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面對面心得體會(精選6篇)
新征程面對面心得體會 篇1
金秋九月,是一個碩果累累的季節;金秋九月,是一個回歸的季節;金秋九月,也是我們開始新征程的季節。今天,我們是待發的花朵,明天的我們將成為最美的畫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猶記得班主任開主題班會時,為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人:她身高不足一米五,卻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乒乓球比賽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起初,她連26個英文字母都記不住,她就從ABC開始到單詞、短語、句子,逐個攻破。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英語達到可以和外國人流利自如交流的水平。不僅如此,她還在學業上不懈追求,取得了清華大學外語系學士學位和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她就是“小巨人”鄧亞萍。鄧亞萍曾經說:“我不比別人聰明,但我能管住自己,一旦我設定了目標,絕不輕易放棄。”是啊,現在的我們何嘗不是要管住自己,在新的學期,必然面對新的挑戰,我們也要樹立更高更明確的目標,并像鄧亞萍一樣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懈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就是我們成功的開始。努力,是午夜熬紅的雙眼,換來了鮮花和掌聲;努力,是一雙雙顫抖的雙手,換來了學識和獎杯。而努力的前提是要珍惜每分每秒,新的學期,我們要學會和時間賽跑,絕對不要讓哪怕一秒時間輕易從我們的指縫間溜走。起床后,我們可以邊洗刷邊背誦單詞、古詩、定律或者公式,飯后走在路上,我們可以自由的討論疑難問題,也可以互相交流學習的心得體會。只要我們抓住點點滴滴的時間來積累,哪怕只有一點點收獲,也會在和時間的賽跑中,取得冠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我們心中有了目標,并且為了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那么成功就在不遠的地方向你招手。
新的學期,新的征程,我們要展現新的風貌:分秒必爭,日積月累,不懈努力,讓明天見證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新征程面對面心得體會 篇2
距離喊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口號已過去9個多月,少年已褪去懵懂無知,毅然成為“鞏固銜接”工作的一員,“天將降大事于斯人”的時代使命,身兼鄉村振興的大任,惦記著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遙想大學生骨干培訓時,那一段振聾發聵的語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現在的我也感慨萬千。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奮斗精神一點都不能少,中國青年永久奮斗的好傳統一點都不能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
新征程面對面心得體會 篇3
在最近黨史 學習中,隨著學習不斷的深入,我對黨的光輝歲月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那風雨飄搖、民族危亡的年代,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的一艘紅色小船上誕生,從建黨初期只有13名黨員,到現在發展成為9000多萬黨員的超級大黨,就像當初走過的路一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擔負起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他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征程,最終克服重重苦難,成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已經深入億萬國人心中,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
一百年崢嶸歲月,毛主席那句激動人心的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還在鼓舞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為美好明天而不懈奮斗。今天的共產黨,肩負著民族復興、人民富強的新的歷史使命,回顧歷史,讓我們更加堅定堅信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宗旨,展望未來,相信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必將走向偉大復興。
作為一名有6年黨齡的黨員,我為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感到驕傲。我將牢記初心使命,踐行一名合格黨員的標準,恪盡職守,立足崗位,努力工作,學習業務技能,以黨員的先進性和示范性作出表率,不斷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質,肩負起作為一名新時代鐵路青年的擔當和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新征程面對面心得體會 篇4
20xx2年4月4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山大學20xx級生物科學強基班團支部與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山大學20xx級生態學強基班團支部聯合舉辦了“強強聯手機不可失”主題團日活動,兩個團支部團員全部到場參加活動。
兩團支部重溫了兩院系同根同源的兄弟之誼,在回顧院史過程中,先輩為了中國生物學的發展前仆后繼,奮不惜身的科學精神和愛國情懷讓團員們動容。
緊接著主持人介紹了生命科學和生態學的強基計劃的培養目標和重要意義,同學們深刻意識到身上的沉重責任:堅持黨的領導,順應國家需要,為生物學和生態學添磚加瓦,用所學推動中國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
接著是自我介紹與交流互動中,雙方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增進了友誼,并期待聯合主題活動的再次舉辦。
通過本次活動,兩個團支部團員對上世紀我國生命科學領域開拓史到我國生物科學與技術發展現狀進行了重溫,從疫情當下中國的大國擔當到科學家們在戰役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作為新時代青年,同學們對自身有了新的要求與為國做貢獻的動力并紛紛表示,應當惜時如金,刻苦鉆研,不怕苦累,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生命科學領域的棟梁之材!
新征程面對面心得體會 篇5
20年之后,我們仿佛進入了疫情反復的后疫情時代。我們在封校半解封之徘徊,新增確診,紅碼黃碼,其實大家都習以為常,可是死亡病例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疫情已然是我們不可控的事情,非常時期就像一面鏡子,照不盡人生百態,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活動以來,接聽一天的群眾來電,我聽到無數人的訴說,對疫情的蔑視,對政策的鄙棄,聽到那些父母在重癥監護室而她在集中隔離的無助,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傾聽他們的聲音,在這里輕飄飄地一筆帶過了他人的痛苦…
不記得從哪里曾看到這樣幾句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幾十年前和我們一般大的青年人在起義、在抗戰,如今時代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里,我們能做的就是配合疫情政策的前提下,能為大家做些什么,不是疫情偷走了我們的青春,而是給我們的青春按下暫停鍵,讓我們能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有一絲不屬于這個年紀的沉淀。
可能疫情還會存在一段時間,也可能很快消失,我只愿,大家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體諒,等待疫情退散,好好看一下無拘無束的車水馬龍和口罩之下大家的笑容。
新征程面對面心得體會 篇6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我當老師的爺爺最喜歡聽的一首革命紅歌。小時候的我懵懵懂懂,雖然覺得好聽,但也有許多的問題,小小的我就問爺爺,什么是共產黨呢?爺爺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共產黨是新中國的創始人,是共產黨帶領人民建設了新中國”。
現在的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聽爺爺講,40年前的家鄉經濟十分的不發達,那時候幾乎每個家庭都入不敷出,住在低矮的平房,下雨時,道路泥濘不堪,通訊更不方便。那時候的人們都盼望著吃飽穿暖。轉眼改革開放四十年,家鄉也隨著祖國的騰飛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教室變成了溫暖明亮的樓房,課堂上也用上了多媒體技術,不再是粉塵飄揚。寬寬的柏油馬路兩旁屹立著一排排高大的樹木,路面被清潔工人打掃的一塵不染。夜晚霓虹燈閃爍,映照著馬路,映照著涼亭里打撲克的老爺爺,也映照著在公園遛彎的老奶奶。公園里長滿了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花朵絢麗多彩。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交車,電動車,私家車隨處可見。現在坐飛機,坐高鐵,人們已經習以為常。電腦,手機人手必備。是誰給我們這樣舒適的生活?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在偉大的共產黨的指引下,我們炎黃子孫必將走向富強美好的未來!二十大來臨之際,作為少先隊員的我們要聽黨話,跟黨走,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