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心得體會(精選7篇)
豬場心得體會 篇1
1、生產要有目標,目標以數據為導向,目標要按生產步奏分解到工段長和技術員,生產目標要細化,完成規定的生產數據,形成良好的生產循環,讓生產目標用數據堆積起來,有目可讀,提前預知。
2、母豬妊娠112天是不可改變的,產子斷奶是可調整的,為此母豬產子斷奶應在24-26天,使母豬胎次增加,提高利用率,不能隨意更改。仔豬生長60天,體重達到20-21公斤,這也是不可改變的,仔豬25日齡斷奶,30日齡轉保育,這樣提高產房利用率,還能完全執行三八七飼養模式,保證60日齡出欄。
3、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體外殺滅病原微生物,降低機體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機會和切斷病原微生物傳播途徑的一切措施總和。這些措施能達到降低動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壓力,阻止疾病傳播和提高養殖者經濟效益的目的。
所以嚴格執行如下制度:公司防疫制度、公司空圈舍消毒操作規程、公司免疫操作規程、公司器械消毒操作規程、公司飼料消毒操作規程、公司病、殘、死豬的處理辦法、公司豬尸體解剖操作規程、公司發生疫情時的應急預案。
這些都是為了達到生物安全的目的。
4、養豬成本最大的是飼料,飼料占到70%,生產中要有減少飼料浪費的意識,各工序有規定的飼喂量,保證豬群合理采食,豬群膘情穩定,平時飼養管理做扎實,形成良好飼養意識。
5、配種發情鑒定、精的液品質、輸精操作都是育種的關鍵技術,要以老手以主配為先,培養新手,要有培訓目標、培訓時間表、培訓任務,不能操之過急,穩住性情,一步一步操作,讓新手養成良好操作習慣。
6、養殖還有最大的危險就是污水,污水一定要經過處理加工,比如發酵沼氣發電,污水的糞、水分離,降低污水污染帶來的危害。
7、人員工資管理,就是分成基本工資和績效兩部分,基本工資拉開差距,績效考核個人成績的優劣,要有末尾淘汰的意識,績效要與生產目標掛鉤,激勵工段長和技術員生產目標的重要性,完成生產目標。
8、信息化平臺,數據軟件管理:利用gps管理軟件,對每個養殖場每周2到3次數據上傳,做到實時監控,分析,對配種、分娩、死亡、飼喂等信息做到以周為單位的實時管理,將原來的每月管理(月報)效率提升到周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能力大大提升。
豬場心得體會 篇2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本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里憶平生。
這段時間,好多養豬同仁豬豬被非,看到視頻中悲慘狀況,感同身受。再憶起納蘭性德這首浣溪沙,更是眼中噙淚,思緒難平,坐立不安。
年前,總感覺疫情離自己還很遙遠,這一過完年,身邊仿佛已是風聲鶴唳,四面楚歌。我反復思考,怎么就會防不住呢?我想是該談談福利養豬的時候了。因為現代豬場的建設和管理理念,許多都是反人類設計的。我場這么些年來,流行腹瀉從來沒有發生過,不會總是運氣的原因吧?用來防非應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所以想分享給大家。
一、不搞早期斷奶。現在動不動提psy多少多少,18天20天就去斷奶,母豬飼料是減少了,但是斷奶成活率是多少呢?我的做法,25天斷奶,而且分批次首次只斷14斤以上的,小一點的留下來,集中起來讓奶水好的較胖的母豬來帶,直到去了奶膘才隔離。
二、盡量少打防疫針。有些人總認為防疫針打得越多越全就越好,特別是在保育階段作很多的疫苗,其實是在大錯特錯,這是保育豬不好養的根本原因,一般地,豬瘟,圓環,偽狂犬,口蹄疫必打,其余盡量能不做就不做,如果母豬偽狂陰性,只給小豬滴鼻就行。斷奶前做一次,下保育后做第二次。
三、消毒外緊內松。我認為消毒就跟帶兵打仗的站崗放哨是一個道理,主要防的是外部的敵人,時刻馬虎不得,豬舍內部天天去消毒,尤其是冬天對豬來說并不利。賣豬進料嚴格消毒,車來消一遍,車走了,活動場所再來一遍,做到及時、全面非常重要。收豬的人絕對不能進豬圈(1,2,3)重要的事說三遍。雨雪天盡量不賣豬,因為消毒根本搞不徹底。
賣豬通道和拉糞通道作為污染通道,要另有途徑,不能嚴格區分的,要采取灑水消毒而不是噴霧消毒,開個灑水車幾噸水走一趟,全面而徹底。不要吝嗇消毒劑成本,要倍量添加,二氧化氯之類,也不是很貴,用它十倍又何妨?
