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文明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 篇1
在這次“講文明,樹新風”主題班會中,我們了解到講文明是每個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講文明是一種社會道德理念,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培養(yǎng),去發(fā)揚。文明禮儀是我們步入學堂后老師就叫道我們的,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
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受人敬重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文明是在路上看到老師時有禮貌的問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自覺的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伸出手,撿起一片雪花,我們就接到了整個冬天;彎下腰,撿起一張紙屑,我們就撿起了文明。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學往往不注意,“開窗——潑水——關窗”一氣呵成,瀟灑自如,卻不知他們的瀟灑致使樓下無辜同學“舊貌換了新顏”。還有的同學進出教室門,“瀟灑一揮手”,揮走了自己的障礙,卻揮來了全班同學的無奈。我們何妨不多走一點兒路,居高,但請不要“淋”下,隨手,但一定不要隨意。
文明就是這樣,只要有良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現(xiàn)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文明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 篇2
二月,校園里綠意盎然,陽光明媚,文明禮貌之風再次盛行,我們班也趁勢開展了一次“從我做起,爭做文明大學生”的主題班會,好讓“文明禮貌”的歌聲傳遍所有角落,好讓“文明禮貌”的光芒照射每個角落,好讓“文明禮貌”的芬芳充溢和諧的校園。
首先班主任發(fā)言動員如下,大到一個國家、學校...要和諧,小到一個班級、個人要和諧,大家因為緣分走到一起來,又因為和諧而相處融洽,關愛有佳。班主任接著說到,首先一個,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要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與老師和諧相處,課上認真聽講,不喧嘩滋事,尊敬師長的勞動成果,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課下遇見老師要文明禮貌的打招呼,努力做到和老師的和諧。另一個,在寢室文化節(jié)期間,同學們能夠積極創(chuàng)新立意,發(fā)揮自己的小智慧,搞自己的特色,這一點很關鍵,至少我們一個個寢室都正在邁向和諧。再一個,我們大家都是大學生了,注意自身的和諧也尤為重要,在文明公共場合,不抽煙喝酒,不亂吐臟字,保持一個清新向上的個人姿態(tài),不論在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中,還是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對大家的個人面貌都至關重要。
隨后大家積極發(fā)言,紛紛別出心裁,同學們有的是準備充分激情滂湃的演講,有的是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再加上自己獨特的看法,而他們共同的方向就是弘揚文明禮貌,號召大家一起為和諧校園努力。
接下來,主持人讓同學們回想在生活中的一些文明(如在公車上讓座等)和不文明(如亂吐痰等)的現(xiàn)象一并列舉出來,然后共同探討發(fā)揚文明習慣和改正不文明現(xiàn)象的方法,要求大家講文明禮貌,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然后,再請部分同學上臺進行場景演示,將不文明現(xiàn)象和文明現(xiàn)象進行前后對比,生動形象帶有趣味的演示讓大家更加深刻地踐行文明禮貌,讓文明禮貌常伴身旁。
借著高漲的氣氛,主持人讓每個人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一句向對方問好的話,擴大大家的語言知識面的同時,地方語言的出現(xiàn)也讓一些同鄉(xiāng)的人感到家鄉(xiāng)的氣息,使班級更為和諧。如果沒能說出的人,就要接受大懲罰:就是找異性同學并向他們表達友好,直到他們滿意為止,這主要是讓有些平時較為拘謹?shù)耐瑢W能更好地向他人表達友好禮貌,擴大交際面。
最后,再一次請同學上臺一起分享經(jīng)歷班會后對“文明禮貌”的心得體會,接著的是主持人的總結,并再一次強調了“文明禮貌”的重要性,讓大家一起攜起手來共建和諧校園。
這次的“從我做起,爭做文明大學生”主題班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從班主任到主持人,再到每個人都感觸頗深,各抒己見,在整個班會過程中,發(fā)言者絡繹不絕,給本來就活潑可愛的班級體,又添幾分“關愛”在其中。
文明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 篇3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但當今社會上卻有一些極不文明的現(xiàn)象。我們每一個人都該盡我們該盡的義務,共同講文明,樹新風。同時為了積極迎接學院申辦第十屆湖南省大學生運動會,為申辦大運會而努力,10月x日下午,學院組織各系各班準時召開“講文明,樹新風,迎大運”的主題班會。本次主題班會旨在宣傳大學生運動會的相關知識,提高大家對大運會的參與熱情,也對我院“禁煙活動”做出了相關說明,號召全院學生全力配合,積極行動。
班會開始由主持人發(fā)言提出今天班會的主題,同時也提出了這次班會的重要性。同時由一個小小的故事引出了同學們的共鳴,于是同學們積極上臺發(fā)言。以下是根據(jù)同學們在班會上的發(fā)言進行的總結。
