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干部觀看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精選3篇)
紀檢干部觀看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篇1
“打鐵自身硬。”不忘叮囑與會人員,“越是大機關越容易燈下黑,紀檢監察戰線也不平靜,也有一些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再不作為,咱們就要算算賬了。”
筆者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紀檢干部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嚴峻的考驗,經受著形形色色的誘惑,只有保持思想、作風、行動純潔及清正廉潔,多學習多補腦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抵擋住各種誘惑的侵蝕,才能做好黨的忠誠衛士,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永葆紀檢本色,使我們黨的事業立于不敗之地。
一學習、繼承和發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豐富實踐經驗。我們黨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應當根據新的形勢加以堅持、完善和發展,充分運用于當前反腐倡廉建設實踐。在加強隊伍建設過程中提高科學化水平,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努力提高干部隊伍政治素質,著力加強隊伍專業化、制度化和作風建設,全面推動紀檢監察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二認清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牢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為大局服務過程中體現科學化水平。堅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持服從和服務于科學發展這個大局不動搖,圍繞經濟發展、著眼于實現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來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著重抓好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運用現代管理學方法,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緊密銜接、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和制約,加強廉政教育工作。
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的科技含量。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反腐倡廉建設要在原有方式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如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網絡舉報和受理機制、注重分析網絡輿情等,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的實效性;善于借助和運用現代科技的新成果,積極探索將現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等運用于權力監督、財政收支、行政審批、信訪舉報、投訴處理等各個環節,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利用網絡宣傳反腐倡廉思想、先進典型、警示案例等,加強宣傳教育的廣泛性。
紀檢干部觀看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篇2
在黨的剛剛閉幕后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就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紀律檢查機關承擔著維護黨紀的重要職責,干的就是“打鐵”的活兒,自身更要過硬。要始終以“三嚴三實”的標準要求自己,以更嚴的紀律約束自己,中央要求全黨做的我們帶頭執行,中央明令禁止的我們堅決不做。
黨中央高度重視紀檢干部隊伍建設。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要解決“誰來監督紀委”問題,三次全會上提出要解決好“燈下黑”問題,五次全會上要求紀檢機關“清理好門戶”。的重要指示,態度堅決、要求明確,越講越具體,概括起來就是:忠誠、干凈、擔當。這6個字來源于黨章,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具體化,是每一位紀檢干部的基本標準。對黨忠誠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干凈是必須守住的行為底線,敢于擔當是對黨忠誠的具體體現。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干部隊伍,是紀檢監察機關的政治責任。紀檢干部必須從嚴要求自己,做到政治忠誠、本人干凈、敢于擔當。
紀律檢查機關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是一個紀律性很高的機構,對執行紀律的要求不亞于軍隊。紀律檢查委員會名字里就有“紀律”兩個字,沒有紀律,紀委就沒有必要存在。我們這支隊伍在作風和紀律上偏出一尺,黨風廉政建設離黨中央的要求就會偏出一丈。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這一判斷對各地區各條戰線都適用。紀檢監察系統也絕非凈土,面臨的形勢同樣嚴峻復雜。紀檢監察干部是黨員干部中的一員,黨內的一些不正之風,在我們的干部身上都會有所表現。有的人作風漂浮、衙門習氣,有的人不敢監督、失職失責,有的人違反審查紀律、以案謀私。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無法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
己不正,焉能正人?正人先正己。紀律檢查機關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承擔著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職責,在關乎人心向背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有著重要使命擔當。黨的以來,紀檢機關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率先在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清卡”活動,帶頭對紀檢干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在系統機關內設立紀檢干部監督機構、強化自我監督、堅決“清理門戶”,使之與黨內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回答了“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紀檢機關必須嚴字當頭,發揮表率作用。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紀檢干部必須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基層紀檢機關做到的,中央紀委就要先做出個樣子。
與黨中央的要求和廣大群眾的期望相比,紀檢機關自身建設依然任重道遠,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松。要適應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直面存在的問題,從嚴管理監督,建設一支忠誠于黨、讓人民放心的過硬隊伍。
紀檢干部觀看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篇3
黨的勝利閉幕了。這次大會為中國巨輪在未來幾年的航行選出了新一批的掌舵者,為國家的發展繪制了一幅“美國中國”的藍圖。她用一句句質樸的語言,一個個細化的民生目標深深地觸動了億萬民眾的心靈,讓人們更直接地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改革的誠意和對民生的關切。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精神的熱潮,熱詞在各大網絡媒體頻頻涌現。人民關注,世界聚焦,作為外事青年,我們也可以從一個更純粹更細微的角度來解讀,我們從中看到了黨和國家的明確態度與殷切期望。借用同志在中外記者見面會時所說的話概括,那便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黨的報告中對xx大以來的工作做了基本總結,肯定了黨和國家在各方面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確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為下階段黨和國家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果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比作“打鐵”,那么一個政治堅定、能力過硬、注重實績,以人為本的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便是“自身硬”的根本要求和最終體現。
同理,外事工作亦是如此。“打鐵還需自身硬”,告訴我們,要打好外事這塊“鐵”,就必須有夠“硬”的身心素質和專業素養。“外事無小事”,一次會見,一次宴請,哪怕一次握手,都有其意義。它或傳達了某種信息或達成了某項共識,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萬不可掉以輕心。因此,身為外事工作者,要嚴于律己、勤勉向上,努力練好周恩來提出的外事基本功,即“五勤”、“四多”、“一化”。“五勤”指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具體講便是多讀、多看、多聽,積極主動介紹我國情況,宣傳我國主張,凡事多動手,廣交朋友,力爭把握每一個機會;“四多”指遇事多思考、多分析、多提看法、多實踐;“一化”則指要多學外語,做到外語化。當然,光有專業素養還不夠,一個好的身心素質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是有效發揮專業素養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我們在工作、學習之余,要注意鍛煉身體,陶冶情操,以期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事工作者。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我們,要打好外事這塊“鐵”,就必須樹立“自身硬”的形象,也就是工作中立場堅定,務實為民,率先垂范。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各項改革舉措即將鋪開,外事工作作為國家地區對外交往的第一線,更顯責任重大。一方面,我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外事資源推動與國外地區的友好交流合作,加強雙方互信和友誼;另一方面,我們要善于從外事工作中捕捉機遇,引進國外優勢項目,助推本地經濟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堅定立場不動搖,在對外交往中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踐行“外事為民,服務先行”的理念,充分利用外事資源,為國家、為人民、為企業謀福祉。
“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提醒我們,打外事這塊“鐵”之前,要想想自身是否夠“硬”。外事工作不是人人可為,輕易可為的。古語有云:“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凡事要三思,切不可莽撞,草率做出承諾,一旦承諾無法兌現,又沒有給自己留有余地的話,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前期的努力也付之東流。因此,要打好“鐵”,就必須不斷地勉勵自己,提高自身能力與素養,努力成為一名自身夠“硬”的外事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