四、嚴格控制環境溫度。冬天室內15度以上,夏天28度以下,盡量做到冬天冷不打顫,夏天熱不氣喘就行了,否則產生應激反應,體質會大大下降,打再多的疫苗也不會有免疫反應,白耗人力財力。控制溫差是重中之重。日夜溫差最好在5度以內,不能超過8度。冬季夜晚熱風爐用上,伏天風機保持風機常開,自動溫控器保持正常運行。
五、母豬使用半限位欄。半限位欄貌似抬高了建筑成本,但對豬的健康方面絕對大有益處。一能自由活動,二是夏天排開躺臥,相互之間有間距,利于散熱,三是飼喂青綠飼料便于采食,四是極少出現肢蹄疾病。有了這些福利,母豬精神狀況將會大為改善。限位欄雙排設計,母豬能夠沐浴日光照射,能夠減少維生素D的缺乏,比飼料中添加維生素D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面對非瘟,光做這些遠遠不夠,但必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我最為擔心的是人的主觀方面的麻痹大意,不然那家最為先進的大場也被非了呢?
說是春來不是春,
寒夜煎熬盼天明。
寫罷此文獻薄力,
同心協力抗非瘟。
豬場心得體會 篇3
很多獸藥和生物制品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有時會寫,招聘技術服務經理,而且要求都不是很清晰:比如良好的溝通能力,2年以上豬場工作經歷,很多都要求獸醫專業。飼料企業則多要求動物營養專業。對于學歷,有的企業要求可能會高一點,博士或碩士,有的要求則是學士就可以。這對很多人都產生誤解。認為只要在豬場呆上兩三年,掌握了養豬生產流程,就可以出去每天出入五星級酒店,外出受到豬場老板的前呼后擁,熱情歡迎。
其實,很多企業的技術服務,并不是僅僅是簡單地對經銷商負責產品培訓和客戶的維護。真正的技術服務是天天面對大量的豬場難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豬場老板也逐漸對單純的提供產品推銷的會議有反感情緒,也會主動尋找能幫助其提高生產成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老師”。
而且其實,我覺得中國目前真正的養豬技術水平差別很大,從最先進的世界養豬技術,如凍精授精,宮內輸精,分胎次飼養到最初的農民庭院養豬模式等共存。中國1000多家的萬頭豬場,經過長期的實踐也都積累了自己的一些技術和培養了一些技術專家。所以,現在很多初入行業的初學者,覺得都是無從下手,不知從何學起。其實,真正的技術學習應該是首先進行系統的理論培訓,其次是長期進行臨床實踐,并不斷的總結和分析,改進和提升。
我一直很反對將養豬技術進行人為劃分,比如環境生態控制技術、營養技術、生產管理技術、遺傳選育技術、獸醫防疫技術。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早期斷奶技術,看上去是一個在國外應用很好的技術,但是由于中國目前沒有很好的教槽料,所以一直沒有應用。濕料喂豬系統,確實可以提高母豬的采食量,但是對于設備和氣溫的要求比較高,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都沒有應用。發酵床養豬在一些地方發展的很好,在一些地方卻搞的不好,原因可能跟菌種有關,也可能跟管理、當地氣溫有關。
