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電影《決勝時刻》觀后感心得_看完《決勝時刻》有感(精選3篇)
2023年電影《決勝時刻》觀后感心得_看完《決勝時刻》有感 篇1
《決勝時刻》是博納影業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驕傲三部曲”的重磅之作。電影《決勝時刻》講述了1949年3月,*中央從西柏坡遷至北平香山,在這里指揮渡江戰役、會見民主人士、籌備新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等重大事件。香山作為革命圣地,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電影《決勝時刻》在香山雙清別墅內取景拍攝,真實還原了70年前香山的一段歷史。
電影《決勝時刻》聚焦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展現真實的歷史軌跡。緊張迂回的談判桌上、火光漫天的槍林彈雨,片中的每一幀鏡頭,都蘊藏著中華民族崛起和復興的曙光。《決勝時刻》不僅著力于時代的刻畫,更聚焦于人物的塑造,力求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用生活化的場景,讓觀眾零距離、全方位地感受風采。
本片著重塑造了*的形象,少見地刻畫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形象。片中,*與身邊戰士陳有富、田二橋等人的互動,對女兒的暖心陪伴,讓觀眾意識到偉大也是生活中真實可感的人。在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奏響一曲人性的溫暖之歌。
電影《決勝時刻》聚焦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燃情歲月。這一年春天,*等*中央領導人踏上了“進京趕考路”,翻開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篇章;這一年,國共和談破裂,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迎來解放的曙光;也在這一年,*人齊心協力,負重前行,架構起新中國的四梁八柱,舉辦開國大典,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023年電影《決勝時刻》觀后感心得_看完《決勝時刻》有感 篇2
這個電影,只適合低齡兒童看,低齡到沒上小學的孩子看。有點常識的孩子和成人看,都會覺得各種漏洞和不合理,還有中西文化融合的別扭感。所以,寫下自己的真實觀影感受吧。
1、故事是典型的西方冒險故事,西方的骨,中國的皮。我覺得如果主人公換成西方小孩,來中國遇見雪人,送雪人回家,可能會更順暢一點。畢竟,主人公三個小孩的性格,太西方了。中國小孩的性格,你去看下,不是這樣的。我也說不上來區別在哪里,感覺吧,三個小孩就像出生在美國長在美國的小孩,只不過長著中國面孔而已。
2、小女孩家的裝修,不知道你們注意到那個綠色冰箱沒,那是8090年代的老冰箱了,現在大城市普通家庭,都看不見那樣的冰箱了。感覺老外90年代來過中國,現在對中國家庭還是那個印象,可能中國發展后只在新聞看過中國的報道,沒有真正見識過現代化的中國家庭。
3、現在的奶奶,并不僅僅在家蒸包子,還會做很多美食。好像老外只喜歡吃包子似的,只讓奶奶做包子。拜托,中國家庭不是頓頓包子的,還有很多其他美食啊。另外,中國奶奶現在不會天天在家做家務,中國奶奶也沒那么胖,那是美國奶奶的形象。中國奶奶每天都去廣場舞,中國奶奶也很時髦。20xx年了,請寫符合時代特征的奶奶,要不感覺很不協調。外邊都是現代的中國高樓大廈,家里是90年代。
4、中國是不允許這么小的孩子打工的。這么小的孩子,在美國可以打工賺到零花錢,在中國是不可能的,中國老板不會用,也不敢用,這是童工,寫進憲法里的,一經發現必然定罪。城市里管得很嚴的。
5、中國大城市打工的工資沒有那么低,一次只給5塊10塊?不可能的。這樣發達的城市,一天的零工不賺個一二百有人給你干?就算是小時工,你們算算北上廣小時工多少錢。再來,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找到工作的,這個情節設計的就不合理。在中國,小孩賺錢,可以給同學寫作業賺錢,可以在抖音直播賺錢,跟美國小孩賺錢方式不一樣。后廚是不讓小孩進的。
6、影片里外邊都是高樓大廈,隨處可見智能手機了。為什么買賣支付還用現金呢?感覺很不協調。城市日常生活中,只有老人還在用現金,小孩都有手機了,就更不可能用現金了,小孩都會用支付寶和微信買東西了好吧。而且,老板給工人結算工資,都發紅包或者支付寶、銀行卡轉賬,看不見用現金支付的了,即便是零工。
7、壞人隨意用裝甲車、直升機在城市中搜索雪人,還配備高殺傷力武器,在中國城市是不會出現的,那只會在美國出現。這個情節設計得非常非常不合理,在中國,你見過抓人用漫天的武器直接射擊的嗎?況且雪人這么珍惜的動物,在中國只會被供起來,像大熊貓一樣,設立法律來保護,全民愛護。像影片里,雪人被私人抓起來研究,整個國家都會調查,重罪,解救,保護性研究。如果雪人逃到人間,國家會發布公告,全媒體廣播,讓大家警惕雪人的危險性,介紹雪人的特性,全民尋找線索。請多讀一下中國新聞,參考下大猩猩越獄和豹子越獄時中國的做法。
8、男孩的手機續航能力太強了,那么多天都有電,現實不可能的。大山無人區還有網,現實比較難實現。
9、男孩用一部手機換一艘船,只會在偏遠的山區,人煙稀少的地方可能實現。在小鎮上,人們沒那么傻,幾百塊就能買一部手機,能跟一艘船的價值比?老百姓能不知道手機的價值和船的價值?小鎮上人那么多,商業那么繁華,很容易就能買到手機,中國的手機店遍地都是,影片這種事情不會出現。
10、說一下好的地方,雪人的能力不錯,景色不錯,畫面美觀。與壞人斗智斗勇很帶勁。
給想在中國撈金,想拍中國片的老外一點建議,請多多了解中國。否則拍出來的,水土不服,經不起推敲。中國小孩也不是傻子,他們也能看出來。
2023年電影《決勝時刻》觀后感心得_看完《決勝時刻》有感 篇3
里約奧運會上,泳壇少女傅園慧的一句“洪荒之力”,讓國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風。而隨著中國女排的登場并且最終摘得金牌,很多國內網友才明白,原來女排精神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讓我們在激動落淚之后能夠感受到昂揚向上的力量。
“女排精神”是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隊員用一記接一記的重扣打出來的,用一座接一座的獎杯鑄起來的。但是不可否認,30多年來,中國女排的發展并非順風順水,也曾遇到低谷,經歷失落,但女排姑娘們面對失敗與低潮,永不言棄,奮力爭先。哪怕是遭遇大賽的失利,面對獎牌的旁落,姑娘們仍舊沒有絲毫的懈怠,仍舊用訓練場上的汗水與傷痛告訴自己,也告訴國人,希望的啟明星仍舊懸掛在前方。這次奧運會之旅同樣如此,中國女排開賽之初備受打擊與壓力,但正是不言棄的精神幫助她們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要想奪冠,都離不開拼搏與奮斗。女排姑娘們站在奧運最高領獎臺上時的風光,我們都看在眼里,但是她們在日常訓練中所付出的汗水,卻是我們看不見的。而她們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正是無數個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結果。正像郎平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里約奧運已經結束,“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卻早已經超越了體育的范疇,被視為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精神財富,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讓我們向女排姑娘們致敬,向團結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