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心得體會
前段時間看過電視劇《心術》,對里面的事件感同身受,情到深處幾次落淚,不但因為它真實展現了醫院里每天上演的悲喜離合、世間百態,包括醫療行業的黑幕,醫療糾紛、醫鬧的存在,還有它向我們展現的道德、良知和感恩。我喜歡那群同行,他們為自己的職業竭盡全力,曾經懊惱掙扎過,更多的是在每天每夜繁重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獻堅守,踐行著醫者仁心、救死扶傷、尊重生命、護佑健康的職業精神,那句“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也成為我的座右銘和工作的向導。
同樣,我所在的科室也活躍著這樣一群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輕人和精益求精、博學穩重的醫學專家,每天平凡的工作中救治不平凡的生命,我們也積極響應國家和醫院的各項號召,爭創最團結最仁厚的科室。
孤寡老人王學富大叔,肝硬化腹水,腹大如鼓,流浪在街頭,被好心人撥打求救電話來到我們科,身無分文,沒有家屬,是徐主任帶領大家捐款捐物,日夜陪護,半個多月的時間,大家為老人端屎接尿,毫無怨言,尤其是為了消除腹水需要大劑量應用利尿劑,經常十幾分鐘就要小便一次,同事們寸步不離,為老人擦洗的干干凈凈。一日三餐營養均衡,老人眼含熱淚,說自己很多年沒吃過這么好的飯菜了。大家不約而同地將老人當做了自己的親人一般,讓他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溫暖。半個多月的積極治療,精心護理,老人奇跡般的恢復,腹水消失,各項化驗指標正常。在聯系了救助站,辦妥了各項事宜后,我們買來了新衣服和鞋子,還請人為他理了發,目送他踏上新的路途,大叔走的那一刻,熱淚盈眶,他的依依不舍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或許這就是我們的精神源泉,每一位病人的康復,一句感謝的話語,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也是工作的動力。
無獨有偶,今年春天,我們科又來了一位30歲左右的“三無”女病人,由于語言不通,很難問出有價值的信息,據她自己說姓劉,云南人,我們都叫她劉阿妹,劉阿妹入院時重度腹水、營養不良、貧血,精神也不太正常,胳膊細的和幾歲的孩童相差無幾,臉色蒼白,氣若游絲,主任和護士長專門安排了值班醫生和護士嚴密監護,為她吸氧,輸注營養藥物、利尿劑,抽血化驗檢查,大家加班加點悉心照顧。經過治療,劉阿妹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食欲增加,只是她對我們當地的包子、水餃之類不太習慣,經常換著花樣要各種炒菜和米飯,護士長當即拿出二百塊錢,要了附近飯店的電話,為她定制可口的飯菜。經檢查,劉阿妹是卵巢癌晚期,由于自身身體狀況欠佳,病情嚴重,只能姑息治療,減輕痛苦。查出結果后應轉婦科治療,可彌留之際的劉阿妹說什么也不肯離開我們科,一說轉科就像孩子一樣哭泣起來,在婦科專家多次會診后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繼續留我們科治療。同時,我們也積極通過公安部門查詢她的歸屬地和家屬,希望在她最后的人生旅途中有家人的陪伴。積極治療后的劉阿妹一度好轉,能夠自己吃飯、上廁所,也間斷提起自己的身世,只是仍舊斷斷續續表述不清,一個遠離家鄉的病魔纏身的女子會有怎樣的際遇,會承受多大的苦難,她那驚悸的眼神和孱弱的身體也許已經表明,我們只有付出更多的愛,減輕她身體的痛苦,讓她安靜地走完她的人生。由于病情復雜嚴重,劉阿妹很快病危,我們也輾轉聯系到她遠在云南邊陲的家人,只是他們姍姍來遲,直到她閉上雙眼,也未能見上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