所以,任何一項技術的應用都需要其他條件的配套和支持。 因為養豬產業的跟現代社會和科技、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關,所以養豬技術的發展也與時俱進。對于養豬技術的研究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企業都要求能夠看懂英文文獻,也提供了很多和外界交流的平臺。但是,養豬技術畢竟是一門實踐應用性很強的技術,僅僅對先進技術的關注是不夠的,還要能夠對技術的原理進行解釋和分析,對技術要求的條件進行配套,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技術措施的跟蹤都需要進行。所以,豬場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應用和價值的取得需要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
總之,真正的養豬技術研究要求各個產業和豬場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提高養豬技術的要求源于豬場,技術價值的體現也在豬場。豬場才是真正學習養豬技術的戰場。
豬場心得體會 篇4
因我自己以前也是從事過幾年豬場生產管理工作的,所以對于他們的抱怨和痛苦,我感同身受,但是我認為遇到問題與其這樣抱怨,還不如積極的尋找解決的辦法。那么,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豬場的工作經驗和近年來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獲得的一些信息,對豬場的人員招聘和管理談談自己的看法。
對于豬場缺人帶來的問題,我在以前的工作中遇到過很多,不是配種舍飼養員抱怨接近公豬的恐懼,就是產房飼養員嘮叨值夜班的辛苦;不是技術員訴說替飼養員頂班的勞累,就是技術場長反應對于老齡飼養員身體狀況的擔憂。縱觀國內的豬場目前用人情況,可以說是紛繁復雜、各有特點,對生產成績的影響也是各有不同。就豬場人員的來源來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老板的親朋好友。對于這一類人員,在豬場的生產工作中,對自己的工作能夠做到盡職盡責,但是時間性和紀律性較差,容易以“皇親國戚”自居,不利于全場人員的統一管理。
2、退休的建筑工人。對于這一類人員,在豬場的生產工作中,比較服從管理,做事情也比較踏實,但是大部分年齡比較大,學習能力不強,技術上的提升很難做到。
3、年齡在50歲以下的偏遠山區夫妻工。這一類人員,目前在一些規模化豬場的飼養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對于他們在豬場的生產工作中,最大的特點是比較穩定,只要待遇水平滿意,一般都能做三五的時間。而且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有利于學習一些養豬新技術。但是他們對待遇的要求也比一般的飼養員要高一些。
4、畜牧類院校的實習生或畢業生。現在的規模化豬場跟畜牧類院校的合作也比較多,經常看到一些豬場的大門口掛著某某農業大學的實習基地的牌子等,所以這一類的人員在一些規模化豬場也比較多。對于這些已經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在豬場的生產工作中很有激情,而且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接受新知識的時間比較快。但是由于他們比較年輕,況且都是80末90后的孩子,如果豬場條件不太優越的話,很難把他們長期留住。
