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實踐心得體會(精選5篇)
英語實踐心得體會 篇1
四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了英語,雖然那時我還對英語一竅不通,但不久之后我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記得四年前的那次入學測試,我十分認真地跟老師進行模仿測試,并用英語從一數到十,當時被錄取的那一刻,我高興極了!懷著興奮和好奇的心情,我走入了英語學習的殿堂。
如今,我已經在學校學習了四年英語,在老師的教導下,通過我自身的努力,我順利地通過了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一級。并總結了“多看、多記、多模仿”、“多聽、多問、多復習”的學習英語的基本要求。
“多看”是多看一些英語教材,培育語感,語感培育起來了,就能更加輕松地學習英語,就會減少出現“詞認識,而句子翻譯不出來”的問題。
“多記”是指多記英語單詞、詞組和表達方法,以提升自身的詞匯量,更好的閱讀英語文章。另外,詞組和表達方式也很重要,英語的語言習慣和中文有大大不同,例如“there be”句型、“go to bed”表示去睡覺等基本的詞組和表達方法一定要牢記。
英語不能只靠記單詞,更要學會模仿。模仿語音、語調,能使你更好地記住這個句式,而且把握好語音、語調,也能讓你說出的英語更地道,不顯得那么生硬。
學習英語的另外一個要點是多聽。只有多聽才能做到多模仿,也許有一個沒上過一天學的英國人要比一個學過多年英語的中國人說的好得多,那是因為作為一個英國人,他每時每刻都在聽其他人說英語,他正是在這不停的聽的模仿中學會的。既然我們沒有如此好的語言環境,就要多聽英語。
多提幾個“為什么”也是學習英語的要點之一,當你在英語上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時,一定要學會問,問老師、問同學、問你身邊任何可以給你解答的人。有時,老師的一句話能讓你恍然大悟,甚至兩個同等英語水平的人,總愛問問題的人就會比另一不愛問的人學習成績好。所以學習英語要多問。
學習英語最后一點就是要多復習。溫故而知新,英語也是一樣,學過的.單詞或句式如果長時間內不復習就自然會忘掉,如果你能夠堅持復習學習過的英語知識,就一定能更加牢記它們。
英語實踐心得體會 篇2
x年9月至x年3月,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這本書是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小學英語教育動態真實原則研究與實驗”的研究成果,魯子問編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我學習的是20__年3月第二次印刷本。在理論學習與實踐嘗試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任務要貼近學生生活,為有源頭活水來。
所設計的任務對學生來說,應該具有實際意義,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使學生樂于參與,有話可說。一次,教務處臨時讓我代一節課,我正愁沒有準備,不知上什么內容,無意間得知那班上的一名同學今天生日,突然我有了主意,何不讓他們進行一次關于生日的話題討論呢。
一進教室,我就說“今天是某某同學的生日,Miss Huang想對她說一聲Happy birthday!”接著又為他唱了一首英語的生日歌。看見老師在祝賀學生生日,同學們一下子就激動了起來,我就問:“你們也愿意祝賀他的生日嗎?”“愿意!”異口同聲的回答。于是你一句‘Happy birthday!’他一句‘Happy birthday!’,伴著歌聲回蕩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此時我想這句話已深深地印在學生腦海中。我又抓住機會,順水推舟,問大家“生日讓你聯想到了什么?”學生就說“生日蛋糕、生日禮物、生日蠟燭、生日面……”我就讓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順勢教了“cake, present, candle, noodle”這些單詞,同學們學得興趣盎然。最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在別人生日的時候,用英語說一聲生日快樂和唱一首生日歌。不久后的一天,我走進教室,頓時大家一齊對我說‘Happy birthday’并唱起了生日歌,是啊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最讓我高興的是同學們已經能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現實生活去,這怎能不讓我感動。
這節課雖然是一個即興的任務型教學內容,沒有精心的教學設計,也沒有充分的教學準備,但我感覺它是成功的,它是教師與學生真實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也是語言的自然流露,學生就是這樣簡單的學會了語言并能正確使用起來。實踐證明,在這種更貼近生活,更真實自然的任務型交際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盡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在這節課中,我就利用了學生生日這一有利條件,它是完全真實的,又是從學生那兒來的,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即使是即興的,也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我們還可以創設如打電話、購物、旅游、問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任務活動型教學,開展交互式、合作式學習,讓孩子們扮演其中每一個角色,成功地做每一件事情,他們會喜形于色,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受到很大激勵。
二、面向全體,人人參與,體驗成功。
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景的真實性,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過易,學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設計的任務要從實際出發,要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到,學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讓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又要考慮兼顧兩頭。因此,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材料,執行共同的任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各盡其職,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完成任務。
