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大學生畢業典禮心得體會(通用3篇)
觀看大學生畢業典禮心得體會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校園里熱烈的鳳凰花一次次開了又落,終于,到了我們要說再見的時刻。建南的鐘聲、白城的海浪、嘉庚像的肅穆莊嚴、芙蓉湖的清秀旖旎……一切都還在眼前,卻即將落入回憶;當離別越接近,我們才越發現這段歲月彌足珍惜。是的,正是在這所依山傍海、獨具魅力的南方之強里,我們一同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學時光。回首檢閱這段不悔的歲月,無不充滿了對母校的深切依戀、對老師的由衷感激、以及對同窗的`真心祝福。
翻開這本青春紀念冊,四年前的那個九月,海的另一邊,我們拖著大大的行李箱,以好奇、興奮又期待的目光注視著這所風光秀麗、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那是我們第一次聽到廣播里那句鏗鏘有力的“自強自強”,帶著這樣的信念,我們讓夢想起航。漳州校區的兩年里,綠茵場我們身著軍裝英姿颯爽,舞臺上我們載歌載舞各顯特長;圖書館里勤于求知,運動會場敢于拼搏……大一大二的我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盡顯廈大學子的才情與熱血。
隨著浩浩蕩蕩的跨海搬遷,成長便成為了那抹淺淺的海灣,曾經的我們在那頭,如今的我們在這頭。我們不再空想不再輕狂,本部的校園更是一個教人思考夢想是什么,如何圓夢的地方。這里一如既往的美不勝收,我們依舊踏著“自強自強”的歌聲穿梭在落英繽紛的小路上。然而,面對畢業后即將到來的未知,心中的那份責任讓我們的腳步更加堅定。理性精神和求知欲的共同作用下,我們洞察社會,思忖人生:從宏觀到微觀,從總體到個例,我們學著以科學的方法探究社會的方方面面。浩瀚學海里,我們盡情徜徉;社會實踐中,我們勇于擔當。我們分分秒秒如饑似渴,希望在大學最后的階段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以正義、博愛的胸襟和勤于思考、善于批判的精神,勇挑經世濟邦的大梁。還記得么,晴空中的五老峰巍峨俊秀,我們沐朝陽而苦讀,枕書香而深思;還記得么,月光下的上弦場溫柔動人,我們聽海浪而抒懷,望星空而暢想。我們胸懷凌云壯志,笑看芙蓉花開;以囊螢、映雪的精神,博學之,篤行之,勤業之。一路走來,縱然學術的道路經歷過坎坷,縱然生活中總是好事多磨,但每一個堅定的腳印終究讓我們從稚氣青澀邁向了從容成熟,從遙望夢想邁向了收獲碩果。
漫漫大學路,回首時,可曾想過,誰歟操鑰發其藏,誰歟普渡駕慈航?我想,在座的各位畢業生都一樣,有太多感謝的話,要送給一路陪伴我們的人。感謝母校,是您用包容的精神、堅毅的品格和濃郁的人文底蘊感染著我們,讓我們在大學情懷的熏陶下一步步成長。感謝學貫中西、匯通古今的師長,謝謝你們孜孜不倦地傳道授業解惑,不僅教授我們知識,更以嚴謹的治學精神和高山仰止的品德激勵著我們一路前行。感謝養育我們的父母,是你們將世間最無私的愛傾注在我們身上,支持我們、關愛我們,在追夢疲倦的時刻,總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可以讓心靈休憩。感謝四年的同窗,我們曾一起挑燈夜讀奮發圖強,也曾一起做盡傻事貽笑大方;何其有幸,這段經歷有你分享。
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戀,千言萬語最終還是化為對母校的那句“我愛你,再見。”曾經,當我帶著熠熠生輝的校徽,代表學校走過神州大地,走到海峽對岸,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時,“廈門大學”和“南方之強”便是我的名片;現在,當我們再次唱起那鏗鏘優美的旋律,那一聲“自強自強”正是我們共同的語言。今天我們離開象牙塔,天各一方繼續書寫各自的輝煌;但從今天起,廈大已然不再只是一所校園,而是一場美好的回憶,一種奮發的精神,一個心靈的歸宿;不論身在何方,我們定會銘記自己是嘉庚精神的傳人,以山的堅毅和海的胸懷實現“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宏大理想。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大學是一場不失約的相遇,畢業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值此道別之際,祝愿南方之強英才輩出、譽滿神州;祝各位老師身體健康、桃李滿園;祝各位同學前程似錦、事業有成!
