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谷愛凌冬奧會奪冠觀后感心得體會(通用5篇)
2023谷愛凌冬奧會奪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長久以來,滑雪運動一直都是白種人的天下。但谷愛凌憑借實力,打破了這種傳統。翻看谷愛凌的滑雪之路,瞬間就會理解什叫“一路開掛”9歲就拿到全美少年組滑雪冠軍,15歲登上雪聯年度積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獎牌。
獲得這樣的殊榮,事實上,和很多一周訓練5天甚至7天的選手不同,她每周只訓練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媽媽會來回開車載著她前往雪場集中訓練。在這種相對低強度的訓練之下,她能夠在同齡選手中脫穎而出,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關鍵是靠興趣驅使下的高度專注。
2023谷愛凌冬奧會奪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谷愛凌再奪金!今天,谷愛凌無懸念地獲得個人第二塊金牌,也令中國隊的金牌數升至8枚。網絡上點贊如潮:牛,太棒了,碾壓式奪冠!無數的贊美和祝福拋向金牌得主。
稱贊是發自內心的。連日來,這位總是笑容燦爛的女孩,給人們帶來太多期待、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高顏值及獨特身世,也平添坊間諸多茶余飯后的談資。
披金戴銀,王冠加身,19歲的姑娘似被捧上圣壇。而純樸的谷愛凌卻清楚自身的“斤兩”,她說自己就是個普通小女孩,喜歡玩、愛美食,甚至在奧運賽場,她也抱著“好玩”的心態。
這顯現著谷愛凌的可愛可貴,陽光、率真、不矯飾。尤其是她對于競技運動的態度,給國人提供了另一種“體育思維”。
谷愛凌自幼受媽媽影響而愛上冰雪運動。作為獲獎無數的“冰雪公主”,要獲得好成績,艱苦的訓練必不可少。谷愛凌其實非常自律,即便在奧運村里,也不曾間斷訓練。作為極限運動,受傷更是家常便飯。但她把這一切都視作“冰雪之戀”的有機部分,從不氣餒、放棄。
是愛讓她與冰雪結緣,也與金牌結緣,同時,她又令賽事變得更精彩和讓人享受。對于重大賽事,人們總是過多強調其榮譽感和成就感,而忽略了運動本身帶來的精神愉悅。谷愛凌這種“享受體育”的理念,同樣值得點贊。
2023谷愛凌冬奧會奪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這屆冬奧會,谷愛凌自帶流量,屬于真正的“頂流”。此前,她就通過一系列比賽證明了自身的實力。這一切很難簡單歸結于天賦。大方開朗,自信陽光,形象氣質俱佳,臉上始終掛著燦爛的笑容。她帶有兒化音的北京話,對體育精神的理解,也拉近了她與公眾的距離。敢于拼搏,尊重對手,自信樂觀,既有國際范也有東方美,既文質彬彬又虎虎生威,這樣的運動員成為頂流,得到人們喜歡,再是正常不過。事實上,谷愛凌身上展現的一切,不是個例,也不是偶然的,在新生代運動員身上經常能看到。拿擔任解說的王濛來說,她的自信與幽默打動了無數人,那一句“我的眼睛就是尺”更是收獲了無數粉絲。這一代運動員是幸運的,生活在一個更加開放的時代,享受到了中國發展帶來的紅利;他們又是努力的,在青春年華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2023谷愛凌冬奧會奪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4
2月8日,中國選手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比賽中上演驚天一跳,頂住巨大壓力奪得個人首金。
同日,教育部發布20__年工作要點,其中第8點強調將深入推進“雙減”,繼續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谷愛凌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因為玩,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她的成功也被不少網友稱作“五育并舉”最生動的例子。而去年7月24日出臺的雙減政策,其核心便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目的是把盡可能多的課余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各種“玩”中充分發揮天性、展現個性,從而找準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因此,只有深入推進“雙減”,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多“谷愛凌”。