比如,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情景,圍繞所學語言內容和知識編對話,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就對書上的對話進行背誦表演;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對書上對話稍加改編后并進行表演;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能根據語境,改編和拓展對話,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視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
三、盡早布置任務,學生明確目標。
通過實踐我發現: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將任務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為在開始學習教學內容之前,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完成這個任務,因此學生就通過學習有關知識,獲得能力,最后完成了任務,教師在此期間不斷關照所布置的任務,關注在完成任務時特別困難的學生和內容,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學中不斷獲得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能力等直至最終完成任務。這個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過程。
四、教師角色轉變,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主要是“精講多練”,因此教師擔任著“主講”和“指揮”兩個角色。但在任務型活動中,教師應該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一種媒介、橋梁,是學生活動的伙伴。在教學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同時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這樣學生才有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任務型教學從新課程的精神出發,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突出實踐性和體驗性原則,著眼于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變知識性的課堂教學為發展性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特征。
英語實踐心得體會 篇3
又是假期最后的這天,又是一個夜晚,又是到了拼命趕暑假社會實踐的心得體會的時刻了。其實自己打心底里真的不想每次有什么重要作業要交時,總是等到最后時刻才去趕,因為總覺得這之后的生活學習工作,很容易就會被自己給搞亂。這樣的一個壞習慣自己是早就想改過來的,但是,無奈,自己的自我安排及控制能力還是差那么的一點。希望通過,為,這次的痛苦經歷(我想,今晚大概是要兩點我才能睡的了。噢,痛苦啊,又是熬夜。不過,也好,這么痛苦,自己的印象才夠深刻),自己真的能吸取慘痛的教訓。
好了,要正式入題了。讓我先慢慢地進入回憶的故鄉里。記得當知道瘋狂英語在我們學校招暑假夏令營助教時,我的心情是頓時喜悅了起來,因為自己終于盼到了這樣一個機會――在暑假的時候,去一個陌生的地地對待了。我是屬于那種不輕易做決定,但是一旦決定了就全力以赴的那種人。我特意上網查了個人簡歷的格式,然后精心設計了自己的個人簡歷,將該寫的都寫進去了,既有所突出又做到不冗長,使簡歷讓人看起來一目了然。然后,到面試的時間了。坐在等候室里,我回憶著自己事先試想過的問題和一些注意事項以再次提醒自己。終于到我了,我雖然挺緊張,但還是能夠向面試官展示了我的熱情和專業特長。通過,為,自己的努力,第一輪面試順利通過為。
接著,是培訓。現在回想過來,我覺得好在還是自己的決心夠堅定以及自己有著認真<的態度,才堅持了為期三個周末的培訓。雖然培訓不會很累,但我覺得還是夠考驗人的意志力的,因為這樣的培訓就好像平時上課那樣子,還是要那么早醒,上課還經常“拖堂”,而且要利用周末的時間,不少通過,為,了第一輪面試的人,最終因為諸如時間沖突或學習任務重(當時已接近期末考試了)的原因而放棄了。但是,我還是自覺地抵制了這樣一種氣氛。我抱著堅定的決心以及持著積極認真的態度,挺過了這個培訓。在培訓當中,我學到了美語的基本發音及領會了當一名助教所應具備的一些素質。終于,在復試中,我比較出色地通過,為,了。當然,自己很是喜悅,因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收獲。
我是安排去瘋狂英語夏令營,時間是XX月號至XX月號,但我們助教要提前兩天出發過去準備。所以從期末考試結束到出發,我有六天的時間。在這六天中,我做了很多準備――繼續練好自己的美音音標,上網查找了很多實用的名人名言,去圖書館找了一些教人玩游戲的書籍來參考,還就如何當好一名助教這個問題,咨詢請教了一些有經驗的朋友和長輩。因為我知道“不要打無準備的戰”的道理,所以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全力以赴。更何況,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實現當初的想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雖然夏令營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真的希望在這不長的十天時間里能盡自己所能教給學生一點東西,起碼能讓他們體會到一名助教老師對待工作、對待學生的那一份熱情與認真。
終于,懷著興奮的心情,我來到了XX市XX中學,我的夏令營助教之旅就在,這個現在回想起來充滿著回憶的地搜集整理以及掌握學習英語的為,了并取得了非常.本文.由;為大的進步。依然記得,我們班最小的小朋友,她幾乎是每個晚上大家在上小課時,都會走過我這來,可可憐憐地哭著跟我說想媽媽了,我擦著她的眼淚,安慰她說要做個堅強的好孩子,她起初答應著我,但很快,又還是情不自禁地哭起來了。看著那憋著勁哭的樣子,誰看了都會心疼,很多次我看著哄著,自己幾乎也要哭出來了。我跟說,老師也想媽媽,但是老師為了能讓同學們都做個堅強的孩子,老師不哭;想媽媽,但是為了老師不哭,做個堅強的好孩子好嗎?這時候,好像真的懂得我的意思,很認真地跟我點了頭,這之后的最后三個晚上里,她真的都沒哭了,而且都很適應過來了。
還有很多很多,例如文俊和沫陽兩只小手“辛苦地”為我盛來湯水時,那懂事而又羞羞的表情;梁羽在課室外的窗臺前真誠地跟我說著他和爸爸媽媽的事情;宿舍里一推學生扯著鬧著要和我聊天的情形;生日派對里大家一起玩一起瘋狂的時光;總結大會上我們班榮獲“優秀集體”時大家的激動與感動……這一切一切,讓我想起來都感到溫暖和幸福,因為我有著一班團結、懂事、可愛的學生,我真的感到很欣慰,我真的覺得我不枉此行。
最后,我想說的是,任何收獲其實都是要通過,為,自己的努力的,事情的開始總是比較艱難,但是一定要有信念并且要堅持自己的信念,用心去待人處事,不輕言放棄,最終的收獲總會令人意想不到的。這也是我參加這次瘋狂英語夏令營助教得出的最深刻的`體會。
英語實踐心得體會 篇4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中,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本人就談談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符合學生知識層次、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的閱讀訓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量的英語閱讀可以促成大量的.語言輸入,而大量的語言輸入又能有效地促進英語語感的形成,并能以直接融入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而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非常重要。許多高年級的學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進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注重閱讀策略的滲透
