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精選9篇)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今天我如約和小四去了敬老院,或許是大家都是志愿者的關系,每個人都很和善,所以雖然才加入卻并沒有感到很尷尬和不舒服。
大家騎車到了敬老院,然后各自幫老人做事。我先幫一個老人打掃屋子,小四說這個老人聽不見,所以不會醒過來。我看到他睡的時候好象在微笑,應該是夢到自己的孩子了吧。
后來陪一個老人說話,他還是淮海戰役的一分子呢,可是他好象很喜歡看電視,我突然覺得他是不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天早晨醒了,一個人在敬老院里散步,然后坐在門前,看藍藍的天,聽門口駛過的汽車聲。然后突然覺得有些孤獨。
其實這篇不像總結的總結,只是我心里的想法,或許我們真的應該花多點時間去關心老人,我一直在想他們的孩子在哪里,再或許他們為了當時正處在水深火熱里的人們在努力奮戰,根本沒有孩子吧。
我發現那個老人在看關于戰爭的電影的時候,嘴里哼的是當時的戰爭歌曲。再多的贊揚我已經不知道怎么說了,只是覺得這些當年在戰爭年代獲生的老人們真的值得我們敬仰和關心。
記得第一次碰到小四的時候他和我說過,不要抱著一顆同情心去看待那些老人。是的吧,即使在現在,他們看起來是多么弱,可是他們的精神卻讓他們看起來非常非常的高大,至少在我們心中。
本來還覺得我挺會和老人打交道的,可是等到今天的時候,卻突然發現不知道怎樣和那些老人交流,所以我應該更加努力吧。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今天第一天和老人院的病人接觸,結束后心情很悵然。
以前工作的時候,我的主管醫生有一次對我說“我很討厭去老人院做視力檢查,因為那里充滿了尿氣”。起初我想:“就算你多討厭那里,但是那是美國甚至整個西方世界大部分老人的最終歸宿。不管多不情愿,不管他們有多少子女,在他們生活不能自立之后,大部分的人還是毫無選擇的在那里度過自己的余生。除非你很有錢,可以請私人看護,那是另當別論”。
今天看的這位老人年紀很大了,具體的年齡不清楚。兩個兒子,兩個孫子,其中一個自己已經去世,剩下的一個兒子和兩個孫子住的很近,但是也不經常來探望。四位老人住在一個大約五六十平米的房間。剛走進那家養老院,的確尿氣沖天,我是早有心理準備的。房間里,瑪麗不在,剛好在洗手間,另外的三位老人躺在床上,一個在看電視,另外一個無聊的看著天花板。瑪麗出來了,瘦骨嶙峋,躺在輪椅上,身上蓋著毛毯,意識或有或無,不能進行正常的對話。
美國因為近年來的經濟不景氣,很多行業收到影響,醫療業也同樣,大幅度裁員,尤其護工。所以護理人員緊缺,很多病人大小便失禁不能及時更換,甚至要等15-20分鐘的時間才能輪到值班護士進來更換,天長日久,房間里自然充滿了難聞的味道。
這種居住的環境讓我心里為他們感到難過。想來這些人里,大部分是有子女的。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也都層盡心盡力的把孩子養大,而老了,卻順理成章的落到如此田地。那我們為什么要這么辛辛苦苦的養孩子?難道就是為了所說的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么?加入你知道在你辛苦的把孩子養大成人之后,你年老時的境遇竟是如此,你真的會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嗎?