第一點:記得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煉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文明就是不小心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就是別人無助時伸出的一雙援助之手;文明就是地上有垃圾時自覺地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的舉動;文明就是在路上看到長輩時一聲禮貌的.問好文明就是這樣的一件件輕而易舉的小事。文明很簡單,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我做起,相信“滴水匯成河,千河聚成海”,我們的社會自然就講文明,自然就樹起了新風,還營造了和諧社會的氛圍。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受人敬重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第二點:怎樣樹新風呢?其實這更簡單。它既不需要華麗的口號,也不需要壯觀偉大的舉動,只需要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大運樹一股新風,改一個惡習,做一件實事,添一份光彩!要把“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與“文明行業(yè)”活動結合起來,做到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我開始,要從一點一滴抓起,常抓不懈。一切遺風陋習要堅決改掉,一切高尚的道德風尚要大力弘揚。做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第三點:班會主持人向大家宣讀大運會的相關知識,有大運會的由來、我院的申辦口號、宗旨、班會特色等。班會中,大家了解到20xx年大運會在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舉行,我們學院也會派相關代表前往參與。主持人還向大家說明了學院成功申辦20xx屆大運會將帶來的變化與好處,其中與各學子息息相關的一個大變化就是體育場館的建設與改造——我院將計劃投資1.2億元新建體育中心和3000萬元改造兩個田徑場為塑膠田徑場,所有同學都為之興奮不已。學院已通過宣傳發(fā)動,組織萬人簽名,拍攝宣傳片,制作畫冊等多種方式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學院也正在采取各項措施積極建設“生態(tài)校園”和“無煙校園”,目的也是使廣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衛(wèi)生習慣,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同時下決心建設好生態(tài)校園,為申辦大運會打好基礎。這也將有力的配合學院申辦大運會的活動項目。
這次班會,進一步宣傳了湖南省大學生運動會,讓大家認識到大運會與每一個大學生息息相關,同時也為規(guī)范學生行為、樹立文明新風、為建設無煙校園和生態(tài)校園而努力,只有大家都積極參與,舉全院之力,我們定能申辦成功。
文明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 篇4
修身是根本。“修”再在修身中是“使完善”,“使完美”的意思。如果我們是一個品行告訴,能力很強的人,必定會是家庭的中心支柱,子女學習的榜樣,親人的行為標尺。有小家至大家,方可國泰民安。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齊。凱撒大帝大帝臨終時告訴侍者:“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后也是兩手空空。”我們可以看到偉人們至死都在追求完美的身心。
修身的方式有很多。我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能靜能忍。諸葛亮說“寧靜致遠”,曾國藩推崇“忍”。大家所熟知的看書,繪畫,彈琴都是修身的方法,都是可以培養(yǎng)“靜”和“忍”的。“靜”是基礎,從言行的安靜,到思維的'安靜,達到內心的平靜,去除了浮躁之氣,方能“忍”。
其次,動靜結合。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鍛煉身體,有個好的身體素質才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但不是盲目的走。要有針對性的走。去群眾中,多觀察,多思考;去同事朋友中,多請教,多探討。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和閱歷。
最后,提升品行。我們不是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機器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特點。結交品行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能力業(yè)績比自己強的人,向他人學習。但是卻不能舍棄不如自己的人,他們需要幫助,需要共同進步。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吧,不要說多么高大上的話,結合自己當前的實際訂階段性的目標。而我們自己也會在這種“承上啟下”的方式獲得提升。
文明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我們開展了一次以“文明禮貌”為主題的班會。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xiàn)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yǎng)。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fā)現(xiàn),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某年“十一”黃金周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游景區(qū)出現(xiàn)80多名韓國游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游覽途中看到景區(qū)垃圾遍地,便自發(fā)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凈凈。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后,韓國游客才安心繼續(xù)游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游客柳仁圭說:“野外應該是一片凈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么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并非頭一遭:在我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qū)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shù)人乃至數(shù)十人,為我們的環(huán)境保護充當“義工”。