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心得體會
電影《第一書記》講述的主人公叫沈浩,沈浩出生于安徽省蕭縣圣泉鄉孫秦莊行政村,組織派他到安徽省小崗村掛職鍛煉,任第一書記。XX年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展兢兢業業,沈浩到任后,先是搞來了50萬為村里修了路,然后又弄來錢給每戶村民蓋了房子,接著又弄來了錢,每戶發放2萬元補助。接著就是拉項目,找投資,搞土地流轉。在橋梁成功橫跨京滬鐵路線的一瞬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小崗村喝彩,也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沈浩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真正展現了一個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形象。他從來不以一個省派干部的姿態去面對村民,不擺官架子,不說官話,每件事他都身體力行、不辭辛苦。沈浩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過。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從不抱怨,從未退縮,他,經受住了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最終實現了為小崗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夙愿。
他把工作當作事業,不計回報。舍小家為大家,盡心盡力為社會服務。不能在90多歲的老母親跟前盡孝,因不能照顧女兒而不得不放棄省城優良的教育資源。無數次因為工作過家門而不入。
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這也是對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的詮釋。 “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能讓小崗村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為我們每一個黨員如何樹立正確的時代價值觀樹立了一座豐碑,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2):
我曾在年初的《新聞聯播》節目中看到過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并為他的事跡所感動。今天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我再次被沈書記所感動。
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三十年前,以包產到戶,大包干的“小崗精神”文明全國,F如今,時代先鋒、優秀共產黨員、模范基層干部、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再一次傳遍全國。沈浩同志一個無限忠誠于黨的事業的基層干部,一個視村民為親人、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的支部書記,一個為改變鄉村面貌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的普通黨員,一個舍小家顧大家,帶頭奮斗在一線可歌可泣的好模范。為了順利架橋,他大膽地“先斬后奏”,三番五次跑鐵道部懇求火車停運45分鐘;為了讓glg落戶小崗村,沈浩想盡辦法讓村民滿意并同意集體遷墳;為了能讓村民住上新房,村里通上公路,他親自上陣刷油漆,背沙袋。就是這樣的一位普普通通的黨員,在基層平凡的崗位上踏踏實實、轟轟烈烈,用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贊歌。
黨的xx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同時強調:堅持科學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為指導的,是在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沈浩的先進事跡正是一個共產黨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勵精圖治,為小崗村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的真實寫照。這是一個在這個新時代,在這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共產黨員的真實故事;這是一個生活在中國國度上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平凡的基層干部中的一例。沈浩同志的事跡,感動了大江南北,感動了全中國。他為新時期的共產黨人樹立了榜樣,為新時代的黨員樹立了巍峨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