谷愛凌奪冠后,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她“3歲學滑雪,9歲獲得少年組冠軍,16歲拿到雪聯世界杯冠軍,18歲冬奧會奪冠”,似乎這位“青蛙公主”儼然為滑雪而生,從小就一直堅持苦練滑雪。事實上,鋼琴、芭蕾、騎馬、沖浪、長跑、籃球、攀巖……這些都是谷愛凌的摯愛,滑雪只是其中一項。
有意思的是,谷愛凌在奪冠后接受采訪時說,決賽前一晚她特意練了練琴,決賽第三跳盡管是以前從未做過的運作,但正是長期練琴形成的音樂節奏讓她充滿自信,最終成功挑戰自我。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谷愛凌即便不出現在冬奧會滑雪賽場,也有可能出現在夏奧會長跑賽場,伴隨耳機里的音樂,想像自己是一只在森林里盡情撒歡的小鹿;或者出現在夏威夷沖浪大賽,海天一色間,仿佛自己踏著沖浪板在海面肆意揮灑,正繪制一幅印象派大作……
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谷愛凌的成功與家庭教育當然密不可分。在談到“育兒經”時,谷愛凌的媽媽谷燕說:“愛凌剛上學的時候,老師說:不要糾正孩子的錯別字,不打擊孩子的創造力;少點表揚他們的聰明,多點表揚他們的努力。我就是照著這兩條做的。”
也許有人會說,谷愛凌小時候也曾在北京的奧數班刷題,谷燕也說過“中國學10天頂美國學1年”。但這并不是內卷,而是規劃和平衡——在中美之間找到效的方法,才能規劃好她的學習和眾多業余愛好,才能平衡她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況且谷愛凌6歲就立志要上斯坦福,相信她上奧數班與去滑雪場都是同樣開心。
更難得的是,谷愛凌透露她保持狀態的秘訣是“每天至少10個小時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生睡眠管理中,10個小時睡眠時間是小學生的標準。換句話說,就是谷愛凌用小學生的睡眠時間,不僅實現了“五育并舉”,還考進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奧會冠軍……這一切不得不讓人深思。
“雙減”政策實施剛過半年,一蹴而就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的想法并不現實,需要繼續鞏固成果、健全機制、掃除盲點、提升水平、維護穩定、強化督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其目的也是助力“雙減”政策落地實施,讓家庭教育成為孩子減負的主陣地,讓家長成為孩子減負的主力軍。
只有廣大家長進一步改變教育觀、人才觀、價值觀,讓孩子們的明天擁有更多選擇,我們才能擁抱更多彩的未來。
2023谷愛凌冬奧會奪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5
2月8日,決賽中的谷愛凌。
中間的故事,幾乎耳熟能詳了。第三跳前,她曾電話征求媽媽的意見,得到的是轉體1440、確保銀牌的建議。但她還是決定嘗試1620,這個自己從未挑戰過的難度。媽媽說,“最后的選擇是你的,這是你的比賽,好好享受它。”事實證明,谷愛凌做到了。
歸化運動員的身份,商業代言拿到手軟的新科體壇一姐,這些高關注度帶來的壓力,在谷愛凌身上似乎都沒有留下痕跡。在2月7日預賽出現重大失誤的情況下,能夠迅速調整,挺進決賽;當記者問及要在3個項目中沖擊獎牌,會不會壓力太大時,她說“我不覺得這有什么壓力,比三個項目反而會讓我壓力小很多,因為我有三次機會去實現愿望呀”;而在更早的學霸高考故事中,因為突發情況,谷愛凌在雨中一路跑到考點,不僅考試沒受影響,還超常發揮,交出了成績為1580分(滿分1600分)的答卷……
這些細節都佐證了谷愛凌的“大心臟”。“別人家的孩子”谷愛凌,是怎么擁有這樣一顆“大心臟”,怎么能在競技場上做到始終享受比賽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站在第三跳的起點上,如果想的是背負的巨大商業價值,或者是身邊的鎂光燈,那就絲毫無法承受嘗試1620帶來的后果。只有純粹和熱愛,能擔負起這樣的決定。正如她自己所說,這樣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懼,一直在挑戰自己,突破極限,這也是她一直希望帶給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們的。
所有比賽,都要面對對抗和失敗的恐懼。從20__年的東京奧運會開始,我們對結果和失敗的恐懼明顯在減弱,對拼搏過程和運動樂趣本身的關注在增加。但是谷愛凌的選擇和表現,仍然給許多人帶來很大的心靈沖擊,這份純粹和熱愛,將帶領我們在觀賽心態上更加成熟。
谷愛凌的成長起點和天賦,是大多數人無法復制的。但無論是任何起點,包括谷愛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點,都有外界所賦予的枷鎖和內心的患得患失,戰勝畏懼和恐懼,回歸熱愛和專注,是18歲的谷愛凌用驚天一躍,給我們上的美好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