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科普創作體會
時至今日仍有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認為寶寶生下來三天以后才能喂奶,在此期間只能喂一點糖水或甘草茶。根據現在的觀點,寶寶一生下來就應盡早給其喂奶,以防發生新生兒低血糖癥。我寫了《開奶何必“三朝”時》刊登在興化的《衛生科普報》1994年8月24日那期的三版上。
四、注重信息 反應靈敏
寫文章要注意最新信息,感應時代的脈搏,反應要靈敏。新聞媒介報道了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總經理方宏墜樓自殺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關專家經過調查分析后認為,他死前患有隱匿性抑郁癥,極度壓抑的心情無法得到解脫,于是導致了這場自殺的悲劇。我極為震驚,心里想寫一篇關于隱匿性抑郁癥方面的文章,以告誡世人。想不到幾天后《江蘇健康報》(現在已停刊)已有這方面的類似文章發表,可見作者的反應是十分靈敏的。我們的科普創作者須加強這方面素質的鍛煉,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大眾關注的事件上,找到突破點。寫人人都關心的問題會大提高稿件的用稿率。
五、鉆研理論 勤于實踐
為提高寫作水平,我認真學習了寫作方面的有關理論書籍,并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提高。我自學了《消息寫作例話》,葉圣陶、呂淑湘、張志公等編寫的《文章評改》等,訂閱了《新聞與寫作》月刊,自修了高中語文課程。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夫,寫作技巧得到提高,寫作的手法也日趨多樣化。每創作一篇作品都嚴格要求自己反復修改,盡量做到結構合理、文字優美、語言生動、題目標新立異,并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總之,經過這兩年的實踐、學到了不少知識,積累了一些經驗,寫作水平也有一定提高。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未經過專門培訓,更加需要虛心向行家們請教,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為醫學科普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