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創新工程青年先鋒隊活動簡報
目前,工經所的形勢還是很好的,院領導和所領導都高度重視、正確領導,從而為工經所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然而,我也深深感覺到面臨的激烈競爭,現在很多高校在不少方面比工經所有優勢,我們應居安思危,不僅繼承優良傳統,而且發展創新優良傳統。
學部委員呂介紹了從三方面介紹了工經所的歷史傳統,并分析了工經所與普通高校的區別,具體主要談了三個方面。
一是工經所從組建到90年代期間,主要是由一些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組成,來自于國家經委、建委、企業等,因此對于現實經濟的脈絡能夠很好的把握,能夠找到感覺。而90年代以后的這一批人員還缺乏這部分,需要通過大量調查研究、接觸實際,把這一塊補上去,提高對實際經濟工作的感悟。
二是工經所的傳統是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我78年考研究生,79年研二的時候國家正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體制改革,當時馬和蔣組織了兩個大的課題組,分別是結構調整課題組和體制改革課題組。定期召開大規模的會議,邀請各部委、各部門人員參加,介紹各自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每次都要出一期簡報,后來演變為雙周座談會,直接為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提供理論支持。這種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表現為一開始就要當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思想庫、智囊團,而后的30多年來也一直堅持這樣的宗旨。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馬提出要“研究任務帶學科”和“從問題出發”,而后30多年來工經所也一直堅持下來。所謂“研究任務帶學科”,是指工經所不是單獨的進行某個學科的理論研究和教科書研究,而是根據國家發展階段和改革開放階段面臨的最迫切的、最重大的、最前沿的難點和重點問題研究來促進學科建設。所謂“從問題出發”,是指不照搬西方理論或完全從教科書出發,而是將一些重大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和目標,從而使我們理論聯系實際,真正有一個落腳點。從研究隊伍建設來講,研究人員既需要良好的理論功底和理論水平,也需要有對實際問題的把握能力,這才是工經所的核心競爭力。
學部委員金分析了工經所的影響力,并提出了進一步提升影響力的途徑。他指出,工經所在國內是一個很有影響的研究機構。影響的標志性表現主要有三個。一是成果。工經所歷史上出了很多的重要成果,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二是人才。研究所究竟有多少在學術界的領軍人物。三是組織。既包括自身的組織結構,也包括構建的社會研究網絡。工經所在這三方面都有著比較突出的表現。從人才來看,由吳太昌等主編的《影響新xx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中,工經所的人數是所有研究機構中最多的,有7人入圍。從組織來看,不斷的創新、創業是工經所的一大特點,而且工經所創建了一個很大的社會網絡。工經所有三個學會,三本雜志,出版工作和研究工作形成了很好的協作,在一些領域作為全國學術領頭單位,得到了認可。
當前,工經所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面臨著科研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下一階段還要面臨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這些對于工經所的發展會有影響的。工經所應按照老一輩的傳統,不斷創新、創業,在學術研究上保持和提升自身的影響力。現在工經所的年輕人受過很好的學術訓練,特別是在現代研究方法上有著很好的基礎,但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現實的了解,也就是“接地氣”,需要用年輕人的優勢繼續秉承傳統。
崔建民書記對史邀請表示了感謝,對工經所的黨務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交流了學習五四青年節講話的體會,并介紹了院里和機關黨委當前的主要工作。他表示,前面幾位所領導的講話講得很好,聽了以后深受啟發,對工經所的歷史、文化、傳承,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5月4日在北京大學考察,做了一個重要講話。在此背景下,工經所以創新工程青年先鋒隊的形式,開展這樣的一個老中青結合的座談會,非常必要、非常有意義,也體現了工經所黨委在抓各項工作中的政治敏銳性。今年4月份,院黨組聽取了工經所黨委的匯報,對工經所黨務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肯定,并準備在今年暑期工作會議上由工經所作為典型進行發言,介紹經驗。從院機關黨委日常工作角度,包括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等,也能夠深切體會到工經所黨委工作非常扎實,在全院都是走在前列。
五四講話非常有氣勢,也非常有文采。這個講話主要包括四個大的方面的問題。一是肯定了五四運動以來,歷代青年所做出的貢獻,并指出當代青年紀念五四運動的最好形式就是有所擔當,承擔起歷史的責任。二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全面闡釋,包括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要求。這一表述的來源既有西方文明的借鑒,也有傳統文化的繼承。三是對廣大青年的要求,包括四個關鍵詞,分別是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是創建特色的一流大學,包括教師、各級黨委政府、學生應該怎么做。講話對于我們今天的座談也有很大的指導性,我們以這樣的形式來學習這一講話非常有意義。崔還介紹了院黨委、機關黨委最近開展的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