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名師教學心得體會
觀名師教學心得體會
魏鳳華
前幾天我到石家莊參加了小學語文全國名師教學藝術觀摩展示活動,聆聽了江蘇的薛法根、北京的武瓊、浙江的虞大明三位名師的講座和他們執教的四節語文課,我們感受頗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虞大明老師,虞老師講了兩節語文課,一節是五年級的《祖父的園子》,一節是四年級的《父親的菜園》,這兩篇都是略讀課文,虞老師還有一個有關略讀課文教學的講座——《略讀教學——讓孩子擅讀、好讀》。通過對虞老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反思和對講座的學習,我領略到虞老師這堂課的精妙所在,對略讀課文教學也有了更深更高一個層次的認識與理解。下面我就結合《祖父的園子》一課談談我的收獲:
一、 多次瀏覽 滲透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與瀏覽。虞老師在課一開始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推薦給他們一種新的學習方法,那就是多遍讀,反復瀏覽。課堂中精心設計了三次瀏覽。第一次瀏覽,讓學生緊扣課題,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學生第一遍瀏覽,想到什么詞了,就可以寫在課題的旁邊。第二次瀏覽,讓學生把剛剛提練的詞語變成問題,如“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應有盡有、生機勃勃的園子?”等等,并強調將這些詞語變回問題,并帶著這樣的問題去學習,就能使學習更深入。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第二遍瀏覽,找到相應的句子,把這個詞語寫在了這個句子的旁邊,進行交流。第三次瀏覽,又讓學生帶著“為什么是自由快樂的”這個問題,用圈關鍵字的方法,想想蕭紅在園子里干了哪些事情?又以“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來引領學生精讀重點部分。看似簡略的三遍讀,實則一遍比一遍深刻。那么整堂課正如虞老師自己說的那樣,“讓學生學習略讀與瀏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這是是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邏輯起點。”而在此基礎上重點部分采用精讀,真正實現了略讀課文的簡約但不簡單,教師教的簡,但學生學的豐。整堂課上,教師引領學生用筆閱讀——隨時圈畫,隨時批注,讓學生用筆記錄閱讀探究的成果,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二、無痕引領,滲透寫法
整堂課,虞老師在寫法的滲透上是“無痕”的。如“為什么說鏟地這件事情寫得最具體?”,當學生說到(1)寫了對話。老師馬上引導,在平時寫作中如果想寫具體,可以加入人物的對話。這樣的指導寫作十分簡單、有效。(2)寫得比較多,用了好幾個自然段。老師順勢引導,平時寫作中多寫幾個自然段,你的文章一定會具體。(3)抓住了祖父的神態。老師馬上引導到理解祖父的幾個“笑”上去,同時強調寫寫人物的神態可以把事情寫得很具體。虞老師就是這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文中作者把事例寫具體的方法,并告訴學生在今后習作中進行運用;再如學生交流到“愿意”在文中重復運用時,虞老師就拿出了自己的一段寫景的文字與文中段落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照中獲得啟示:同樣的事物用不同的寫法就會體現不同的特點,表達了不同的寫作目的。
三、 兩處設計最為巧妙
1、這節課結尾的設計
課的結尾虞老師播放了羅大佑的《童年》,在孩子們輕輕哼唱歌曲后,虞老師將自己的多個童年趣事的下水文片斷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閱讀。老師自身的童年趣事通過文字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的時候,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并在一件件趣事中感受到了老師童年的快樂,在歡樂的笑聲中自然也調動起了自己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觸發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留住童年的永恒的想法。最后屏幕上出現:“聰明的,你用什么方式讓你的童年留下永恒呢?”這樣的資源開發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