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范文集合(精選5篇)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范文集合 篇1
妹妹是我們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在與人交往方面,她表現出兩種情況,面對老師,她總是比較羞澀,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聲,學本領時,就算自己知道的她也從不舉手回答;而在孩子中間,她卻顯示了自己的智慧,和孩子們能夠打成一片。據妹妹的家長反應,孩子在家也是這樣的,除了和媽媽有點話說,其他人妹妹也給予同樣的反應。對于這個孩子,我一直在集體面前鼓勵她,讓她勇敢一點,有什么就說什么,不管答錯答對老師看到你舉手了就很開心,但似乎孩子還是有什么心結難以打開。直到有一次,那天她早早地來到幼兒園不時地出現在我的.面前,原來今天她戴了一個新的手表,于是我就抓住手表這個點和孩子聊起了天,雖然我們的形式還是以我問妹妹答為主,但從孩子偶爾露出的喜悅表情來看,我知道我們之間的談話讓她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也許對于這個孩子,我的關注少了一點,因為她一直很聽話,平時也不需要老師操很多的心,唯一的問題就是不愿意和成人交流,但我也一直注意給予孩子在大家面前的鼓勵,我以為只要給孩子多一點
的時間和鼓勵她會有所進步的,但“手表事情”讓我深思,其實孩子并非不愿意和你說話,只是她不知道如何與成人溝通,她會不停地出現在你的面前引起想要引起你的關注就說明她又被你關注的想法,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抓住這個孩子感興趣的點和她聊聊天,在簡單的談話中建立和孩子的良好關系。但是妹妹不喜歡在大家的面前表揚她,于是以后,我會利用給她梳辮子的時候,或者自由活動的時候參與她的游戲,慢慢地,孩子會來和我說說話,雖然不是很多,但孩子愿意開口了,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利用平時的時間和孩子多聊聊天,孩子定會愿意開口和說話,也定會開朗起來的。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范文集合 篇2
晨間活動在進行戶外游戲時,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特特把順之給撞倒了。特特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后果。他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系了。所以,應該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于是我趕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將順之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著一邊問:“你為什么哭呀?”順之說:“疼。”“特特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順之不解地答道。聽了順之的話,我問特特:“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么感覺?”特特低頭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么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順之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干凈,嘴里還說著“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順之,竟然不哭了,嘴里還說著:“沒關系,我不疼了。”看見特特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順之還在哭,說明她還疼、
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可以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著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范文集合 篇3
班上總有一些膽小的'孩子,他們性格內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們不愛說、不愛玩、不愛交往,只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著別人游戲、玩耍。盡管他們的智力并不比別人差,有時也躊躇滿志、躍躍一試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覺較差,害怕失敗,怕被人取笑而情緒低落。有時,自己明明會的問題,看著別人搶著回答而不敢舉手。他們常常是被人遺忘的一個角落。
我班的佳佳就是這樣的孩子。她性格內向,很少說話,做什么事總愛鉆“牛角尖”。由于家庭過分寵愛,養成了她軟弱、膽小的性格。別的孩子都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了,而已是大班的她還時時哭著鼻子來幼兒園。為了能讓她適應集體生活,改變懦弱、膽小的性格,在活動中我時常鼓勵她,肯定她,多給她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她的自信心。