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游,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在迎客首日,內地游客在樂園的非吸煙區(qū)肆無忌憚吸煙,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迪士尼樂園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再比如到國外旅游,中國游客大聲喧嘩,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衛(wèi)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再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吧。在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里,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說一些時臟話,穿一些奇特衣服,留著“時尚”的發(fā)型;不認真學習……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禮儀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現(xiàn)代化的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體現(xiàn)在物質的充足、技術的先進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進全社會成員健康人格的構建,需要重建禮儀,讓人們心靈相通,友好相處,在和諧的社會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心靈上的滿足。這就需要我們在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禮儀基礎上,重建新的、體現(xiàn)時代要求的文明禮儀,讓中國在成為經(jīng)濟強國的同時,也成為新世紀的“禮儀之邦”!
經(jīng)過今天學習的這節(jié)班會課之后,我的心得體會有很多,真是受益匪淺啊!
文明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 篇6
中國在歷史上,是世界公認的 “文明之邦”、“禮儀之邦”的國家,是一直奉行“忠、孝、仁、義、理、智、信”等社會公德的國家。到了現(xiàn)代,在我們的身邊,你也總會看見那些談吐文雅,舉止謙和,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人。在我們的班集體里,也有不少文明小標兵、小衛(wèi)士。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有個別同學不注意個人修養(yǎng),出現(xiàn)了一些不文明現(xiàn)象:有的課間活動瘋打,追逐;有的在整潔的地面上隨地亂吐,亂扔;還有的在雪白的墻上,印上一個個不光彩的手英腳櫻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合格的中國公民,我們該怎樣去做,才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使我們成為當之無愧的禮儀之邦的后代呢?我們是祖國的小雛鷹,文明之花在心中開放,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我們要做21世紀文明人。讓我們插上文明的翅膀,飛向藍天,飛向美好的未來,做文明的我。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xiàn)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yǎng)。 “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當今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若在熱愛祖國與危害祖國之間,崇尚科學與愚昧無知之間,團結互助與損人利己之間,誠實守信與見利忘義之間,艱苦奮斗與驕奢淫逸之間,等等的這一系列榮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
其實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很簡單,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也許是一張紙的厚度,也許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是一句善良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微笑。一言一行總關情,在不經(jīng)意間,我們傳播著熱情,尊重,關愛和友誼,這就是講文明。這點點滴滴的贊美和欣賞,如甘霖似雨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要成為一個文明的人,必須接受文明之教育,就像一塊礦石,想要成為鋼鐵,必須投入熔爐接受烈火的冶煉。父母把我們送進學校,就是想讓我們在學校這個文明的熔爐里被煉成一塊純鋼。成績的好壞并不是最要緊的,作為家長,他們期望我們能健康成長,期望我們能在老師的教導下成為一個文明的人、一個優(yōu)秀的人。他們不期望我們一定要成為棟梁,但我希望我們至少是一棵綠樹。無庸諱言,當今社會的不文明行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然文明禮儀如此重要,那我們應怎樣做呢?其實,說到底,很簡單,就是以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心態(tài),認真做好每一件看似最不起眼的小事。我們只要問自己一些最最簡單的問題,例如,我們是否明白一個學生的身份,怎樣才穿著得體?在升國旗時,我們是否能夠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在課堂上,我們是否能夠遵守課堂紀律,注重課堂禮儀,積極配合老師課堂教學?
在下課時,我們是否能夠文明休息?甚至我們是否已真正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傾聽?我們不妨每天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負責、認真地對待自己,對待這些小事,多做自我反省,那么每天都會有所進步,我們終能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習慣,提高素養(yǎng),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
試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fā)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