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十一篇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1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的“七一”講話,為我們黨推進新的偉大工作吹響了號角,為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指明了方向。學習貫徹“七一”講話,就要按照“六個深刻認識”的總綱目,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把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我們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科學概括歷史給予我們的深刻啟示,號召全黨同志在回顧歷史中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面向未來中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一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的重要講話,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是指引中國共產黨更好擔負歷史使命的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的成立,被稱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回望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我們黨用20xx年時間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締造新中國,徹底改變了 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路,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作出的“三大歷史貢獻”、實現的“三次偉大飛躍”,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深刻啟示我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這是從中國共產黨95年苦難輝煌歷程得出的歷史結論。“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們回顧歷史,正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總結經驗,正是為了沿著歷史揭示的正確方向繼續前行。
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在新的歷史征程上,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關鍵就是永葆奮斗精神,永懷赤子之心,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提出了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方面要求”,涉及指導思想、理想信念、方向道路、治國治黨、內政外交等諸多領域,內涵豐富,寓意深遠,貫穿的正是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葆有的那種奮斗精神,正是我們黨對人民始終懷有的那顆赤子之心。永葆這種奮斗精神,矢志不渝奮斗,黨的事業就會無往不勝;永懷這顆赤子之心,增進人民福祉,我們黨就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1949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進京趕考”的命題。歷史已經證明,我們黨在這場歷史性大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永葆奮斗精神,永懷赤子之心,牢記“兩個務必”,始終奮勇前行,我們就一定能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2
“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重大意義,深刻指出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習近平同志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年大會上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歷史啟示做出了深刻總結,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堅強力量,這個堅強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斗。歷史發展從來不是風平浪靜的,而是充滿曲折和艱辛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我們的先人以不屈不撓的斗爭反對內外壓迫者,從來沒有停止過”,“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須同舟共濟,依靠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孫中山先生說過:“要恢復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的精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書寫了抵御外來侵略、打敗反動統治、建設人民國家、推進改革開放的英雄史詩。統一戰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安定團結的國內環境,而且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發展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都能擁有幸福安寧的生活。
經過長期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備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面向未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同心同德、攜手并肩,持之以恒向前進、風雨如磐不動搖,我們就一定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時代輝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3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在戰爭硝煙已經散盡的今日,我們不應忘記是革命先烈前仆后繼頑強斗爭,才換來我們和平、安定的生活。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更應該銘記先輩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磨礪自我的心智,在工作崗位上,踏實進取。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4
為進一步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偉大的辛亥革命精神,20__年10月9日,我院各學生干部們在科報廳共同觀看了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
在革命先驅孫中山的領導下,大批熱血青年,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但他們離開了富裕的家庭,離開了自己的親人,拋頭顱、灑熱血,戰死在沙場上,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努力。終于,辛亥革命在1911年10月10日發動了,打敗了清朝,迎來了中國的新紀元,從此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看完了《辛亥革命》,再看看我們如今的中國:科技突飛猛進,近期,"天宮"一號在太空遨游,以及"蛟龍"入海7000米,標志我們祖國走進了世界的前沿,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每個人都有學上。當然,在享受的同時不要忘記那些流過血,做過犧牲的勇敢革命者,是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堅定的信念換來了今天的幸福和歡笑。那每一個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當遇到挫折,也會勇敢的站起來。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為保護國家的利益而奮斗。
也許我們這個年齡是應該放開自己的保護傘,“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堅強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使自已的人生由自己掌舵。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讓中國人銘記在心的革命!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5
7月1日,龍海市隆教鄉關頭村書記助理陳彩紅懷著激動的心情,早早守候在電視機前,認真收看了慶祝建黨101周年的重要講話,對講話精神有深刻領悟,她說道:“黨走過的95年光輝歷程,帶領人民艱苦奮斗,走上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道路,讓世界為中國之崛起刮目相看。身為中國人,我們倍感自豪!” 她補充道,“作為一名服務基層農村的大學生村官,我會靜下心來,走入農戶、走向農田,運用我所學的知識服務農業、服務農民,幫助關頭村群眾創業增收。作為支部書記助理,我將更積極主動地協助村兩委開展日常工作,協助做好關頭村黨員黨性教育,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個人的先鋒模范,為關頭村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基礎和人力保障。無論順境逆境,我將不忘初心、堅定信念、保持黨性、永葆先進。”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6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振奮人心。從中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勁頭。身為時代青年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們的優秀品質,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常思國之興衰,常想黨之安危,以拳拳報國心,殷殷報國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
百年以前,大廈將傾,深淵在側,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蒙昧與垂死中發出呼喊,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誰曾想,那次結局并不圓滿的探索行動,卻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點燃了后人心中的熊熊烈火,燒出了一條先進與開放的道路。如今,中國已然屹立于世界東方,身為新青年的我們,在享受這太平盛世的同時,更應當聽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積極投身祖國建設,在探索中國更美好未來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7
祖國擁有著五千年悠長久遠的歷史,如同浩瀚宇宙中最璀璨的明星。憶往昔,秦朝的萬里長城如今依舊挺立在祖國的地圖;自漢代起的絲綢之路,如今也被祖國“重啟”建設“一帶一路”促進中國以全新的姿態走向世界,世界也能通過“一帶一路”看看站起來的“東方雄獅”;曾經推動歷史發展的四大發明……這些都是令我們所驕傲的。
