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通用7篇)
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 篇1
中秋節的晚上,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甜甜的月餅,觀賞著又大又圓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掛在幕布一樣的天空,像一個大玉盤。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讓人以為月亮真的掉進了水里。看著天空中皎潔的月亮,我小小的思維中情不自經的冒出幾個小問號。為什么在中秋節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為什么要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其他的習俗嗎?
夜晚,滿月升起來了,一片寧靜隨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我們早早便在庭院前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拜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我們才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我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就有些講究的,長輩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
媽媽告訴我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這時已經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進了云層休息,只留下幾顆星星像是在放哨。我們在庭院中吃柚子,媽媽一邊剝著柚子一邊說:“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在這個中秋節的晚上,我不僅僅會吃月餅、賞月亮,還懂得了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習俗。
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 篇2
“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給我打月餅呀……”只要一聽到這歌,我就想起了家鄉的中秋節。
中秋節那天晚上,月亮像一個大圓盤懸掛在深藍色的夜空中,星星調皮地對著我們眨眼睛,似乎在等待著什么。當月亮升到半空時,我迫不及待地讓奶奶趕緊做月餅,因為我們家鄉有祭拜月神的傳統,奶奶喜歡親手制作一些新鮮的月餅來祭拜月神,祈求平安。這不,奶奶已經忙乎半天了,月餅已經基本成型了。
奶奶做的月餅外觀像圓月,很厚實,新鮮的餡、新鮮的面,雖然沒有買的月餅包裝的好看,可是那味道是那么得香,那么得甜,讓人垂涎三尺。我忍不住地拿了一塊來嘗鮮,奶奶笑著對我說:“你這個小饞貓,你先別急著吃,先給月神吃,然后你再吃才會聰明哦。”
等月亮升上高空,爺爺就搬來桌子,放在院子里,擺上了蘋果、梨子、菱角,當然還有奶奶做的月餅。
一切準備就緒,爺爺點上了三柱香,虔誠地對著月亮念念有詞,祈求我們全家永遠平安。接下來,全家人就坐在院子里,一邊聞著桂花的清香,一邊品嘗著香甜的月餅,大家談天說地,賞月、對詩,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中。
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 篇3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有時候時間對的挺好,會跟國慶節接起來,是不是很好,但是今年沒有,每年中秋節都是三天假,還行吧!
中秋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月餅,我的家鄉有加工月餅的,加工出來的月餅很特別哦!有的月餅甚至一斤那么大呢,得用刀切開來吃,好玩吧,還有酥皮的呢,但是還有小月餅,看各個家庭的愛好了!
今天我就跟媽媽一塊去加工月餅,據媽媽說她是昨天晚上就開始排隊的,用紙箱子排的隊,是不是人很多啊!月餅的材料可是有嚴格規定的,幾斤面粉用幾斤的糖,幾斤的油,哈哈,這些我不懂啊,媽媽都準備好了,我們還往里面加黑芝麻,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好幾種呢,這樣加工出來會好吃很多啊!
我家這次加工的一斤一個的大月餅,月餅加工工序很復雜的,有和陷的,有攥陷的,有活面的,有包餡的……我也想去湊熱鬧去啊,哈哈,在他們包好后,我幫他們蓋章,一般的小朋友都喜歡干這個,這個月餅得往上面蓋紅色的花,顯得喜慶嘛!我們用的蓋花的工具,就是一種植物,屬于這個植物結的果實,哈哈,很會利用吧!還得用筷子把月餅扎幾個洞,面得烤出來鼓大包……
中秋節很好玩的,你們感覺呢!