人類社會,因為有愛,才更顯和諧融洽。中國的傳統孝道固然有精神枷鎖的一面,但是大部分的父母生兒育女,難道僅僅就是為了老有所依?撫養一個孩子所花費的經歷和金錢,難道不能在自己年老的時候請一個看護照顧自己么?在一些人崇尚所謂的西方文明的時候,卻忽略掉一個事實,任何文化都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面。中國的孝道有愚孝的消極,更多的卻是其相互之間自我犧牲而為他人的積極的無私的一面。西人說“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會愛別人“。這話是沒錯,但是一個無論什么時候都先愛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是不會知道如何愛別人的。
我一直在糾結是否再要一個孩子。有時候問兒子“如果你可以選擇再多一個兄弟姐妹,你喜歡妹妹還是弟弟”?兒子總是很天真的回答:“我兩個都要”。聽著兒子的話,心里頗為感傷。其實父母的本意想兄弟姊妹之間互親互愛互相幫助,而不是讓你們長大了各自獨立,各憑本事。人生誰沒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親人之所以為親人,就是在彼此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尤其兄弟姐妹之間,但是生活在美國7年,卻讓我動搖了要二胎的念頭。我不是想制造出一個生命而幫助另外一個生命,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這么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
義工的經歷,讓我對中國所謂的“糟粕”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慶幸我是一個華人,在華人的文化熏陶中長大。我的兒子也將接收華人的教育,他有權利選擇喜歡或者摒棄哪種文化,但是作為母親,我有義務讓他了解,在他的身上有著一半的華人血統。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翠湖老年莊園是我到過的第二個敬老院,這里干凈,整潔,開闊。我驚訝于它完善的條件與祥和的氛圍,還有老人們的快樂感。這一切都與我想象中的敬老院有著太大的差別。
曾經,我去過一個鄉下的老年福利院,在進院門的一剎那,心里的酸楚幾乎就要化成眼淚奪眶而出。我從未想過敬老院會是這個樣子。不御寒的房子,擁擠的房間,難以入口更無營養可言的素食,還有打掃房間時不讓人靠近的脾氣古怪的失明老人。在他摸索著我臉部的輪廓時,我想起了爸媽之前用近乎玩笑的口氣說過的話――等我們老了,就把我們送到敬老院去哈,我們跟老頭老太太們一起玩。那一刻我在想爸媽以后的樣子,想他們會不會難受,會不會凄涼。也是那時起,我做出了一個從未對他們說過的承諾――無論怎樣,我都不會送他們到養老院,到我步入垂暮之年,若他們還在,我便和他們一起去。這個想法即使在去過翠湖老年莊園之后,依舊沒有變。因為即使條件很好,即使工作人員很熱心,我依舊能夠感受到老人們的孤單。那是一種無論外界環境是怎樣,都無法掩蓋的離開子女后的情緒。我不想他們孤單。
爺爺奶奶們像一群孩子,渴望關懷、新鮮感和活力的小孩子,讓我有一種替他們的子女去愛他們的沖動。如果每天都有滿懷愛心的志愿者給他們的生活帶去祝福與歡樂,我相信這里會少一些孤單與落寞。其實有誰愿意離開子女,又有誰是真心地喜歡敬老院的生活,老人們都是抱著不愿拖累孩子的想法來的。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會變得越來越豁達,越來越寬容。他們大多數經歷了戰火,經過了建國后的種種混亂,一輩子沒有享受什么,卻一直在感恩,一直在為別人考慮,我忽然覺得自己的心是多么的浮躁和狹隘。賴奶奶會在回憶過去時幾度哽咽,會熱淚盈眶地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些話比任何政客說得都要動人,都要觸人心弦。那是屬于她的時代印記,是一種以我們的閱歷無法了解的苦難所帶來的感慨。
只要我有時間,我會去看他們。陪他們說說笑笑,陪他們度過一些快樂的時光。這也將會是一種心靈的凈化與積淀。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4
子女是我們生命的延伸,這每個人都明白,但很多人忽視了父母,父母,是我們生命的前身。
這是一部以金秋的思念為主題的電視劇中的'臺詞。劇中描繪出一位為子女任勞任怨操勞一生的單親母親。當這位母親年華老去,不能為兒女們做任何貢獻且患上不輕的老年癡呆時,卻遭到了孩子們的嫌棄,但是不管母親怎樣老年癡呆,對孩子們的愛卻一向不變。之后,他們最后意識到母親的偉大和深沉,最后當然是一家其樂融融。
這次去養老院,我也是懷著極大的敬意踏上這片土地。因為我即將看到的每位老人都是一位父親或者母親,都毫無保留地付出過,都懷有極深沉而持久的愛。