有一次,她來園遲到了,小朋友們已經在做操了,坤坤責怪她說:“佳佳,你那么晚來,我們馬上要上課了。”佳佳馬上傷心地抽泣起來,她連一句責怪的話都承受不了。我輕輕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說:“佳佳,我知道你一定有事耽擱了是嗎?相信你下次一定不會遲到的。”佳佳聽了我的話止住了哭聲,但她的情緒仍然很低落。因為她自我感覺太差了,太在乎別人對她的態度了。針對他感情不易轉移的特點,我就請她做我的小幫手,為小朋友發發蠟筆,把體育用品送還體育室等等,以此來分散她的注意力,樹立成功感,增強她的自信心。而當她做完一件事后,我就笑著鼓勵她說:“謝謝你,佳佳,你真能干。”終于,佳佳的臉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其實,佳佳很聰明,她知道許多事,有時很想告訴大家,但又怕講錯,別人笑話她。一次,我問小朋友:“正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幾個孩子高高地舉起了手,我剛想請,突然發現佳佳的手在桌邊微微動了一下,但又看了看那些高舉的小手,又遲疑地放了下去。我立刻請她回答,她漲紅了臉,用很輕的聲音說:“是元宵節。”“什么,我們沒聽見。”小朋友嚷嚷起來。佳佳有些不安了。我連忙笑著肯定她說:“佳佳,你說得很對,小朋友沒聽清楚,你再響亮地說一遍,好嗎?”我請小朋友們靜靜地聽。佳佳望了望我,終于鼓起勇氣響亮地重復了一遍,小朋友們為佳佳的進步鼓起掌來。
佳佳的成功機會多了,自信心也大了。現在她能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有時爺爺、奶奶來接她,他還不愿意回家,上課時也能大膽地舉手發言。看著她的點滴進步,我無比欣慰。是的,老師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膽小的孩子,將愛灑向“被人忽視的角落”,使他們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在自信中獲得自尊,在自尊中獲得自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將對他們的一生非常有益。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范文集合 篇4
第一階段:
春天到了,在區域活動中用硬紙板做了一片桃林,請小朋友剪桃花。第一天封怡彥,尹文怡和肖晨就很高興地拿著畫有剪好步驟的小本子開始剪了。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投放,孩子們還沒有嘗試過。沒有過一會,肖晨就跑過來對我說:“張老師,我們剪得桃花還不滿意,我們還想剪,能不能再給我們一些手工紙。”我走過去一看,垃圾桶里放滿了沒有剪成功的手工紙,而我提供的紙也已經用完了。尹文怡第一個對我解釋:“張老師,我們想剪漂亮一點的桃花,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把手工紙用完了。”我問他:“那有什么辦法不但能讓你們剪出漂亮的蝴蝶,又不浪費手工紙呢?”他們想了一下告訴我:“我們先用白紙試一試,會剪了再用手工紙剪。”封儀彥說:“還可以用費報紙呢。”
分析:
在區域活動中浪費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老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可以考慮投放一些可利用的廢物材料,讓孩子發現它們的作用,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在指導中發現問題的時候也要即使提出,并引導幼兒想出解決的辦法。
第二階段:
過了幾天后,剪桃花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一天只有李楠欣一個人在剪。我走過去問他:“今天怎么只有你一個人來剪桃花啊?”他說:“我讓他們來玩,但是他們說太簡單了,沒有勁。我還沒有來玩過,所以就一個人來剪了。”
分析:
區域中的材料要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并進行添加。通過孩子們操作的情況,我們增加了吹塑紙、縐紙、和布料。先豐富材料,吸引孩子,并利用不同材料本身的特性,給孩子一些挑戰性,適合不同層次的孩子。
幼兒園觀察心得體會范文集合 篇5
活動背景: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的節日,對于我們這群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對于一些農歷的節日不太清楚,更何況是這些兩千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們了,于是在區域設置的時候特別開辟了一個“中國節日多”的區域。在這個區域的墻面上會及時地更新不同的節日提示,幼兒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物品作為節日禮物、或者作為經驗的再現表達等。一個月以來,教師節的到來幾乎讓每個孩子都能動手制作禮物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而且對本來陌生的老師漸漸地熟悉起來。轉眼國慶節到了,人們用的最多的慶祝方式就是燃放美麗的煙花,孩子們都十分喜歡美麗的事物,于是墻面上多了一朵漂亮的煙花。
觀察記錄: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來到這個區域,是因為他們被這里眼花繚亂的裝飾材料所吸引。他們告訴我:“我從來不知道這些東西可以變成美麗的煙花,所以我想來試試。”在十分投入的興趣激發下,孩子們通常會認真地裝飾煙花。在選擇材料時他的第一選擇是顏色鮮艷的絨球,其次是亮片,接著是吸管、圖形各異的手工紙片最后是火柴。在制作煙花初期的成果是排列整齊的一條條煙花,后來才逐漸變成由中心往外散開的傘狀,最后布置在墻面上的是有規律材料排列的各種煙花,給國慶節的夜晚照得特別明亮。
分析反思:
幼兒對新穎的、多樣的材料是最感興趣的,他會第一時間去嘗試操作一下。并且在興趣的唆使下,他會表現得特別認真與專心。
在選擇材料時,通常最先考慮的是立體的、顏色鮮艷的材料,其次是有亮光效果的材料,接著是顏色較豐富的材料,最后才會選擇色彩單調的材料。教師在提供區域材料的同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喜好與操作中的使用問題。
起初,幼兒對煙花的認識是不太確定的,在幾次操作之后,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從條狀逐漸轉變為傘狀,才最終把握了煙花的基本形狀。同樣,從材料的無規律排列到有規律排列也是幼兒經驗的提升過程,顯然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隱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