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心得體會(精選6篇)
駐村心得體會 篇2
青春的路上,既有滾燙的血液、又有澄澈的眼神,既有仰望星空的豪情,更有腳踏實地的堅實。畢業后義無反顧一路向西,來到吐魯番當志愿者,因為這里有精彩故事。今年開始駐村工作,因為這里有別樣的精彩。
誰不想歌舞年華、誰不愿花前月下,但我們有歷史的責任。看著領導白發增多、看著同事徹夜不眠,我又怎敢黯然傷嘆,每日清晨一曲《相信自己》理順昨夜凌亂的心情,青春的年華里有滾燙的血液,這片天地有為民服務的沃土。
春忙忙一時,心暖暖一季。盡管滿身塵土,盡管腰酸背痛,手中的鐵鍬依然不愿放下。以夢為馬,隨處可棲,挖完了葡萄地,落實了互助組午飯,來不及停留,匆匆而歸,因為擔心的結對戶葡萄地已挖完,而我還有下一個擔心。驅車到各個小隊各個地頭,轉一轉、看一看,是否有群眾還沒有午餐,是否有群眾還有急事難事兒,確保所有群眾吃到香噴噴的抓飯,才放心地離開。我早已饑腸轆轆,但心情大好。
燈紅酒綠給不了腳踏實地,夜夜笙歌帶不來璀璨人生,唯有馬不停蹄,才能無悔青春,才能書寫人生華麗篇章,愿你青春留住故事,韶華不負。
駐村心得體會 篇4
下社區已經三周多了,從剛來時的茫然不知所措,到不斷學習群眾路線教育,隨著每天與社區的同事們共同入戶了解民情,逐步進入了角色。
社區的工作與機關有很大的不同。作為一名住建局的工作人員,縣住建局的工作離不開縣委、政府的全年各項重大項目的建設,工作的專業性很強,但觸角很難以滲入到家家戶戶。而社區的工作雖然簡單,卻量大、瑣碎,但群眾的問題再瑣碎都不是小事,對他們來說他們關心的問題就是最大的事情。
我們正是在入戶過程中發現老百姓關心的很多問題都與住建局密切相關。比如,20xx年修建哪些道路?集資統建房什么時候交工?廣電局住戶暖氣管道發生問題怎么辦?廉租房滲水怎么辦?地稅局家屬樓保溫層破裂向哪里反映等等
我們駐社區縣工作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了答復,對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向住建局反映。住建局高度重視并派工作人員進行了實地踏勘,提出了解決方案。比如,對地稅局家屬樓實地踏勘后提出了在4月份驗收時給予維修;廉租房滲水問題經實地踏勘要求對具體問題進行統計,住建局與開發商聯系后統一給予維修等等。
也是在完成這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逐漸領悟到我們要起到橋梁的作用,銜接起住建局和社區的工作。把社區每天接觸到的問題及時反映到住建局,也把住建局的工作通過社區深入到千家萬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做好老百姓的知心人、暖心人和解鈴人。
駐村心得體會 篇5
駐村工作開始后,我有幸參加了___市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能力素質提升示范培訓班。通過培訓和學習,作為第一書記我深感榮幸、激動和焦慮,榮幸的是組織對我的認可和信任;激動的是我即將投入到鄉村振興大業的時代潮流中,并有機會再次展現自己的價值,做出自己的貢獻;焦慮的是擔心自己不能完全勝任這份重擔,影響鄉村振興大業闊步前進的步伐。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始終不忘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將人民利益裝在自己的心里,就沒有邁不過的山、趟不過的河、克服不了的困難。作為第一書記,在今后工作中,我將緊緊圍繞“四大職責”,時刻提高警惕,充分利用各方特長,積極監督和找準村“兩委”在組織建設和管理、移風易俗、扶貧返貧、培植特色產業、為民辦事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積極諫言獻策,集思廣益,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及時將各種風險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助力鄉村振興。在我任職期間,努力讓宋橋村實現組織強治理強、集體富群眾富、鄉村美鄉風美的“雙強雙富雙美”目標。
駐村心得體會 篇6