他們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那些慈祥而寬厚的笑容一下子就打消了我們的小小緊張。在老人們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這家養老院。令我們感到很高興的是這兒的條件很不錯,房間大而明亮,老人們即使坐在房間里也能很舒生日祝福251服地曬太陽,而且每間房間都有空調,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娛樂設施和運動設施,老人們在閑暇時也能夠打打乒乓球,打打桌球,下下棋,打打太極,練練劍,看看電影,老人也喜歡看看書讀讀報,也喜歡音樂,甚至還有一位老人帶來了電子琴,時不時便自我陶醉一番,生活還是挺有滋有味的。
之后,在和老人們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老人們大多子女都很忙,因為沒時光照顧老人,所以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同時也因為養老院的條件設施都很好,所以也大概能夠放心了。老人的孩子們都不常回家,所以老人們看到我們也很開心,很樂意跟我們聊天,對于我們的到來也很感動。
在表演完我們精心準備的節目后,老人們邀請我們跟他們一齊活動活動,沒想到老人的乒乓球技術竟也如此精湛,沒幾回合我們便敗下陣來,這時老人的臉上也浮現出略顯小孩子氣的驕傲,讓我們感覺更加親切。
離開的時候,老人們都戀戀不舍,送我們上車的時候,老人們向我們揮手告別,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次過完春節回家時,奶奶站在路口向我們揮手告別久久不愿轉身的情景,心里有些酸酸的。
每位老人都曾年輕過,都曾韶華似錦過,可他們把他們最精力充沛最好的年華都無私地奉獻給了自我的孩子,而當他們年華逝去,容顏漸老,他們的孩子最后茁壯成長,能夠不需要他們的力量自我生活,他們最后能夠停下來歇息,能夠好好看看自我的成果,但是他們的孩子也有了自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也一如他們當年一樣把自我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自我的孩子,他們努力工作,竭盡全力讓自我的孩子進最好的學校,理解最好的教育,過最好的生活,卻忽視了自我當年的成長是依靠了什么才有這天的輝煌,他們認為父母再也不能帶給他們最需要的幫忙,也不能很到位地理解他們,甚至還會經常有一些讓他們啼笑皆非的言語或舉動,他們或許還會認為父母影響了他們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會影響他們今后的發展,所以,他們并不太樂意跟他們以前仰望以前極其崇拜的巍峨的高山對話,不樂意分享他們的開心或者壓力,或者悲傷,不樂意再向兒時那樣親昵地挽著父親或母親的手出門,甚至,想要遠離他們。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5
11月13日星期日,合肥學院北區紅十字會本學期第三次前往壽星養老院進行志愿服務如期進行。早上8點鐘八名志愿者在后門集合,人員到齊后一起出發前往養老院。
半小時后,我們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壽星養老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樓房,美麗清新的綠化,頓時讓我們感覺到社會道德風氣日異提高,形成“老有所養,老有所居”的高尚社會精神面貌。養老院里的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了我們,接下來一位負責人阿姨為我們分配了工作,我們八人分成了兩組,一組打掃衛生,一組上二樓陪老人聊天。
我們剛開始的時候見了一個特殊的人,她是一個腦癱兒,在她得這病之前,她也和我們一樣讀著書,她還是個研究生,在外人看來她是不幸的,可在和她聊天的過程中發現她一直都臉掛笑容,在那時我才感覺她也很幸福,因為她知足。從她身上我也感到我們是多么幸運,所以我們要學會知足,笑待人生。
接下來我們也陪許多老人聊天,還給老人剪了指甲,看的出來,因為我們的到來,她們很開心。有幾個奶奶看到我們在聊天,也湊過來和我們說話。在這個院子里雖然能享受到陽光,有人打理生活,但看得出這些老人還是感到孤獨,她們身邊缺少了生命的'活力。她們需要有人陪,有人能將他們已衰老的身軀重新點燃。我想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吧!在此期間,我們還遇見了一位老壽星,她今年94歲,老奶奶在和我們聊天的過程中,還談到了她們那個年代的歷史——中國革命史。她講的時候很動情,我想那是因為她一輩子的回憶大部分都在那里面吧。她已到耄耋之年,但依然健談,滿臉笑容,很慈祥,很親切,最后我們還集體與她合影留念,祝福她永遠快樂,長壽!
