的,西式的。可是我喜歡家鄉(xiāng)的海鮮面,上桌的一瞬間以是香氣飄滿屋,沁人心脾!
說到這里,要嘗鮮的人已經(jīng)迫不及待吧!告訴你,制作海鮮面的主料是”隨機“的呦,可以有:鮮活的大黃魚、各類蝦、梭子蟹、帶魚、龍頭魚、鯧魚、小梅魚……輔料可以按客人的口味來配:小青菜、咸菜、榨菜、各類蘑菇、西紅柿等等。面條也有不同選擇,可以是普陀特有的米面,也可以是切面。海鮮面的原材料是本地特有的,極容易買到而燒制海鮮面的過程也不復雜。
別看做面的程序簡單,其實這里面可有講究,不僅有對食材的要求,也有對湯底和烹煮的時間有求。首先,海鮮的新鮮,這可是最關(guān)鍵的,最好是活蹦亂跳的,我們當?shù)胤Q為”透骨新鮮“;然后,各家的湯都是秘制的,這里我就是無可奉告;最后,火候和時間也要掌握得剛剛好,特別是面下在湯里的時間,絕對不能燒過頭。舟山的面店老板也是經(jīng)過練習,又有各自的秘制高湯,才能燒出如此美味的——海鮮面哦!
在舟山,應該沒有一個人不曾品嘗過海鮮面,而遠道而來的客人也都會嘗一嘗可口無比的海鮮面。我愛家鄉(xiāng)的海鮮面,香型它的味道、特點都會永久流傳下去!
關(guān)于美食的周記 篇4
我的家鄉(xiāng)最著名的小吃非美味的云吞莫屬。每當品嘗這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時,我就心曠神怡。
吃云吞時要有耐心,你如果心急,想一口吃掉一個,云吞非把你燙的滿嘴是泡。吃云吞也很有講究,你既可以把皮和陷分開來吃;也可以扎破皮再漫漫吃。喜歡吃辣的客人可以放些胡椒粉再吃。
國慶長假的一天,媽媽特意帶我去黃師傅云吞店品嘗那美味的云吞。開始吃云吞。只見這云吞皮包肉厚,色澤誘人,各個長的鼓鼓的,讓人看真想一口猛吃一個。這時。我先拿起胡椒瓶往云吞湯里撒胡椒粉,再挑一個最大的,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扎破皮,頓時一陣香氣裊裊地鉆進我的鼻孔里,我忍不住流下口水。我先咬一口皮,真是嚼勁十足。接著一團紅色的肉從云吞皮中頑皮地跑出來。它似乎在調(diào)皮地看著我。這時,我再也抵擋不住肉陷的誘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嫩嫩的、滑滑的感覺油然而生,讓我不忍心把那美味多汁的云吞咽下去,只想讓云吞在口中漫漫回味。我一連吃七個,吃得我的肚皮漲得鼓鼓囊囊的。媽媽見我吃得這么香,說我是個貪吃鬼。誒,誰讓云吞這么好吃呢!我寧愿是貪吃鬼,也要品嘗這人間美食。回到家,云吞的香氣還溢滿在口中呢!
怎么樣,聽我的介紹,大家一定流口水吧!大家快來品嘗這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云吞吧!
關(guān)于美食的周記 篇5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原流傳于民間,相傳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即蛋炒飯。隋煬帝巡視江都(今揚州)時,隨之也將蛋炒飯傳入揚州,后經(jīng)歷代廚壇高手逐步創(chuàng)新,柔合進淮揚菜肴的“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加工講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終于發(fā)展成為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歐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揚州風味菜館,也紛紛掛牌售此美食,頗受歡迎。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原流傳于民間,相傳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即蛋炒飯。隋煬帝巡視江都(今揚州)時,隨之也將蛋炒飯傳入揚州,后經(jīng)歷代廚壇高手逐步創(chuàng)新,柔合進淮揚菜肴的“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加工講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終于發(fā)展成為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歐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揚州風味菜館,也紛紛掛牌售此美食,頗受歡迎。
揚州的蛋炒飯,風味各異,品種繁多,有“清蛋炒飯”、“金裹銀蛋炒飯”、“月牙蛋炒飯”、“蝦仁蛋炒飯”、“火腿蛋炒飯”、“三鮮蛋炒飯”、“什錦蛋炒飯”等等。
揚州蛋炒飯,從其選料上看,主料是用上等白秈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干凈,略浸后下鍋煮至熟透,無硬心,粒粒松散,松硬有度為宜。炒飯時要防止焦糊。烹調(diào)時,將輔料炒成帶鹵汁的澆頭,鹵汁中加些醬油稱之為(牙色炒),不加醬油稱之為(白炒),盛裝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