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讀后感600字(精選3篇)
工匠精神讀后感600字 篇1
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處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務及方式相異。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的人終其一生不過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得心應手、有聲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及處理方法不同。
每位員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個人生問題,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細致的解答。工匠精神讀后感。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從平庸走優秀。如果每個人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并接受?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責任、忠誠、敬業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機會都來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總是會被放在被遺忘的角落,不管他們的學歷是否很高,能力是否很強,也只能是一個配角而已。我們每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個人在工作時,如果能以精進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員工。
讀完這本書,更加從內心點燃了我的工作熱情,要更加努力的發揮團隊的創新精神,讓自己和團隊成員接受?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一樸素的人生哲理,從工作中發掘樂趣,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充分運用工匠精神,把自己與公司的發展有機鏈接在一起,共同進步。
工匠精神讀后感600字 篇2
《工匠精神》這本書,初看題目,不是我會主動尋閱的類型。但是當我認真閱讀時,我被里面許多漂亮的語句、深邃的內涵給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我不斷告誡自己,不論你是一名員工,或是一名管理者,首先,你必須要有價值。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女教師的辭職信點燃了許多青年職工探索世界的激情。作為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干事,我常常在想為什么青年職工離職率那么高。細細想來,雖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精彩有幾分與我們相干?多少人是盲目跟隨著去看世界?
許多年輕職工總感覺煩躁、不安,其實是因為我們缺少一顆沉淀的心。何為沉淀?從工作表現來看,就是一種不論何時何地,都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表現。這種表現或許不能讓你立刻成才,但可以保證你會先有一份美好的工作,同時擁有快樂的心情,這樣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先做人后做事,先專注后專業,先增值后回報,先沉淀后成才,先有為后有位。”這是工匠精神的五大正念。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所以沉淀的心態對年輕人來說就更難能可貴。那么,如何用沉淀的心態來修煉自身呢?
首先,我們得夠自信。信任自己,信任工作。相信只要把工作做好,不論是技能、職稱或是職務,就會有好的發展,真正把工作的過程當作是人生經驗的積累。
其次,我們得夠重視。重視自己,重視工作。經常可以聽到許多職工抱怨公司或領導不重視自己的才華,沒有給自己提供展示能力的舞臺。也許我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操作工,但我們應該時刻想到如果我將來要成為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或廠長時,應該擁有什么樣的素質?我能做到多少?3#高爐的高級技師許家輝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記得剛進廠時許家輝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爐前工,通過對自己要求嚴格,許家輝不斷的沉淀、成才為全國勞模。
最后,我們得有求知的心態。沒有人能隨隨便成功,越大的成功需要越多的知識,這種知識并不僅僅是熟悉公司的操作、流程,還需要主動了解更多。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書到用時方恨少”,有時候,一些看起來最不起眼的常識,其實就是我們“升級”的契機。
浮躁的社會,最難能的是沉淀的心態。作為青年人,我們要不斷的敲打自己,“我擁有所有通向成功的優秀品格了嗎?”
工匠精神讀后感600字 篇3
記憶中那些磨刀霍霍的工匠,在白蓮競放的季節,揮散著努力的汗水,慢慢地打造屬于自己的精品人生。工匠總是用將每一件事做的極致,苦嘗著艱辛,才創造出鬼斧神工之作。當成千上萬個工匠匯聚在一起,才發現他們都有一把名為“工匠精神”的大鐵錘。
于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名自稱加泰藤隆男的工匠。他用半個世紀堅守在那一間不起眼的小報社,堅持傳統的活字印刷術,從幾千萬個“活字”中挑選十幾萬個字模,認認真真放入木盒。一份A4大的報紙,就足夠使他連感冒的時間都沒有,可是《上小阿仁新聞》至今已經出版了2400多期。即使滄海桑田,加藤先生的初心從未改變。
于是,有一名自稱楊瀾的工匠。做好一檔節目談何容易?從選擇嘉賓到確定主題,都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嘉賓資料都必須有上十萬字,在不斷重復閱讀中,力求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這一個過程,埋怨、惱怒地情緒隨時可能爆發。她卻沉下心,細心修改,認真挖掘其中的價值。工匠或許就是一名重復勞動者,但是重復的背后就是細膩的.心在堅持。我想,每一個人都應該是一名工匠,在不同時代中來到了不同的世界,抱著一顆匠心,堅持有價值的事,追求極致的人生。雖然有時候會不小心拋棄“工匠精神”,但當他們發現的時候,一定會微笑著將它再一次拾起到人生的行囊吧。我也這么深信不疑著自己也就是一名工匠,為了打造心目中的精品,正努力向那個目標前進。雖然可能很慢很慢,盡管要受到烈火的煅燒,我依然愿意面對這些疼痛。在前進中,偶爾瞧瞧那些或深或淺的痕跡,那就是我來過的證明。
于是,有了一名自稱郭福順的工匠。從手工皂熬制加工,到使用電腦繪圖進行模具設計、再到包裝上字體的選用,老人都自學成才,為人民大眾創造出健康安全的手工皂。郭福順用一顆“匠心”打造了自己的事業,贏得了“絕命皂師”的榮譽。
因此,我想到了戴維說“感謝上帝沒有把我造成一個靈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沒有一個是生下來就是優秀的工匠,他們都一定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苦難。大概他們相似之處就是把有價值的事做到了完美的概念。
“慢工出細活”“獨具匠心”這就是對工匠精神最美好的內心告白。細心和堅持就如同工匠手中的鐵錘,懼怕拿起它的人永遠也不可能擁有好的作品,接納它才能將銹跡斑斑的純刀變成寒光閃閃的利刃。
我愿生生世世成為一名工匠,任憑那刀山和火海的來勢洶洶,定要打造一把絕世好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