結束了今天的志愿活動,我感受頗深,站在那個有陽光的院子里,我想到了自己的親人,也想到了總有一天會老的自己,我想不管是誰,不管什么時候都應該笑待人生,這樣我們才不會后悔來此一行。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6
今天,xx月23號,青年協會、博醫協會、外語協會及團委相干職員一行,共同步行至養老院奉獻愛心,幫助孤寡。
各部分,社團都表現得十分積極,一路有說有笑,但秩序略顯亂。不過,這只是暫時的,一到養老院同學們被分成幾組,其中一部份拿掃把的舊打掃院子,將落葉、灰塵打掃干凈。另外一部份陪老人們聊天,幫老人解悶,博醫的有帶儀器,幫老人檢查身體的。
在此期間,記者站成員來采訪各協會成員,大家都表示樂于從事此類公益活動,并呼吁更多人加進,在其中享受奉獻的快樂,體驗助人的樂趣。
固然有苦有累,但究竟忙得如火如荼,也算得上為冬日的酷寒帶往了一絲暖和。
最后所有職員合影紀念。這次活動因天氣卑劣,所以沒有預備室外表演的節目,但部份青協成員每一個房間進往表演。
此次活動,區別于之前兩次。一方面,青年志愿者協會與博醫協會,外語協會等多社團聯合行動,使更多人了解到作為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加強了個社團之間的相互了解,為以后展開活動打下基礎。
通過往養老院能夠使新老成員相互交換,相互了解,同時又幫助了老人,豐富生活,滿足他人需要的同時,也使自己得到發展,在此期間相互學習,成長自己。
呼吁更多的人能夠自愿加進我們,體驗奉獻社會的'快樂,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體驗成長的快樂。
此次活動的不足的地方在于;社員熱忱雖高,但究竟參加人數為少數,部份職員沒齊。另外,希看在下次活動中秩序能更好一點。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7
期待這個活動已經很久了,加入滴水公益的群已經快四個月了。一直沒有參加過集體的活動,貴州山區孩子捐鞋的活動也只是和杭州的負責人電話聯系的,鞋子也是只寄到杭州的倉庫本人并沒有親自送過去。記得還是6月份的時候滴水的義工吳義鳴車禍頭部重傷昏迷不醒,那時候也是自己聯系了滴水的秘書長問了地址一個人去看望他。轉眼間現在已經是8月底了,臨近中秋,組織上考慮到快到中秋節了一起去給老人過個節。看到通告的時候我激動了一下午,并且和幾個姐妹們商量問她們是否愿意一起同去。讓我更高興的是幾個姐妹很有善心,而且我們一起為活動捐款,因為活動需要給老人買水果還有一些吃的。真的讓我很欣慰,我曾經看過一個義工經常會寫到擁有善良的女人是最美麗的女人,這句話也送給我的姐妹們!
8月21日7點我訂好的鬧鐘叫醒了我,我沒有像以前一樣扔下鬧鐘再睡幾分鐘,而是馬上起來跑到她們的房間叫醒她們。因為她們睡的都比較晚,對于我們夜里活動的人來說我算是過著正常的生活了,不過也只是九、十點鐘才起來。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所以我叫她們的時候她們并沒有賴床,很快的大家都洗漱完畢,換好衣服坐車去了車站。到車站才7點半,看來我們是早的了,8點15集合的。等到8點的時候看到有一些人已經在了我們就走了過去,其他的人都不認識的,只見過負責活動的六月雨涵。她看見我打了招呼,看了下來的人有些是學生,有些四十多的,20多的,30多的。我的心里在想,小學生中學生那么小就知道做慈善做義工了,而我小的時候還自私的家里活都不做呢!真是自愧不如啊!等快到了8點半時人已經到的差不多了,我們都分著幾個人一個車去敬老院。(有些都是開私家車來的)
到敬老院門口幾名義工把買的水果還有些吃的拿到一起,負責人六月雨涵分配了下沒樣東西分幾個,我們就這樣每個人提了一袋子的吃的,進入了敬老院。走進去每個房間去分發袋子里的東西。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8
12月9日,在第一黨支部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柯木塱醫院,展開一場面向生活在長者服務中心的老人的志愿者活動。寒風瑟瑟中,大家準時集中,搭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公車。然而,這卻不止是一次活動,而是一次感悟的歷程。盡管活動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但思想卻在這短短的時光中得到了一次洗煉。
在為老人唱紅歌和按摩、聊天的過程中,我想了許多。
在長者服務中心,有幾位老人由于年齡較高,已經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他們的想法。當他們冷了卻沒能伸手拿到衣服的時候,當他們想往旁邊的座位移一移卻因為腿腳不便無法到達時,瘦小的身軀晃動著,眼里的渴望與現實表達的無奈結合,讓人不禁眼角泛起淚水----曾經是多么矯健的身軀,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他們,卻在晚年時生活得如此疲累。在聊天的過程中,有一位老人一直對家里人有著不小的意見。聽著老人的埋怨,我們都沉默了:辛苦拉扯大的孩子,為了自己生活得舒心自由,竟然把生身母親扔在養老院,不聞不問。老人眼角的淚花, 激動的語言,總讓我們看到她的心痛,她的無奈和受傷。