今天是我隨外事局“三民”活動工作組入駐伽師總場10連整一個月,工作組下派干部迅速完成了從城市到連隊、從機關到基層、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三個轉變”,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在短短的一個月,我們工作組幾乎每個工作日都在連隊。一方面了解連隊的基本情況,與連隊干部、職工在春耕生產第一線,積極投入連隊葡萄種植、植樹造林勞動,把農田勞作當成調研期間的一門必修課,接地氣,贏民心;另一方面入戶走訪,知民情、摸實情與職工群眾嘮家常、交朋友,聽職工群眾的真話、實話,甚至是牢騷話、罵娘話。一個月下來,對連隊里的基本情況已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了解到了10連住戶245戶,人口1125人,困難戶12戶(包含特困戶),黨員28人,耕地16000多畝,主要以種植棉花為主,其次是棗樹、葡萄種植。經過18天的入戶走訪,已完成走訪183戶,占應走訪總數的71.5%,對下一步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
在基層生活工作的一個月里,作為一名機關干部,我十分珍惜這次近距離了解連隊、職工,向基層和職工群眾學習的機會。可以用“四個感受”來概括我駐連的體會。
感受到這里的民風純樸。在入走訪中,我深深感覺到這里的民風純樸,熱情、善良、樸實,對黨和政府懷有感恩之心,對工作組寄予希望。不少職工群眾主動找工作組交流思想、反映情況。在入戶走訪中,來到一戶退休職工家時,工作組的同志們與大爺圍坐在炕頭,詢問他的身體和生活情況,嘮家常。坐在一旁燒水的阿不拉卡日大爺的老伴—熱孜汗庫爾班站起來說道:“我在心里寫了一首詩,想送給你們,不知道行不行?”“行呀!我們下基層就是要聽民聲、接地氣”,趙大勇肯定地回答。當聽完這位63歲維吾爾族大媽這首“詩”,感受到她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呼聲!代表著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對黨的富民政策的感恩之情。每當回想起在走訪職工群眾家中,看到他們為工作組端來水果、酸奶、雞蛋、鑲時,和他們說的樸實的話語,此情此景,我能看得出也能感受得到,這里的群眾那顆善良而感恩的心。
感受到肩負的責任重大。自到連隊后,干部和職工群眾對我們表現出了極大的歡迎,同時也對我們有著很高的期盼。在摸排走訪過程中讓我感觸最深和最不愿意聽到和看到的是職工增收難度大、飲用水質差、職工群眾業余文化單一、少數職工群眾家庭的道路沒有硬化等諸多問題需要有待于解決。我感受到做為“三民”活動工作組的一員,在為連隊職工群眾辦實事過程中,肩負著重大責任。只有實實在在為民服務,辦實事,才能拉近干群距離,真正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感受宣傳政策的必要性。進連入戶,走訪座談,進行政策宣講,答難解惑,是工作組當前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據了解,許多職工群眾通過電視、廣播及相互之間傳播等途徑知道惠民政策,但對具體內容一知半解,有的只了解個別政策項目,不清楚自己應該享受哪些政策,造成因不理解政策、公開公示不透明對連隊干部產生一些誤解等等。
我們在走訪中力爭現場答復,現場不能答復的承諾盡快答復,確實答復不了的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并反饋意見。通過走訪,我感受到只有耐心細致地幫助職工群眾理解惠民政策,才能增強職工群眾致富信心和動力。
感受到職工群眾的喜與憂。兵團農業的主戰場在團場、在連隊,服務對象主要是職工群眾,只有到團場、連隊一線,才能摸清當前農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所住的伽師總場自然條件差、產業結構單一,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目前,職工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較高,但缺乏起動資金等諸多的問題困繞著職工。喜的是團、連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職工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職工致富的信心不減,同時,兵團黨委也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為職工群眾辦實事的決心不變,將繼續擴大。
在連隊工作生活了一個月,使我感到:只有親身經歷過,方能嘗盡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用心思考過,才能學會其中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