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課堂的心得體會
體會三、課堂教學要關注后進生。
聽了這么多的特級教師的課,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都有自己的想法,唯一不變的只有這個話題---關于后進生,關注課堂的后30%,黃愛華老師提到一個也不能掉隊,伸出手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吳正憲老師在她的講座中提到中談到,孩子你聽懂數學了嗎?你快樂嗎?你的營養午餐營養嗎?朱德江老師說道的:學會蹲下身子、彎下腰來,走進孩子的世界,聆聽童聲,透視童真,讀懂童心。他們提到孩子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學不懂,聽不會,該多郁悶啊!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為后進生開放,盡量讓學生好學,好懂,這就是這些特級教師的心聲。他們無不關注后進生的成長、經歷和發展。引申到我們今天的數學課堂,我們該怎么做呢?我想只有這樣關注了后進生的心理,關注了后進生的學習態度,也關注了后進生的發展,把數學課堂中的教書和育人完美結合,數學教學才能厚重。
體會四、課堂需要快節奏,也需要慢鏡頭。
劉松老師說的:“蜂蜜是蜜蜂釀的,養蜂人自己釀不出蜂蜜。老師要學養蜂人,把學生帶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讓他們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們要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探究,去思考。只有關注學生、讀懂教材,才能使課堂迸發出生命。同時,我們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更要關注的是那些“后進生”。 數學課堂確實需要保底,那就是每個目標要實現,每個孩子要接受。課堂要實實在在,對待學困生我們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適當放慢腳步,如果不這樣,那么前面的學生走得越快,后面只會越來越跟不上,那我們的教學就沒有質量可言。自問我的課堂我就做不到這一點,總是很心急地繼續上課,不會耐下心來一步步扎實地走。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名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也使自己認識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教壇無邊,學海無涯,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