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圓的面積》教學思路及教學課案評析
4、抓住契機,相機引導
師:擺不行,旋轉也不行,只有通過剪、拼轉化成已學的圖形可以試一試了。
師:那么,能不能隨意剪、隨意拼呢?請大家比一比:
媒體出示大小不一的兩個圓(動態顯現畫的過程)。哪個面積大?為什么?也就是說圓的面積與什么有關?
得出:圓的面積與半徑有關。
師:既然圓面積與半徑有關,那么剪的時候就可以沿什么去剪呢?(半徑)對,就應沿半徑的方向去把圓剪開;并且,剪開后再拼成一個以半徑為邊的圖形?
請大家再來試試剪和拼。(學生還是很難剪拼出。如有拼出的就讓他起來介紹剪拼方法,并在視屏展示臺上展示;如沒有教師就引導等分剪拼。)
看來剪和拼還很有點難度,讓老師和你一起來研究探討吧。
[評析: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回顧舊知,領會轉化思想之后,讓學生嘗試操作研究,看用以前的方法是否有效。在動手中認識只有剪拼有點希望,教師在其中還要起相應的指導作用。]
5、學生嘗試加媒體顯示,研究轉化過程
首先,在剪的時候,不能隨意剪,要沿半徑剪,并且要等分。我們先從最少的情況來研究:把圓兩等分再拼。(生操作)怎樣?能不能拼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不能。)那就在此基礎上繼續等分再拼——試試四等分。
(1)、四分法 全體學生在老師的或學生的提示下剪、拼,然后根據情形實物投影、媒體顯示。認識拼后有兩條邊直的,但是上下卻凹凸不平彎彎曲曲,不過有點長方形的輪廓。
(2)、八分法 讓學生在四分法的基礎上剪拼,再媒體顯示,比較與四分法時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與剛才拼成的差不多,但上下平多了,像長方形了。
(3)、十六分法 直接媒體顯示,上下更平,更像長方形 。
討論:如果要讓上下完全平,該怎么辦呢?
媒體顯示:三十二等分,對插。比剛才十六等分怎樣?(更平更直,簡直就是長方形。)
讓學生認識到如果這樣無限等分下去,再對插,最終將會把圓轉化成長方形。
媒體顯示:
提問:誰能指出圓的邊在長方形的什么地方?(學生指,在此作詳細的指導。)
[評析:在此,教師結合學生動手操作,充分利用多媒體,將教材中原本靜態、抽象的過程動態化、具體化、形象化,給學生留下深刻的“過程性表象”,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對圓面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轉化中的圖形漸變,直觀的展示了“化曲為直”過程,為解決問題推出面積公式作了很好的鋪墊,有力的突破了教學難點,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轉化成長方形,研究推出圓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1、設疑:很好,剛才的研究,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根據嘗試操作,我們把圓轉化成了長方形,大家現在能夠找到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2、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 ,寬相當于圓的 ?
讓學生討論之后動筆試一試,看能否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2)、媒體演示公式推導過程(重點詳細講解。)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圓 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
s = πr(c/2)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