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校史心得體會(通用3篇)
參觀校史心得體會 篇1
來到大學的生活已經過去一年了,去年入學教育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我時常想起當時校長給我們講的關于x理工那些已經埋在歷史的記憶中的往事,一年過去了,那些曾經被津津樂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記憶中變得模糊。我也經常想什么時候可以在聽一次這樣的講座,聽幾個關于母校的老故事。
終于在學期過半的時候我又等到了這樣的一次的機會,班里組織團建活動去參觀校史館。可以說去的時候,心情還是有一點激動的。終于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在講解員簡單的介紹之后,大家踩著歷史的足跡,開始參觀這大約七百平方米的校史館。在講解員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解下,每走一步,我們都被一段段歷史所震撼。大家無論是對“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還是“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顧著過往大工涌現出的一批批優秀學子的事跡,如:錢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聽著講解員說到中國第一臺激光器、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臺微波氣象雷達等各種高科技項目的研發設計中,都凝聚著大工人的聰明才智,大家無不感到自豪與驕傲。
校史館的另一側,陳列了各種富有歷史意義的物品。從汽車發動機到“米格15”戰斗機渦輪,再到汽輪動力機組;從老一館的大門,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遺物。斑駁的銹跡,塵封的筆跡,無不透露著歷史的痕跡。這一路,我們行走在歷史的長廊中,感受著歷史帶給我們的震撼;這一路,懷想過往大工人帶來的感動,且行且感悟。
參觀校史心得體會 篇2
為了讓全體老師了解學校文化,20xx年5月18日全體教職工到圖書樓一層參觀校史館。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重新系統地認識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垂地的大幅畫面,像一張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著我們學校二十多年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著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么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第三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五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成功升本,并更名為x應用科技學院,這將是是學校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我們的學校已經建校24年,回首往事,這是怎樣的經歷?24個春秋,24個冬夏,我們的'學校陪伴著歷史走過了24個不平凡的年頭。一幅幅展板,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凝重,學校從平地創業,白手起家,到今天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現已成為x省首所應用型民高校。
學院在向著實現“千畝校園、萬人大學”的國家一流民院校的目標邁進的征途上,將堅持奉行以往優良的辦學方針和思想,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加強完善“雙百雙軌”的辦學機制,在大力發展學院內涵建設的同時,緊抓國家教育轉型發展的契機,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制貫通為突破,以課程銜接為保障,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就業為目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機制,為廣大有志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為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科學發展貢獻最大的力量。
通過這次對校史展的參觀,讓我對學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學院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也希望全體同仁能夠攜手共建美好科院!
參觀校史心得體會 篇3
大年初一剛起床,就聽大人們在討論:“今天去周莊玩……”
“周莊好玩嗎?是什么樣的景色呢?”我心里不停地想著,以前聽爸爸說過,那里是一個旅游的好地方。
九點多鐘,伴著漸漸散去的霧氣,我們出發了,一個半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從爺爺買的地圖上看介紹,周莊位于蘇州的昆山市,是以“小橋、流水、人家”為特色的一個水鄉小鎮。
周莊里的景色十分迷人,那兒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墻是潔白的,瓦是烏黑的,黑白分明,那兒河流四通八達,河上來來往往的小木船,和不可缺少的古老的石橋,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畫。
穿過古牌樓,我們一面欣賞美麗的風景一面往前走。不一會,我們就不知不覺地走到了著名的青龍橋,聽導游說是因為皇帝來過,所以有了這個橋名,坐在橋上,看著河里來來往往的小木船,真的是讓人覺得這景色美不勝收。
坐船欣賞兩岸的風景是我覺得應該最好選擇了吧。我們一家人八十元租了一條小船,在船上有一點晃悠,就像坐在搖擺椅上,還挺舒服的哩。船在狹小的河道里行走著,我們一邊欣賞著兩岸的風景,一邊聽著那劃船阿姨唱的動聽江南小曲。
周莊不僅有好看的風景,還有許許多多的特產,最有名的是顏色誘人、香味撲鼻的“萬三蹄”。
天下第一水鄉——周莊真是名不虛傳,令我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