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愛心慈善捐款講話稿(通用3篇)
鄉鎮愛心慈善捐款講話稿 篇1
尊敬的領導,來賓,各位老師、家長和受助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現在時值秋冬之交,天氣漸冷,但我們的心中卻暖意融融。今天我們相聚在燃燒著愛的會場里,享受著“玫瑰的余香”,我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非常激動。首先我代表黨委政府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德高望重的廉主任,成功人士張君成、王平義、秦文軍、劉縉、張見和所有獻愛心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雙浮鎮地處太和腹地,交通便利,文化底蘊豐厚,政界和商界名人輩出,愛心助學蔚然成風,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提升,現已躍位居全縣前列。雙浮鎮在校中小學生4千3百多人,由于天災人禍、病魔的折磨和其他因素等原因,使一些家庭生活困難,使一些孩子成為單親家庭,甚至成為孤兒。據調查,目前全鎮有100多位貧困孩子,占總學生數的2%,這些孩子大都品學兼優,要想完成學業,需要社會各界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德高望重的廉主任和年輕有為的張君成先生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大家都知道,自廉主任20--年5月20日在雙浮小學設立“廉月富教育獎勵基金”以來,廉主任每年都要拿出不少資金,資助品學兼優家中貧困的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目前已累計捐出資金數十萬元,被資助的孩子多達200多人。他雖年過古稀,卻心系家鄉,時刻牽掛著這些品學兼優的特困孩子和留守兒童。聽說去年暑假,他利用幾天的時間,冒著酷暑,不顧鄉村道路的顛簸,按照學校提供的信息,在整個雙浮境內,逐村逐戶深入到困難的學生家中,調研慰問。每到一家,問寒問暖,詢問至困的原因;每到一戶,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只有好好上學,才能擺脫家庭貧困……”他送去了對孩子的關心和希望;今年由于廉主任身體原因,推遲了捐助大會,可他一直為捐資助學而操勞。今天他又要資助_18_位孩子,在這里我再一次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張君成、王平義、秦文軍、劉縉、張見和所有獻愛心的人士,成功不忘家鄉,更不忘對家鄉人才的厚望,自20--年起,每年拿出5萬元,對雙浮鎮內的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大學生進行跟蹤資助,他的資助像滾雪球一樣,年年增多,幾年后,一年就需要資金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他這種慷慨解囊,樂善好施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另外,在縣關工委、縣婦聯,鎮關工委、鎮婦聯的引薦下,一些企事業單位和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愛心人士,每年對我鎮的個別特困學生也有捐助。還有一些愛心人士和學校結成對子,每年拿出資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同志們,捐資助學,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一顆愛心能讓腳步有方向,一個善舉能改變命運的航向。幫助一名貧困生,將意味著明天我鎮將多一名合格的建設者。“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相信,“愛人者人恒愛之”,廉主任和愛心人士,雙浮人民永遠會把你們記在光榮簿上,你們的善舉終將會得到社會的回報。
今天在這里開的是愛心捐助現場會,其實自20--的暑假至今,雙浮鎮都要開一次這樣規模的捐資助學會。今后更要把這項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目的是使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捐資助學的行列,使更多的孩子在愛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使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更加文明和諧!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下面我向受助的孩子們提出希望:你們一定要戰勝困難,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刻苦鉆研,取得優異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成為祖國的棟梁,來回報養育你的家鄉,回報關心你的人民,回報鍛煉你的社會,回報施展你才能的國家!
同志們,同學們,最后我用企業家、慈善家陳光標的話來結束我的講話,“慈善不是一時一地的‘陣地戰’,慈善是長征,而永遠沒有終點。但慈善不是苦難的長征,而是快樂的長征。慈善不分民族,不分國界,不分信仰。捐贈者快樂,受捐者也快樂,在慈善長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歡聲笑語。”愿我們緊握“愛心捐助”接力棒,在慈善長征的路上,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愛心永駐,讓笑聲長存!謝謝大家!
鄉鎮愛心慈善捐款講話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江門中支的各位員工:
大家好!
我是,受的委托來參加今天的募捐活動。
在xx月14日上午,一場意想不到的7.1級地震災難突然降臨青海省玉樹縣。在危難之時,的全體領導和員工,積極行動起來,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美德,聚集在這里舉行“心系災區,奉獻愛心”的募捐活動。公司全體員工慷慨解囊,積極踴躍募捐。
這充分體現了公司全體員工,具有高尚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了對生命的深切關懷,對人的充分尊重,也向社會展示了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也代表了行業向災區人民送去了一份愛心和問侯!謝謝大家!
鄉鎮愛心慈善捐款講話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的題目是《共享同一片藍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也就是昨天5月20日,是我國第22個助殘日,這是一個有善心、有良知的人不會忘記的日子,是社會所有殘疾人都期盼的幸福快樂的日子。
據統計,我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有的殘疾兒童,他們一出生便處于一個無聲的世界,有的至今無緣看到這陽光燦爛的春天,有的因家庭經濟原因面臨困境??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中間也不乏身殘志堅、學有特長的人才。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有一年的春節晚會上那動人的舞蹈——《千手觀音》嗎?那可是二十名聾啞人的表演啊??在這個表演的背后,她們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汗水與辛酸!她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她們自強不息的,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比起殘疾人,我們有多么幸福!我們能夠唱歌,能夠欣賞音樂,還能在美麗的校園里讀書、活動??當我們一次次沐浴在陽光的溫暖之中;當花草一天天吐露著醉人的芬芳時,也許,你并沒有覺得這個世界有什么不一樣。可是,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可能永遠都看不見花兒的笑容;永遠都聽不到鳥兒的歌聲;甚至永遠都沒有“站起來”的權力。他們帶著殘缺的身體在這個世界上艱難地活著,忍受著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經歷過無數的磨難,他們哪怕要取得一點點成績,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但他們沒有向命運低頭,用自己的意志去搏擊、去創造,不僅為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且實現了自己壯麗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
希珍惜現有的條件,學習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聽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作業,做好每一次值日。有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舉手之勞,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奢望。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他們的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間。
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只是在助殘日那天,而是在今后的每一天。弘揚中華民族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理解殘疾人,平等對待他們,給他們更多關愛和幫助,讓他們與我們共享同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