輝煌的歷史會被我們永遠的記住,而被西方列強撞開國門開始后的歷史也永不能被我們忘記。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這樁樁件件的屈辱哪一件能夠被我們現在舒適和平的生活所湮滅?先烈們為了以后強大的祖國,為了后輩有安逸的生活,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建造起強大的新中國。
回顧過往,我們將明白:一個國家如果落后就會挨打,就會遭受欺辱;只有祖國富強、民族振興,才不會遭受外來的侵略。如今的祖國繁榮昌盛、科技發達,洗刷掉祖國百年的恥辱;完美創辦一次又一次的國際賽事,讓其他國家看見中國的發展;一顆又一顆的衛星探測器、載人飛船成功上天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強大……在東方的那條巨龍、雄獅已經覺醒。
在每次五星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在每次義勇軍進行曲奏響的時候,我們身為中國人的血液會沸騰、為讓我們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驕傲。
身為團員的我們應該明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孩子、中華的少年,我們將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曾經以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只是書本上的一句話,只是在宣誓大會上的口號。可真當設身處地地學習的時候,了解到祖國輝煌的歷史、不堪的屈辱才真的明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份責任的重量,世界正在看著中國才成長起來的少年們。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更能明白這份和平、安全、舒適的生活來得是多么的不易,這是許許多多先烈們用身軀撐起來的中國,用鮮血為身處現在的我們鋪出來的康莊大道。在這繁華的年代,新少年們更能為國爭光,我們知曉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
現在,歷史和未來將由身為中國共產主義團員的少年們銜接,時代的接力棒將要靠我們傳下去。我們秉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發奮圖強;靠我們把先烈們的精神繼承發揚;讓五星紅旗永遠綻放最亮眼的光芒在空中飄揚,我們將譜寫更加璀璨亮眼的篇章;讓中國永遠在世界的舞臺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讓世界知道中國人民從以前到以后都不容人欺負!
以前,祖國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自豪;以后,我們要讓祖國為擁有我們而感到驕傲自豪!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8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深感責任在肩、使命重大。11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驅打開了中國潮流進步的閘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時序更替,夢想前行。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穿越戰火紛飛的硝煙,跨越溫飽難求的饑寒,我們來到一個離夢想實現最近的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光榮,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作為青年教師,我們要發揚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心懷“國之大者”,踐行初心使命,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9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6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偉大藍圖使人斗志昂揚,光榮使命催人矢志不渝,歷史擔當讓人砥礪前行,作為這一代人“長征”事業的一顆“螺絲釘”,我們就是要不忘初心,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不忘初心,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作為這一代人“長征”事業的一顆“螺絲釘”,我們就是要在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中不斷地學習、理解、消化、吸收,真正內化于心,不斷增強認同感,使之成為精神的棲息地,從中汲取源源不斷、持之以恒的前進奮斗的動力,“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為新時期的“長征”事業添磚加瓦。
不忘初心,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就是要不斷提升政治修養、理論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作為這一代人“長征”事業的一顆“螺絲釘”,我們就是要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從政治上內化提升、從行動上砥礪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不忘初心,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就是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今天的“長征”更是我們全力以赴實現兩個“一百年”,深刻詮釋與群眾水乳交融、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動畫卷。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在脫貧攻堅中找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力點,牢牢“咬住”民生不放松,久久為功、狠狠發力,固實固牢固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螺絲釘”。
不忘初心,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就是要增強服務人民群眾能力水平。作為這一代人“長征”事業的一顆“螺絲釘”,就是要提高察民意的能力,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弄清群眾的所需、所急、所盼,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使之切實成為服務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有效之舉;就是要提高解民憂的能力,增強服務的實效性。緊緊圍繞本職崗位的具體舉措,不斷提高執行力,切實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
壯麗藍圖催人奮進,“長征”號角再次吹響。作為這一代人“長征”事業的一顆“螺絲釘”,我們唯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地在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的基礎上,再次譜寫我們這一代人“長征”的偉大篇章。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10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如果沒有優秀文化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辛亥革命離開現在已110周年了。歲月更迭,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聾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
1911年的10月10日這一天,古城武昌城頭的槍聲震撼了全中國,全世界。它敲響了兩千多年封建制度覆滅的喪鐘,引發一場席卷中國大地的偉大變革。這槍炮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光榮與驕傲,也不僅僅是豐厚的物質文化財富,更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的卓越貢獻和光輝的業績,這場革命所產生的偉大而深遠的影響,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它所留下來的寶貴的歷史經驗教訓,也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它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意義,它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永載史冊,彪炳千秋。
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對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作出更加符合實際的評價。《禮記》中有一句話,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正是這一信仰的堅定實踐者。我覺得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主要在
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文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
40周年講話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上午觀看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我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一場前絕后的革命,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勾勒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回首過去,展望眼前,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銘記那些革命先驅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永遠銘記辛亥革命所帶給我們一切的一切。我堅信,它的精神和歷史使命將無止境的延續下去。
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天。那一天當中,起義軍們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的歷史畫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長的一筆,從那一天開始,辛亥革命的爆發就扭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孫中山先生有著深厚的為民情懷,一生堅持以“天下為公”為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
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不僅在于他領導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為了實現革命理想,與時俱進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爭方略,毫不妥協同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各種勢力進行斗爭。他堅決反對軍閥裂割據,堅定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和國家完整統一。
今天的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海內外中華兒女,正把握歷史機遇,擔當歷史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