不是有一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嗎:我們都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的長相,時間的墻,從他們的手掌到我們的肩膀。所有人都在這個極速發展的社會中努力拼搏,為生計而奮斗著。可是,這怎么可以成為我們拋棄老人的借口呢?沒有老人的努力,哪來我們的吃和穿?沒有老人的呵護,鬧來我們成長堅固的保護?沒有老人的撫養,哪來我們立足社會的基礎和力量?想著這些,怎么還忍心在本該讓老人安享晚年的日子讓老人守著床頭的一張照片思念拋棄自己的家人?也許,真的只有看過老人們的淚花,聽過他們的講述,我們才能如此深刻地感悟到:沙灘上,腳印兩對半是個多么溫馨,多么幸福的畫面吧。
同時,作為一名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看著長者服務中心的老人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身上的重擔。如果政府能更多地關心迫于無奈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在天冷時為他們及時添置衣物,在寂寞時為他們送上關愛與陪伴,我想,老人們刻滿歲月滄桑的臉上應該會浮現笑容與安慰吧。除此之外,看著社工專業的師兄師姐站在一旁默默地觀察每一位老人,他們的名字、身體狀況、精神狀況對他們來說都是了如指掌的。看到這一幕,我突然覺得充滿希望:是啊,盡管老人沒有家人的陪伴,卻也能有這群年輕、熱血的青年人關注著、關心著。這一份溫馨,暖在胸口,也為我們的奉獻心、愛心增溫了。有了這一次活動的經驗和感悟,我更加明白了要及時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人。也許“養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社會還稍為遙遠,但是,只有我們盡力了,用心了,才能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與悔憾吧!
活動結束了,可心靈依舊被震撼著。往后的日子里,要帶著這份感動與感悟,帶著這份深刻,善待身邊的長者,努力完善自己以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晚年環境。我想,這是這次活動最最珍貴的寶藏。
養老院志愿者心得體會范文 篇9
此次敬老院一行讓我感慨很多,自己去的敬老院沒有想象中華麗的院座,在眼簾中出現的只是一座樸實無華的小樓,自己在想為什么蘭州一座那么大的城市為什么還有那么破舊房子,而且那么破舊的房子里住的是年邁的老人,而有的人會問,那么多敬老院為什么選擇一間那么破舊的敬老院,我想如果人人都選擇好的敬老院,條件好的敬老院,那么那些條件差又偏僻的敬老院有誰去看呢?那里面的老爺爺老奶奶也需要關心,與呵護,他們也需要溫暖,也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啊!
我們到了敬老院的時候,那里的管理員接待了我們,帶領我們在那里轉了一圈,給我們大概的介紹一下,男生在院子里幫管理員大搜衛生,我們女生就三五一隊去找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們聊天,談心,真切的關懷,老人們的感動如潮水般涌出淚水,感謝感動的言語早已不盡其中,有些老人還講了他們很多關于他們以前的事情,有的老人講著講著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淚,由此可以看出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有的老人已經在這里住了幾年之久,沒有親人的關切問候,沒有兒女的噓長問短,他們每一個都有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才要住在那里的,沒有至親的關懷,日復一日的那樣生活,他們是多么渴望有人陪他們聊天,給他們關心,他們都沒說出口,只有在那是內心的真情才毫不遮掩的表露出來。
如果每個人都吝嗇那么一點點小小的愛心的話,那么我們將面對的是一份苦澀的淚水,還是孤獨。
以前自己很渺茫,人活著到底是為什么?到底是為什么而活?今天終于讓我體會到了,我想人活著是為了愛與責任,是為了感謝與愛。今天終于讓我明白這個道理,今天讓我明白這個道理是老人們的言語激勵了我,我先要感謝各位老爺爺老奶奶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
最后,我們把爺爺奶奶聚到院子里,為他們表演我們精心準備的節目,看到他們來你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的心情也很激動。在此我要感謝各位老師、感謝我們的青年志愿者協會給了我這次機會,給了我明白這個道理的機會,是青年志愿者協會讓我長大了,所以我們也要學會愛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