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訪心得
其次,我覺得業余通訊員在采訪時不要一味趕熱鬧。
我說的不要一味趕熱鬧采訪而不是不發稿,大多時候還是要研究你所要投稿的報刊宣傳方向,及時提供適合該報的對口稿件。但是,不熱鬧的事件也應該作為業余通訊員采訪的對象,一時報紙發不了,就當作對自己的一次練筆。
例如我采訪的發表在《商洛日報》周末版的《熨斗灘上驕傲的孟家山》是半年前就采寫好的,當時卻沒有發表的機會。記得為了這個壹千來字的稿子,我到當事人家去了很多次,由于我是業余通訊員,采訪對象很不配合,幾次都以很忙推了。我堅持幾次和他談我的想法,他才答應接受采訪,提供了相關的資料,把這個稿子寫成了卻放了半年,等到商洛報宣傳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的時候,我及時將這個稿子投出去,三天后就發了,我再回去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問起這個事情,由于這個事件是關于革命英烈的,我感覺稿子發表后對身邊的人的教育意義很大,感覺蠻驕傲的。
第三,我覺得業余通訊員的采訪要從身邊熟悉的人事出發,不要為了發稿勉強寫自己不熟悉和沒有把握的人事,這樣避免做無用功,可以提高上稿率。
例如,我在商洛日報報道我們鎮安二中《蒲公英行動》的連續稿件就是這樣的例子,我從學校學習民間工藝啟動入手,連續報道了《民間工藝進校園》、《最后的蠟花手藝》、《鎮安二中的學生版畫》、《鎮安香包好精彩》以及總結性稿件《鎮安二中民間手工作品陜北參展獲好評》等一系列我所熟悉事件。
第四,我覺得采訪自己身邊的人要比采訪不熟悉的人更要講方式。
其實我們業余通訊員能夠采訪的更多的就是自己身邊的人。如果一本正經的采訪身邊的人,可能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我在處理這個的時候是讓被采訪人沒有感覺的情況下和他聊天,把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藏在聊天的話題之中。
例如我采訪我們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的稿件《愉快、陽光的生活和學習》,就是我看他到我辦公室聊天時乘機也上去把話題超我想要的方面引。等他發現我的意圖時卻是我把稿子都寫好了拿給他看得時候了。這樣采寫的稿件是必須給當事人看的,請求他提出意見再最終定稿。
第五、要善于多角度的發現新聞主題。
我談一個我失敗的經歷,記得去年世界愛牙日的那天,我先看見永樂醫院口腔科的人在宣傳發放世界愛牙日的資料,我就想去拍攝幾個鏡頭,可惜只有幾個工作人員,沒有一個群眾去咨詢,我就覺得沒有意思,路過了三次都沒有拍攝成,就放棄了。這是我受自己思考習慣的影響,以往拍攝這種主題都是群眾很熱鬧的參與的,現在是這樣一個場面當然沒有什么新聞可言。事后我又認真地想想我錯過了一個好新聞很可惜的,其實我可以以愛牙宣傳何以受冷落為主題拍攝采訪這個新聞的,結果我當時就沒有想到這個主題,說明我的新聞敏感性不高,視覺單一,這在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訓。
第六、作為一名業余通訊員,要善于把握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
同一新聞事件往往表現的形式由各個側面,每一側面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也有可能不同,我們就要有一定的新聞整合能力。例如我拍攝《鎮安板栗好紅火》時,三副攝影照片一幅發生在縣河,一幅發生在西關,還有一幅發生在縣醫院門口。雖然地點不同,但他們的主題是相同的,我們要靠自己的思考把這些發生在不同地點的同一新聞事件真實的記錄下來,就應該培養自己的新聞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