豬場的人員來源既然有那么多途徑,對于豬老板們來說怎樣選擇呢?我認為要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和規模,進行靈活選擇,關鍵是要能夠保證生產的穩定和正常工作開展。對于規模化豬場選擇飼養員而言,我認為后面兩種是比較好的選擇,夫妻工能夠保證基本的飼養管理有序進行,剛畢業的大學生又可以給豬場沉悶的生活帶來激情,而且還可以從中選拔培養一些豬場的技術管理人員。
豬場心得體會 篇5
X年我開始踏進了養豬行業至今已有三年多了,這三年多通過養豬,也收獲到一些的經驗。我就把這些經驗,簡單的總結一下。
一、豬舍的公道建造通過幾年的摸索,我體會到豬舍建造的公道與否是很主要的。
豬舍的建造方面要留意的題目:
1、豬舍一定要建在離居民區遠一點的位置,便于生豬的拉運、和衛生的題目。
2、豬舍保熱、透風性能影響生豬的生長情況。冬天豬舍一定要進行良好的保熱,由于剛出生的仔豬最適應的生長溫度要在30度左右,仔豬滿月后溫度需要在20度左右,生長肥育豬的溫度也在18度左右。假如溫度太低會直接影響豬的生長速度。夏天假如透風不好,圈舍的空氣流通不好,溫度偏高,豬圈內的氨氣太高,豬很輕易得病,造成豬只死亡。
二、豬只的疫苗防疫很多老百姓不重視疫苗的防疫,常常會造成大損失。
疫苗一定要買好的正規廠家生產的。小豬從出生開始的第一針要三天補血、七天補硒、十八天打水腫疫苗、滿月后打三聯苗。這些都是必須打的疫苗,后期的藍耳病、豬溫、細小病毒等的疫苗可根據當地常常發生的疫情選擇性注射。
三、豬只的飼料調配。
1、妊娠期母豬和哺乳期母豬的飼料要選擇一些多元化,飼料報酬高的飼喂。很多養殖戶不重視母豬的飼的喂,以為差未幾就行,這是錯誤的,由于母豬取決于你的生豬出欄量,假如你母豬產仔率低,質量差,將影響你的整體收進。
2、仔豬的飼料的好壞決定豬的生長速度,仔豬在出生七天后開使誘食,要選擇適口性好的顆粒飼料。仔豬早補料能使仔豬斷奶后體重不降落,豬只體質硬朗,成活率高。
3、斷奶后飼料的調配一般選用的都是小豬濃宿料25%玉米60%夫皮15%中豬逐步減少濃宿料的比例,濃宿料減多少夫皮就增加多少,玉米不變。總支豬越大濃宿料加的越少。飼料一定要選擇料肉比低的,好的飼料豬吃了3斤料長一斤肉,質量差的吃4斤長一斤,造成浪費增加豬只本錢,利潤下降。
豬場心得體會 篇6
1、人在越途
初到越南,原以為會很熱,沒想到卻是很涼爽,可能是離海比較近的緣故;第二感覺就是,空氣很好,呼吸著久違的新鮮空氣,讓我很是歡喜。
2、印象越南
第二天走在大街上,與現在的國內滿街都是電動車不同,這里全是摩托車,汽車很少。經打聽,越南人認為摩托車動力強,使用年限長,性價比高,而這些摩托車又以日本牌子為主,這與日本產品質量過硬有直接關系,這或許是我們現在煩躁社會該學習的地方吧。
談到飲食,就是越南的飲食和國內的某些地方很接近,早餐是河粉,飯菜清淡。
河粉(早餐主力)
在去往培訓豬場的路上,汽車穿插在摩托車流中,兩邊滿是越南城市和鄉村景象,感覺像回到過去的中國。
3、花園式豬場
培訓基地是一個600頭母豬的豬場,負責管理的是名中國老鄉,交流起來方便很多,豬場生活區不大,但給人感覺是干凈,整潔,樹木很多,給人的感覺很好,顯得自然很多;門口的宣傳欄文字雖然看不懂,但可以辨別出其中的5S管理宣傳,和一些人員配備的簡單說明,這不得不說豬場管理上還是很到位的。唯一讓我吐槽的就是門口的消毒通道,簡直就是沖洗通道,呵呵。場長帶我們簡單了解下豬場后,便開始準備接下來的培訓。
4、生活
在國內時早上起床我屬于困難戶,但在這里卻很期待早上的時光,空氣新鮮,沒有喧嘩,組織學員晨練和安排一天的學習和工作。偶爾還會有大家的歡笑聲。
早上這里的人習慣吃著海鮮方便面,這確實讓我們有點意外,吃后感覺還是可以的,清淡好多,慢慢的也是習慣了。
中午飯菜和國內差不多,可能唯一區別就是少鹽,少油,呵呵,不過本地人喜歡吃菜蘸著這里的醬料:魚露,毫無味道的飯菜加上魚露后立馬變得可口,神奇的魚露!
