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800字(精選3篇)
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800字 篇1
為紀念李保國,鄉親們在核桃種植基地專門建設了李保國科技館,并高高矗立起他的雕像。
為民服務,需要有點“愚公移山精神”,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絕不是一朝一夕輕輕松松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和馳而不息的奮斗才能實現,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向愚公學習,不懼挑戰、不畏艱險、堅定信念、永不放松,把人民的事一件一件辦好,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向前。
做為民的“愚公”,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和使命,更是義務與初心,黨員干部不能忘了為什么出發,不能忘了要去向哪里,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定位,不能忘了責任與擔當。李保國就是這樣,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做了一名開創山區扶貧新路的太行山上“新愚公”。作為黨員干部、作為科研工作者,李保國俯下身子為山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找出路,用科學技術把荒山禿嶺變成綠水青山,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用擔當作為讓貧窮困苦成為過去,讓脫貧致富成為現實。
為民的“愚公”,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牢記在心并奮斗不止的事,不忘初心才能慎始至終,牢記使命才能砥礪前行。李保國說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務,他這樣說,也這樣做,心里總是想著老百姓,為了人民的需要做科學研究,也為了人民的需要做成果轉化。黨員干部應該如此,始終清楚自己的職責,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
為民的“愚公”,要擔當作為、無私無我。黨員干部為民要立心,要發愿,更要把心愿落到切實的行動上,不計私利,為民謀福。李保國30多年都堅持每年進山“務農”超過200天,工作中經常吃著饃就白開水當餐飯,通過不懈努力,最終幫助農民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最值得一名黨員干部欣慰的事應該是為人民群眾做了多少實事,謀了多少福利,而不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財富積累,黨員干部要把心思都花在為民擔當作為上。
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800字 篇2
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扎根基層,深入太行山區,三十年如一日的為山區林業發展、農民生產致富殫精竭慮,奉獻畢生心血和汗水,最終積勞成疾,永遠離我們而去了。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李保國的事跡對我觸動很大,在社區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之際,我們每一名社區工作者更要向李保國教授看齊,要化悲痛為力量,弘揚他的高尚精神,為建設和諧社區做出更大的貢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砥礪奮進。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務實的作風和質樸的品質,扎根基層不怕吃苦,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奉獻精神。20__年以來,李保國教授到阜平指導核桃生產發展模式的創新改善和技術管理,7個鄉鎮的820多個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腳印。李保國教授生前長年累月,風雨無阻,奔走于太行山區,播撒科學和知識的種子。李保國教授的身影常出現在田間地頭,但人們總是不能一眼把他認出來。因為李教授一身質樸的服裝和一名農民并無兩樣。李教授說,和農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樣,我要穿的很體面如何讓農民從一開始就接受我,從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們打成一片,帶領他們走上科學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國用最真摯的行動,最熱烈的愛心感動著太行山區的人們!
學習李保國,就要學習他奮發作為,拼搏進取的創業精神。20__年以來,李保國教授指導平山縣葫蘆峪園區連篇高規格治理黃山,并探索出“大園區、小業主”的園區經營機制,創建了我國太行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典范。他指導創建的山區綜合開發“葫蘆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個縣、100多個鄉鎮廣泛推廣。李保國用科技的力量,帶領基層干部群眾共同把荒山禿嶺變成了青山綠水,他用責任和擔當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同奮斗,讓山區人民走上了創業富裕的道路,帶動了成千上萬的人脫貧致富。他的務實實干、奮發作為的創業精神,正是當前我們調結構、促轉型工作應該努力學習的精神。
學習李保國,就要學習他心系群眾、親民愛民的大愛情懷。李保國教授之所以受到果農和各地干部群眾的愛戴和信任,是因為他心系果農,熱愛事業,用實際行動為果農的成長、事業的發展點滴付出。內丘縣崗地村村民梁國軍1997年中學畢業后,就回村參加了勞動,從那時候起,李老師開始手把手地教他種果樹。4月5日,因為果樹葉的生長形狀問題,他剛通過微信咨詢了李老師,按照李老師教的方法剛治好了葉病,就在網絡上看到了李保國教授去世的噩耗。李保國教授的模范事跡在網上引發了廣大網友和基層干部群眾的熱議,10萬余人瀏覽。8000余人轉載了相關信息。
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黨員干部的先進楷模,對黨衷心,無私奉獻,三十多年扎根基層,完成太行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示范推廣面積達1826萬畝,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譜寫了一曲質樸無華又感人肺腑的壯麗詩歌,彰顯了共產黨人忠誠、擔當、實干的政治品格。
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就像一粒種子,扎根為巍巍太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更應該向李保國同志看齊,深入學習李保國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為民意識,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擺在心底,大膽探索、用科技喚醒創新意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真摯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為建設全面小康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李保國精神永續遠航!
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800字 篇3
_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事跡感人至深。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作為一名信訪干部,李保國的事跡對我觸動很大,在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之際,我們每一名信訪干部更要向李保國教授看齊,要化悲痛為力量,弘揚他的高尚精神,為建設經濟強縣、美麗臨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務實的作風和質樸的品質,扎根基層不怕吃苦,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奉獻精神。他說,要跟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老百姓才聽你的。要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李保國教授的身影常出現在田間地頭,但人們總是不能一眼把他認出來。因為李教授一身質樸的服裝和一名農民并無兩樣。李保國用最真摯的行動,最熱烈的愛心感動著太行山區的人們!
學習李保國,就要學習他奮發作為,拼搏進取的創業精神。他說,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20__年以來,李保國教授指導平山縣葫蘆峪園區連篇高規格治理黃山,并探索出“大園區、小業主”的園區經營機制,創建了我國太行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典范。他指導創建的山區綜合開發“葫蘆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個縣、100多個鄉鎮廣泛推廣。李保國用科技的力量,帶領基層干部群眾共同把荒山禿嶺變成了青山綠水,他用責任和擔當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同奮斗,讓山區人民走上了創業富裕的道路,帶動了成千上萬的人脫貧致富。他的務實實干、奮發作為的創業精神,正是當前我們解決群眾難題、精準扶貧工作應該努力學習的精神。
學習李保國,就要學習他心系群眾、親民愛民的大愛情懷。李保國教授之所以受到果農和各地干部群眾的愛戴和信任,是因為他心系果農,熱愛事業,用實際行動為果農的成長、事業的發展點滴付出。他上山下鄉,手把手教農民種果樹,管理果園。他讓懶漢變成了種植大戶,老光棍也娶上了媳婦,他讓笨手笨腳的農民成了“種植能手”,除了自己的種植收入,每天還享受到120元的培訓補貼。有的還領了國家頒發的果樹工證書,有的拿到了農技師、高級農技師證書,讓崗底村成為全國第一個持證下田的村。原先的崗底村,農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元,通過科學種植,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8000元。
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黨員干部的先進楷模,對黨衷心,無私奉獻,三十多年扎根基層,完成太行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示范推廣面積達1826萬畝,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譜寫了一曲質樸無華又感人肺腑的壯麗詩歌,彰顯了共產黨人忠誠、擔當、實干的政治品格。
作為一名信訪干部,更應該向李保國同志看齊,深入學習李保國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為民意識,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擺在心底,大膽探索、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真摯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為建設經濟強縣、美麗臨西的宏偉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李保國精神永續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