觀看大學生畢業典禮心得體會 篇2
時光匆匆流如水,轉眼間四年的大學生活已經結束,曾經的在一起歡聲笑語的親密同學也將各奔東西,告別安逸的校園,為生活而游走于大江南北。大學校園曾經是無數學子的夢,春的溫馨,夏的熾熱,秋的豐實,冬的爛漫,那里有著被歲月洗刷過的建筑,被歷史沉淀的書籍,被時間驗證過的真理,那里的林蔭小道,那里的鳥語花香,那里的精彩激昂,無不充滿著誘惑力。大學是青年走向社會的平臺,是成就夢想的搖籃,大學里處處洋溢著青春與張揚。有人把大學比作是年輕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中每個學子都是戰士,都應該為取得勝利而奮勇前進。青春理應奮斗拼搏,因為這是對未來生活的投資,大學知識與經歷的積累可能直接影響畢業后的工作和生活。
如今,就讓我在回憶中感悟大學四年的生活。
大一,青澀與彷徨。暮然回首,四年前剛剛邁進工業大學校門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學長幫忙帶著我們來到宿舍,那是第一次看見班里的同學,個個看著都那么精神同時也很青澀。記得入學報到前,爸爸幾個“混得”相對不錯的老同學千叮萬囑說:“大學生活是很輕松的,你只要把在高中學習勁頭的一半用在大學學習上就能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可進入大學兩個月之后,我發現一半的勁頭真的不夠,很難搞定大一那繁雜的課程,每天晚上自習幾乎都在做高等數學的練習題。鑒于此,很多人開始郁悶大學其實并不像之前所聽聞的那么輕松自在,理想與現實出現了巨大反差,很多人開始彷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有的甚至放開學習的擔子,游走在學校的社團和學生會中,著手自己更感興趣的事情。大二,覺醒與吶喊。經歷了大一一整年大學生活的積累,在開學之初的班會上,大伙都把目光投入到班級大一的成績報表上。有的同學學得不錯,獲得了獎學金和各種榮譽證書,而有的同學仍是寂寂無聲。至此,班里同學的成績開始出現了差距,再也不是大一時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有些不甘心的同學開始慢慢覺醒,改變了大一時的學習態度,出門自習的頻率明顯增加,成績不錯的同學更是終日游走在學校圖書館和教室中自習。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二結束時英語四級考試的那段復習時光,每天都抱著一本單詞書去晨讀,個個勁頭十足,有很多同學都一次性通過四級考試,這算得上是四年來大家最同心協力辦成的一件事了。
大三,奮進與拼搏。大三可謂是四年中學習任務最重的一年,各種專業課如此而至,有時候上課很難跟得上老師的進度。就我個人而言,上課總是三分鐘熱度,每次連續的兩節課我只能在前一節課中認真聽講,后一節課難保積極性,終于被這些枯燥無味的專業課給打敗,然后就開始玩手機等待下課鈴聲。久而久之,即使上課認真聽講也很難再聽得懂,因為之前已經落下很多,想要繼續學好專業科的話就得自學。現在想想大學四年幾乎都在自學,老師只起引領的作用,他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東西自己領悟往往更重要。進入大三下學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很多人開始著手考研或考公務員。我本身就是個考研的人,對這段時光記憶最為深刻。我從大一開始就已經決定要考研,所以沒有經歷過是否考研的遲疑階段。之前總是聽別人說考研是一件需要很有毅力的活。現在終于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我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復習的,起初每天復習一點數學和英語,到中后期每天都早出晚歸,日子雖然過得很辛苦很枯燥,但現在想想那段日子真的是四年中最充實的時光,能算得上是一段艱苦奮斗的歷程。在在這段日子里,最難挺過去的莫過于大三的'兩個月暑假。20__年的某一地方有個格外炎熱的夏天,溫度達到42℃,白天頂著酷暑去參加輔導班的復習課程,晚上自習到十點多,夜里在宿舍幾乎是熱得睡不著,但堅定的信念驅使著我們每個考研人都在堅持著,因為我們想借著考研的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于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圓了自己大一就開始的夢想。經過考研,我覺得世上的事,只要認真做,加以堅定的信念,總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事不畏難,知難不難。
大四,傷勢與惜別。步入大四,畢業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很多同學都在外實習或找工作,找到工作的固然可喜,但就業困難的同學也很頭疼。那段日子里,我記得班里有個就業困難的同學終日茶飯不思,有時候一個人在宿舍發半天呆,他說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早知道今天這么難混,我真應該大一開始就好好學習專業課”。是啊,如今他的悔意已經表露無疑,但世上沒有后悔藥,無論未來是什么樣的道路,他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大四,是一個讓人傷感的時期。拍畢業照的那天,每個人都試著掏出手機彼此合影,仿佛想將四年的情誼都定格在一張張的笑臉上。
轉眼間,畢業了,在拖著行李箱緩緩離校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離別時的傷感,有的人眼含淚水,有的人彼此擁抱,有的人約定他日重聚的時間回首四年,獎學金、入黨、考研,總算是不虛此行,無悔四年!