晚飯和午飯相同,本地學員喜歡在飯后抽著煙喝著咖啡,享受飯后的時光,交流之余,知道這里的人不喜歡加班,節奏很慢,這或許就是越南人的幸福指數很高的原因吧,和國內相比,這或許是我們應該羨慕的地方。
5、學習
培訓和以往不同之處就是多了翻譯環節,平時一個小時的培訓,現在要用上雙倍時間,雖然工作量加大了,但我們樂此不疲,因為這是養豬大學擴張海外的第一個基地!學員都有一定的畜牧行業工作經驗,我們要做的就是規范他們的操作,提升他們的理論,以便更好地適應越南這幾年快速發展的養豬業。
6、實踐
豬舍實踐,除了操練每一項技能外,這次還要強化學員的B超使用能力,實踐之余,教練會帶領學員反復回顧B超檢測的每一步,糾正學員錯誤操作,直到學員無疑問,生怕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產生夾生飯。
學員從開始的被帶著學習到適應這種培訓,積極參與操作,顯示出很大的求知欲望。很多時候還能看到互相幫助學習的場景,這在之前培訓中很少看到。學員中有一個是柬埔寨學員,語言不通,幸好班長會柬埔寨語,所以課后班長都會給他補習,雖然總是比別人慢半拍,但他總是堅持,沒有放棄,直到自己弄清每一個問題,對于這樣的學員,我只想說,給他一個贊吧。
7、再會,越南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從開始的生疏,到離別的不舍,已經經歷太多的我們還是有點傷感,感謝這里每一個幫助過我們的人,海外同事小強,翻譯草莓、阿強,還有可愛的學員,正是有你們的精心配合,才使我們的培訓順利進行。
再會,越南;再會,朋友們!
豬場心得體會 篇7
對于很多豬場來說,選人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的難題而是怎樣把人留住,并且用好。無論是合適的飼養員或者技術員以及技術場長,對于豬場來說,都可以算是人才,人才也是豬場所需要的。既然豬場需要人才,那么我們就要考慮這些人才需要什么?只有這樣才能把人才用好、留好,下面結合自己多年在豬場管理中的經驗和豬場工作的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
1、人才需要好的環境。對于任何一個人才來說,在同等待遇條件下,都希望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所以豬場要想留住人才,必須為他們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比如南方夫妻工的飲食習慣,或者年輕小伙子的運動習慣,或者技術人員的學習環境和了解外部信息的條件等。只有滿足了他們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提升條件,他們才會安心的工作,才能激發他們工作上的激情,創造出更好的生產成績。
2、人才需要好的待遇。雖然說養殖行業是個高風險的行業,但是有的時候它的利潤也非常可觀。所以我們要想留住人才,必須給他們合理的待遇。既然這些人才選擇了豬場,也就意味著他們放棄了自由、放棄了大都市的歡聲笑語,他們也需要養家糊口、也需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無論是飼養員還是技術員人員,優厚的待遇都能夠激勵他們更加努力的工作。
3、人才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就目前的養殖行業來說,疫情的風險是非常可怕的。在全國蔓延的疫情時期,豬場人員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心情也是無比沉痛的。如果他們的工作不能被老板所理解,把所有的壓力都施加到他們身上,對他們進行抱怨或者處罰,就會令他們非常寒心,從而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工作沒有被老板尊重或認可,對豬場的疫情防控或生產穩定就會帶來不利影響,最終損失最大的還是老板。所以,尊重和理解他們的工作,和他們一起共度難關,才是豬老板們最明智的選擇。
4、人才需要提升。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養殖行業也不例外。因此養殖行業的人才也非常明白,只有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才能在這個行業永遠立足,才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認可,所以他們渴望一切學習提升的機會。有些老板們,害怕豬場人才的流失,禁止了他們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從而導致了他們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更不利于豬場生產成績的提高。因此,要想長期的留住人才,豬老板們就必須改變觀念,加強豬場人員外部信息的攝入,促進豬場人員與飼料廠家以及獸藥廠家人員的交流,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的養豬新技術,以提高豬場的生產成績。 另外,先進的企業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文化對員工的影響有時候比金錢更重要,所以隨著豬場規模的擴大,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隨著國家新的扶持政策的出臺,養豬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在不久的將來,它一定會有飛速的發展,發展就離不開相關的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所以各位豬老板們,您要想在未來養豬行業中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盡早著手自己的人才計劃,只有這樣您的養豬事業才能更加輝煌發達。另外,隨著標準化、集約化豬場的不斷興起,自動化養殖設備的應用也非常普遍,因此需要豬老板們要注重選擇高素質的技術人才,以適應養殖技術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