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條件之一。但小學生的閱讀策略尚處于形成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如速讀、略讀和跳讀等。
如我在教學教話題為PEPWhatdoesshedo?PartAlet’sread一課時,設計了三個環節的閱讀練習,每一個環節都注重了對學生閱讀策略的培養。在教師出現一幅有關篇章的圖片后,請學生猜測這個人是誰?職業是什么?Sheisateacher…Heisadoctor…(預測)。然后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并找出答案:Heiswuy:fan’suncle/Sheiswuy:fan’saunt.Sheisaactress.Heisawriter(速讀)。
老師再次提問:Wheredoesshework?whendoesshegotowork?Pleasereadthepassagecarefullyandfindtheanswer。學生再次閱讀,找出具體內容SometimessheworksinBeiJing.SometimessheworksinHongKong….(細節閱讀)。
當學生對文本有了相當的理解后,老師播放磁帶錄音,讓學生自由地跟磁帶讀,提煉的關鍵詞復述短文。學生們在閱讀前通過預測語篇內容,而后從速讀到精讀,多次閱讀,不斷確認或修訂預測,直至理解所學語篇。這類似于我們一般認可的“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步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因為現今的閱讀教材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極有利于將知識化難為易。但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教師應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對閱讀過程的監控。接著再拋出一些細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后,生生間或師生間展開交流、討論,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如改寫、續寫,角色扮演,或運用所學重點詞、重點句型等。
英語實踐心得體會 篇5
一、閱讀材料的選取
在初中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我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教學特別是每個單元的reading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了解基本的語法、句法知識。可以把它拿出來作為單獨的一節閱讀課進行指導訓練,在有效利用某種方法對課文進行指導之后,我還利用課外的閱讀材料來進行對學生閱讀方法的鞏固訓練,同時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課外材料的選擇要根據所練閱讀技巧以及學習階段的不同,選取難易適度、長短適中、題材不同的閱讀材料,作為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利用課外閱讀材料增加詞匯量、鞏固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興趣,最終達到培養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閱讀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常見的閱讀方式有: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節,但是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5、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對于這些閱讀方法我們要在閱讀課的過程中一點一點進行練習,每節課選擇一種主要的閱讀技巧讓學生來練習,然后進行綜合運用,不能急于求成。并總結一些做題小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握主旨推斷法。在某些情況下,文中并沒有直接提到與題目相關的信息,但我們可以通過文章前后的邏輯關系以及暗示來推敲作者的意圖,理解文章的主旨,在以主旨為核心答題。
三、有效的閱讀提問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狀,即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直接給答案多,分析過程少。因此我們要設計問題誘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
1、提問設計要設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以完成教學任務。對于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我們盡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看,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
2、提問設計應有“度”。我們認為這個“度”必須是廣義的,它應該包括提問設計的難度、深度(鋪墊性設問)、亮度(講究感情色彩,抓住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新接受信息不適應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提出問題,打動學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點、難點,問得集中,施行濃縮法,加大問題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問設計中的難易度的把握。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
3、提問設計要“巧”。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提問設計中,教師對題型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從縱向看,它必須考慮因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節的不同而不同;從橫向看,則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有所區別。這就要求教師匠心獨運,在“巧”字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