畢業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名詞,以前最不喜歡做的事情現在也非常想嘗試著去做。畢業了才發現以前埋怨的太多,做的太少;失去的太多,珍惜的太少。畢業是一個形容詞,記錄著我們校園生活的酸甜苦辣。它就像一本日記,記錄往事,勾勒過去,心中充滿無限感慨。說真的,我到現在還沒搞清畢業是喜悅還是苦澀。回首望去,往日的酸甜苦辣都留在這美麗的校園中。路,一直在走,帶著感動和感激,我將滿載自信而行!畢業了,也許我們即將遠行,可我會深深銘記大學四年難忘歲月帶給我的一切。感謝工業大學,感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感謝在成長道路上教導我和幫助過我的每一位老師和同學朋友,誠摯的感謝你們,愿你們在未來的日子里一切安好!
在這里送給后來者一句話: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們不應該毫無聲息的來再無所作為的走,我們要努力證明自己,讓自己不要再留下遺憾!
觀看大學生畢業典禮心得體會 篇3
新的時代賦予了大學生新的工作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的擴招,致使大學生的人數在不斷的增加,這也給很多畢業生帶來了就業壓力,
大學生就業心得體會。有的大學生好不容易有了就業機會,可是就業單位在繁華的大城市,而工作地點卻在偏遠的農村,那么,自我心理調節顯然就成為了當今大學生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近,從工會借了幾本書,讀了一些,感覺對自己幫助很大,有助于自己認清當前形勢,做進一步的心理調節,并且,我想把這份大學生就業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和我一樣的人共勉。
心態對了,狀態就對了。美國的一位牧師在家里準備第二天的布道,他的小兒子在屋里吵鬧不止,令人不得安寧。牧師從一本雜志上撕下一頁世界地圖,然后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孩子,如果你能將這張地圖拼好,我就給你一元錢”。牧師本以為這件事會使兒子花費一上午的時間,但是沒過十分鐘,兒子就拼好了,牧師問他怎樣拼好的,孩子回答到:“這很容易,在地圖的反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先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再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么,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牧師微笑著給了兒子一元錢,說:“你已經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布道,如果一個人的心態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是正確的。”心態決定狀態,你的心態對了,狀態也就不會錯了。所以,我們要逐漸接受這種現狀,這樣才能在工作中不出現失誤,才能順利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
盡管目前處境艱難,盡管就業遭遇不公,我們依然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學會自我調節,立足基層,堅定夢想。重慶從磚工逐漸成長為公司高管的黃玉健說:“大學生農民工心態一定要穩定,看事情眼光要長遠,實際上許多事情只要認真去干,憑你們的學識水平一定能干好,
比如說建筑工地上的工程預算員,如果取得了造價員證、造價工程師證,再有7年到8年的工作經驗,年薪就能達到十幾萬元。”他還說:“我1970年初中畢業,16歲當磚工,最初收入一個月只有14元,40年間我一步步干到施工員、項目經理,現在做到副總經理,和我一起的不少農民工現在都成了項目經理,有了車和房子。路在腳下,看你怎么走,關鍵是腳踏實地。”所以,我們青年人更要腳踏實地的干,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我還曾在書中讀到這樣一則故事:在法國里昂的一次宴會上,人們對一副油畫是表現古希臘神話還是歷史的問題發生了爭論。主人眼看爭論越來越激烈,就轉身找他的一個仆人來解釋這幅畫。使客人們大為驚訝的是:這仆人的說明是那樣清晰明了,那樣深具說服力,辯論馬上就平息了。一位客人崇敬地問這個仆人:“先生,您是從什么學校畢業的?”“我在很多學校學習過,先生。”這年輕人回答,“但是,我學的時間最長、收益最大的學校是苦難。”這個年輕人為苦難的課程付出的學費是很有益的。盡管他當時只是一個貧窮低微的仆人,但不久以后他就以超群的智慧震驚了整個歐洲。他就是那個時代法國最偉大的天才——著名哲學家和作家盧梭。
從這則故事中,我領悟到,苦難是盧梭受益最大的學校,同樣,苦難也是我們青年最好的學校,但凡在年輕時遭遇苦難而能做到堅韌不拔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多半會走得更豁達、從容。現在的工作環境是艱苦,但是我們年輕,就不要怕吃苦,想一下未來,我們就更要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地從基層做起。
年輕的時候多吃些苦是有好處的,父輩們總是這樣對我們講,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都不是空話,我們要認真領悟體會。把現在的工作做好,未來是美好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吧!放低大學生的身份,認真學習,不斷思考總結,我相信,只要我們這些年輕人與單位一起同心同力地進步,我們的未來肯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