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民風民俗。
在我的家鄉,中秋節的熱鬧并不亞與別的地區。照家鄉的習慣,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梨子、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柿子等競相上市,琳瑯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節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也被人們稱為“水果節”在我的家鄉,春節與中秋節是一樣的。同春節一樣,中秋節這天,一些到外地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團圓。所以,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團圓節”。
在中秋節這天,吃過晚飯后,人們沐浴更新衣,忙著能望見月亮的天井里,陽臺上擺起桌子,把洗干凈的水果,買來的糕點,月餅擺上去。
一切辦妥之后,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祭拜月亮。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自從牙牙學語之后,就纏著長輩講嫦娥奔月的故事,于是,月亮便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中秋節這一天,免不了一邊拜月一邊講故事,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中秋節,怎么樣?在中秋節這天,我的家鄉熱鬧嗎?
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 篇5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國家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車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
回到家,就看到爺爺、奶奶已經忙綠開了:奶奶在包餃子,做月餅,爺爺在做菜。我就到街上和小朋友們玩。街上的人們也都在忙活著,相互招呼著,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最熱鬧的要數晚上了,等到月亮上來的時候,我們就在院里擺一張飯桌,上面放滿了月餅、瓜果、月餅大小不等,全家圍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團圓。大家坐在一起,說說工作,學習中事,嘮嘮家常事……其樂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最大的一個月餅切開,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塊,切的時候要從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長塊。月餅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無窮。
家鄉的風土人情就像長長的線,綿綿的絲,綰成一個結,它使我留戀忘返。明天我就要回太原了,我那激動的心情還沉浸在節日氛圍中……
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 篇6
中秋節的晚上,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甜甜的月餅,觀賞著又大又圓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掛在幕布一樣的天空,像一個大玉盤。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讓人以為月亮真的掉進了水里。看著天空中皎潔的月亮,我小小的思維中情不自經的冒出幾個小問號。為什么在中秋節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為什么要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其他的習俗嗎?
夜晚,滿月升起來了,一片寧靜隨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我們早早便在庭院前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拜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我們才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我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就有些講究的,長輩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
中學生周記家鄉的中秋節
媽媽告訴我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這時已經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進了云層休息,只留下幾顆星星像是在放哨。我們在庭院中吃柚子,媽媽一邊剝著柚子一邊說:“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在這個中秋節的晚上,我不僅僅會吃月餅、賞月亮,還懂得了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習俗。
家鄉的中秋節周記300字 篇7
等啊等,夜以繼日地盼,終于迎來了這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古人十分崇拜月亮,因此產生了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一系列民間神話。月亮的圓缺也預示著親友的聚散。
傳說月神是一只蟾蜍,肚子很大,也有許多子孫,預示著子孫滿堂。并且蟾蜍的習性是冬眠,古人以為是它死了,在春天又會活過來,還有長命百歲的含義。
中秋節的晚上,晚餐過后,迎來了中秋節的重要習俗——吃月餅。爺爺說他小時候過中秋,全家要一起祭月、燒香,祈求月神保佑全家平安。我高興地說:“我可以直接吃月餅了!”全家人都笑了。
月餅是圓的,象征著團圓。我咬了一口,松軟的外皮香香的,夾著厚厚的豆沙,甜味濃濃的,透心甜。再咬,哇,黃澄澄的兩個大蛋黃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砸一下,甜絲絲的,又有一股咸蛋味,好吃極了。我張大了嘴巴,把月餅吞下去,真是美味極了!
接下來最有名的就是賞月了。我大步流星地走向陽臺,只見圓圓的明月高懸夜空,很亮,就像“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明月白花花的,散發著幽幽的亮光,白云浮在月亮身旁,散著一圈彩色的光環。“今天的月亮真圓啊!”奶奶喜笑顏開,爸爸將酒一飲而盡,呵呵,想到蘇軾大醉后,望月始興大發:“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仔細看看,月亮上有一些灰色,猶如桂樹上那婆娑的影子:吳剛辛勤地砍著桂樹,美貌如花的嫦娥坐在月宮里,玉兔在搗長生不老藥呢!遠處閃爍的白星與月光融為一體,發出白色的光芒。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祝福大家中秋團圓,都能夠幸福地團聚在親人的身旁,相聚在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